拒絕賭博,不要讓世界盃變成世界“悲”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11-30 16:23:09 編輯:徐揚 點擊:
2022年,因為世界盃變得與眾不同。“世界盃來了,你買了多少?”“在哪買的?”“這一場怎麼下注?”像這樣的問句,在各大微信群裏屢見不鮮,世界盃,真是靠賭博發財的好機會?
目前,第二十二屆世界盃足球賽正在火熱進行中,來自32個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球隊在綠茵場上激烈比拼,場外的觀眾也沒閒著,在被卡達的財富震驚的同時,也希望自己的腰包鼓起來,一張張彩票不斷地從機器裏竄出,一樁樁賭博交易時刻發生,一次次撲救、一粒粒進球,也化作“幾家歡喜幾家愁”,球場上的拼搶,逐漸地變了味,變成了某些人賭博的工具。輸點小錢,或許還是小事,可是多少人,因為輸光了賭資,賣車賣房,輸到最後孑然一身,還想著翻本,直到再也無力還清,走上天臺的不歸路。
這樣的風氣,是該好好管一管了。
字典裏將“賭博”兩個字解釋為:“對一個事件與不確定的結果,下注錢或具有物質價值的東西,其主要目的為,贏取得更多的金錢或物質價值。”的確,賭,古已有之,在舊石器時代,便能找到類似“碰運氣”的事件遺存,史前文明中有大量運用“抓簽”來判斷兇吉的筮卜方式。可是,大數據顯示,世界盃期間産生的賭博數量是平時的幾十倍!為什麼明明世界盃之前不賭的人,到了世界盃的時候,就開始管不住手了,要大肆揮霍鈔票去賭一賭,分析一下,有三點原因:
一是“賭性”作祟。《説文解字》中記載“古者烏曹作博”,烏曹是夏朝君王桀的臣子,可見,賭博在夏朝已經形成了基本完整的一套形式:抽籤來分配出勤與分配勞動果實,用龜殼上的裂紋來決定國家大事等等。但“賭性”不是賭博的藉口,孟子曰:“人之所以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因為人能辨別上下、貴賤、長幼、親疏等等級秩序。簡而言之,人具有是非辨別的能力。賭博上癮,一開始賭時,總是能管住自己的,可是一旦輸贏開始之後,就失去了辨別的能力,賭到最後,終會一無所有。
二是一夜暴富心理。想利用世界盃,一把定輸贏抱個“金娃娃”回來的人不少。於是頭腦一熱,豪擲千金,可是“十賭九輸”的原理就決定了這場遊戲的勝負。自古有賭就有莊,莊家和賭徒,一開始就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線上,莊家設定的賭博條件對自己有利。而賭徒資金有限,心態往往是“贏了還想贏得更多,輸了還想回本”,註定只能是莊家大獲全勝,賭徒空手而歸。
三是趕巧湊熱鬧。人的從眾心理極大地影響著自己,身邊有那麼一兩個“球迷”,世界盃很自然地成了茶余飯後的聊資,有僥倖一兩次獲利的人這麼一宣傳,就形成了壞的影響力。從不賭到賭小點,再到賭大些, 甚至賭到最後同上天臺。這樣的慘劇在世界盃年屢見不鮮,真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世界盃,是多少人與足球之間的酣暢聚會,也是容易滋生賭博的溫床。走進新時代,人人都應該堅守底線,和賭球這種違規違紀違法的行為説“不”,不要讓世界盃變成世界“悲”。(龍泉驛區實驗小學校黨建集團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