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聚德鄉發展添動力 儀隴縣紮實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全鏈條工作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3-28 07:18:29 編輯:楊仁昌 點擊:

英才聚德鄉發展添動力 儀隴縣紮實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全鏈條工作
市級非遺傳承人、“帥鄉英才”許棚指導學生練習書法(資料圖)。李斌 攝

英才聚德鄉發展添動力 儀隴縣紮實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全鏈條工作
董勤建、李曉艷夫婦。馬永紅 攝

英才聚德鄉發展添動力 儀隴縣紮實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全鏈條工作
蒲鏡伊正做水質樣品檢測。馬永紅 攝

來自東北、在儀隴工作已有9年的董勤建、李曉艷夫婦,創建了儀隴縣第一個康復中心;儀隴籍企業家謝延令返鄉創辦鄉村工廠,帶動1000余人增收致富;本土人才何小鏘、許棚在守正創新中讓“三鄉文化”熠熠生輝……如今,德鄉大地,人才濟濟,他們在各行各業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為建設老區振興、紅色旅遊、美麗鄉村示範縣添磚加瓦。

近年來,儀隴縣深入推進“人才強縣”戰略,紮實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全鏈條工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援。近年來,該縣引進人才312名,評定“帥鄉英才”96名。

組織搭臺精準引才

辦公室整潔明亮,桌面擺放著一摞工程書籍、一本規劃圖。李賢梅正盯著電腦顯示屏忙碌。她是儀隴縣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引進的人才、高級工程師。祖籍廣元、曾在中鐵二局工作了12年的她,緣何與儀隴結下不解之緣?

2021年4月,儀隴縣在成都舉行人才推介會,宣傳片《從來不知身是客》講述了儀隴引進人才的故事。李賢梅深受感動,並立即在網上報了名。組織部門和用人單位組成考核小組,進行了資格審查、面試,她從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

重新開始新的工作,李賢梅也曾徬徨過,“儀隴對人才的重視和關懷,讓我堅定了自己的選擇。”2021年8月,李賢梅踏進儀隴這塊紅色沃土,開始人生新的征程。

談起在儀隴的工作經歷,她表示,來得順心、幹得舒心、留得放心。以後要加強學習鍛鍊,發揮好專業特長,做出一名人才應有的貢獻,不負組織的厚愛。

近年來,儀隴始終堅持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並舉,採取“組織搭臺、單位選人”方式,靶向招引“緊缺型”人才,柔性招引“候鳥型”人才,牽線招引“歸雁型”人才。2021年,儀隴縣3批次引進碩士研究生46人、市首席技師1人、“雙師型”副教授1人、預算工程師1名。近年來,全縣共引進人才312人,儀隴縣委、縣政府先後被授予“南充市有突出貢獻的引才集體”“南充市人才工作先進單位”。

人文關懷拴心留才

9年前,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董勤建、李曉艷成為儀隴縣第一批引進人才。如今,董勤建已成長為儀隴縣中醫醫院副院長,李曉艷成為儀隴縣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

“儀隴民風淳樸,熱情好客;縣城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當年,董勤建輾轉近3000公里來到儀隴實地考察,十分滿意。

當時,儀隴縣康復醫療領域處於一片空白,很多患者需到南充、成都等地進行康復治療,就醫不便,成本居高。董勤建、李曉艷夫妻二人並肩作戰,成功創建了儀隴縣第一個康復科室。

儀隴縣人民醫院特別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外派夫妻二人到國內外學習。2018年,李曉艷赴義大利錫耶納大學醫院研修學習,並代表儀隴縣人民醫院與錫耶納大學醫院簽訂合作協議,該院因此成為國內首個與錫耶納大學醫院合作的縣級醫療單位。

“在儀隴,從來不知身是客。”這是董勤建夫婦最真切最深沉的感受。夫妻倆給女兒取名董美初,寓意“美好的人生而不忘初心”。

近年來,儀隴縣始終堅持把打造一流人才生態作為一項基礎性、系統性工程,形成拴心留才的“強磁場”。開展“一鍵式”人才服務;搭建青年幹部人才沙龍平臺,先後舉辦活動36次。2022年已走訪慰問專家人才62人次。

拓寬渠道人盡其才

3月23日,剛吃過午飯,蒲鏡伊與同事帶上監測儀器、器皿,乘車前往儀隴境內的流江河開展斷面水質監測採樣。

蒲鏡伊從四川農業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儀隴縣生態環境局工作,現擔任該局環境監測站副站長。12年裏,蒲鏡伊穿行在山間河道,奔忙於排污管口,採集各類環境樣品,對樣品進行檢測分析,第一時間出具監測報告,為保障生態環境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支撐,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讓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2020年,蒲鏡伊被評定為“帥鄉英才”。

在儀隴,像蒲鏡伊這樣的本土人才還有“三鄉文化”傳承人何小鏘、客家方言推廣大使陳良平、教壇名師杜莉等,共96名。

“為讓各類人才有‘英雄用武之地’,我們一方面為人才搭建展才的平臺,一方面拓寬用才渠道,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儀隴縣委組織部人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縣為市首席技師何江等12名引進人才創立專門工作室,將鄉村旅遊人才閆紫月等30人聘為鄉村旅遊示範團講師。注重政治吸納,王麗七、董勤建等15人當選市縣“兩代表一委員”,蒲鏡伊、李曉艷入選儀隴縣第二批“張思德標兵”。

韆鞦基業,人才為先。儀隴縣委組織部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在政策供給、平臺建設、服務保障等方面狠下工夫,持續推動人才工作創新突破和細化落實,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馬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