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竹市攜手甘洛縣共奏鄉村振興奮進曲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2-06-15 22:33:20 編輯:李鳳 點擊:
夏日清晨,縈繞在山間的薄霧散去,彝鄉甘洛的美麗畫卷正徐徐鋪展:在海棠鎮清水村高山蔬菜種植基地裏,村民們正在大棚裏勻苗、移栽蔬菜,忙碌中不時傳出陣陣笑聲;在普昌鎮眉山村,乾淨整潔的彝家新寨掩映在綠水青山間,猶如傳説中的“世外桃源”;在玉田中學“綿竹班”的教室裏,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在探知新知識的路上奔跑……
2021年5月,綿竹市第三批援彝幹部人才接過鄉村振興“接力捧”,總結經驗,乘勢而上,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繼續堅持“甘洛所需,綿竹所能”的總基調,通過“組團式”幫扶新模式,推動實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産業就業、公共服務水準提升和鄉村人才振興”四項工程,助推甘洛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偉業。
夯實産業根基  讓“造血”功能更強
在斯覺鎮石德村牧草種植基地裏,栽種不久的皇帝草和制種玉米長勢良好,十余名村民正在澆水、除草、施肥,來自綿竹的技術人員正在認真地進行技術指導。
青青牧草香,富民産業紅。2022年3月,在綿竹幫扶人員的協調下,四川暢美農業有限責任公司正式入駐甘洛縣斯覺鎮,以建立牧草種植基地、完善生産設施為突破口,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推動2000畝牧草種植基地和年加工量為6萬噸全混合青黃貯飼料加工廠建設,通過建立示範種植、加工銷售規模化、專業化的生産模式,完成種植、加工、收儲、銷售為一體的牧草種植加工産業鏈,實現龍頭企業示範帶動,助推牧草産業發展。“今年,我們種植了皇帝草700畝,每畝産量預計能達到10至15噸,將為村民帶來每畝不低於4000元的純收入。”四川暢美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付義福介紹,公司依託斯覺鎮的高海拔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牧草種植,並與斯覺鎮簽訂了基地建設合作協議,隨著基地的正式運作,村民將通過村集體經濟收益、村民租地收入、務工收入、村集體分配收入等獲得更多産業振興收益。
新茶鄉的九環地村最高海拔2800米,最低海拔2300米,屬典型的高山草甸。日出、雲海、殘陽、霧靄、星空,草地、雪山,一年四季風景秀美,是縣域內一處不可多得的旅遊、康養勝地。但由於甘洛鄉村旅遊資源開發程度較低,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一直處於“沉睡”狀態。
為了幫助甘洛喚醒“沉睡”的資源,以旅遊産業賦能鄉村振興,讓老百姓端起“生態碗”吃上“旅遊飯”,綿竹幫扶隊伍通過實地考察,並結合綿竹多年來的旅遊發展經驗,決定投資350萬元,整合其他資金2500萬元,引入社會資本1500萬元實施新茶鄉兩河村、九環地村農旅融合示範項目。“目前,該項目正有序快速推進,正式投入運作後,將為老百姓增收致富帶來新的增長極。”綿竹市副市長、市對口幫扶甘洛縣前線指揮部指揮長曾銳表示,發展鄉村旅遊既能喚醒“沉睡”資源,還能創造大批就業崗位,吸納農民充分就業。相比“輸血”式的幫扶而言,鄉村旅遊不僅能使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還能活躍思路,增強主觀能動性,培養敢於創新的優秀品質,最終變“輸血”為“造血”,增強農村發展的可持續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産業發展築牢鄉村振興基石。一年來,綿竹堅持以産業發展促進甘洛持續增收,在鞏固提升第一批、第二批對口幫扶形成的産業發展成果,推動清水村高山蔬菜種植基地、眉山村中藥材基地、海棠鎮生豬養殖做大做強的同時,重點實施了新茶鄉人居環境提升和文旅融合産業發展項目,支援甘洛縣實施牧草種植示範基地建設,並探索協同浙江奉化共建甘洛“飛地”工業園區,不斷夯實甘洛高品質發展産業根基。
築牢民生保障  讓幫扶路子更穩
日前,甘洛縣人民醫院接診了一名因急性感染性喉炎導致喉梗阻的彝族小孩。患兒危在旦夕,命懸一線,綿竹援彝醫生張恒立即帶領當地兒科醫生一起實施搶救,成功將患兒從死亡線上拉回。
如果説這樣的“生死時速”是綿竹援彝醫生用精湛的醫術與死神博弈,那麼助力甘洛縣人民醫院成功創建涼山州重點專科不僅是綿竹對口幫扶甘洛的重大醫療成果體現,更為彝區群眾築牢生命健康堡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甘洛縣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目前已基本能滿足縣域內群眾的康復治療需求,為患者的生命保駕護航,群眾的生命安全有了很大保障。”甘洛縣人民醫院院長莫色俄乙説道。
“輸血+造血”才能更“活血”。為了築牢甘洛縣的醫療發展的安全保障,一年來,綿竹市深入實施醫生、醫學專科“雙提升工程”,系統選派醫療衛生專業骨幹到甘洛駐點開展“傳幫帶”,通過“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幹、師傅帶徒弟”的“活血”方式,將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管理理念帶到甘洛縣,傾力幫助甘洛縣人民醫院、婦幼保健中心等醫療衛生機構建設重症監護、腫瘤、康復醫學、兒科等重點科室,並指導開展了多項新技術、新項目,通過培養一批“帶不走、留得住”的當地醫療人才隊伍,助推當地醫療技術和臨床診斷能力“雙提升”。
初夏時節,在甘洛民族中學“綿竹班”的教室裏,來自綿竹的援彝教師吳尚全營造輕鬆的教學氛圍,鼓勵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勇敢大聲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讓學生的潛能在課堂中得以釋放。學生阿木古挖聽得認真,意猶未盡。他説,綿竹老師們的啟髮式授課,特別注重教學反饋,每堂課後讓同學提意見,再針對大家反映出來的薄弱知識點,及時進行集體或者個別輔導,自己學習更有興趣了。
“組團式”教育幫扶,助力教學提質增效,為“鄉村振興、綿甘同行”賦予新的內涵。“綿竹班”是綿竹市在幫扶甘洛縣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程中以及結合“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持續推動全域結對工作的基礎上,努力探索的全綿竹師資、全階段教學的辦班模式,開創了省內各區縣對口教育幫扶全師資班級的先河。通過綿竹援彝教師一學期的默默耕耘和辛勤付出,甘洛民族中學“綿竹班”實現了超越甘洛中學的優異成績,起到了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實現了“攜手共進、綿甘同行”的美好願景。此外,綿竹還先後統籌“周尚富教學研究組”、“旭興名師工作室”、“王琴名校長工作坊”等教育教學團隊到甘洛開展“同課異構”+“互動教研”,累計舉辦培訓20期,參訓教師達1000余人次,有力提升了甘洛教師隊伍的業務素質,有效激發了學校教育教學活力。
點燃人才“引擎”  讓鄉村振興“提速”
“參與頂崗鍛鍊是一次難得的成長經歷,不但開闊了眼界、學習了經驗,還錘鍊了品質。”剛完成3個月頂崗鍛鍊的甘洛縣文廣旅局文化文物館副館長王瑛和大家分享了她的學習體會。
今年3月,王瑛和其他7名甘洛縣的黨政幹部在綿甘兩地組織部門的協調安排下來到綿竹頂崗鍛鍊,分別挂職在綿竹的相關部門、鎮(街道)開展工作。在頂崗鍛鍊期間,他們與當地幹部一起,參與各項業務工作,通過觀摩學習、項目實踐等方式,零距離學習綿竹經驗。
人才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是提升發展軟實力的關鍵。開展新一輪對口幫扶工作以來,綿竹市著力協同甘洛縣建立完善“頂崗鍛鍊+交流培訓”的人才培養機制,多舉措培養專業人才,2021年5月至今,已有8名來自文化旅遊、衛生、水利水電、農牧漁業、教育和規劃建設系統的年輕幹部,到綿竹市相關部門、鎮(街道)進行為期3至6個月的頂崗鍛鍊,為甘洛縣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組織200余人次的甘洛縣鄉鎮村幹部、基層財務人員、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和鄉村文化旅遊人才到綿竹市漢旺鎮、麓棠鎮、九龍鎮、清平鎮等地進行現場考察學習,提升其理解運用政策、找準産業定位的能力。此外,綿竹還先後選派25名援彝幹部人才、28名一線教師、7名一線醫生入駐甘洛開展常態化幫扶,在綿竹對口幫扶甘洛縣前線指揮部臨時黨支部的帶領下,通過聚焦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社會民生服務等重點工作,抓細抓好“傳幫帶”,助力甘洛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跑出“加速度”。 
全域結對,激發活力。在新一輪對口幫扶過程中,綿竹已促成58個部門、12個鎮(街道)、25所學校、17家醫療機構與甘洛縣56個部門、13個鄉鎮、43所學校、19家醫院與甘洛建立新一輪結對關係,形成了全域結對幫扶工作格局。一年來,綿竹市各部門幫助甘洛培育各類人才13884人次,引入各類資金1109.9萬元,通過“以購代扶”方式購銷甘洛縣農副産品1317萬元,有效打開了甘洛特色農産品銷售渠道,有力促進了甘洛種植、養殖産業持續發展,為當地群眾致富奔小康激活了“一池春水”。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相隔近四百公里的綿竹市與甘洛縣,圍繞一個共同的目標結下深厚的‘兄弟’之情。”曾銳表示,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涼山州建州70週年,更是綿竹市全面實施對口幫扶項目的關鍵之年,綿竹市全體幫扶力量將緊盯甘洛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目標任務,全力抓重點、破難點、創亮點,精準幫扶、真抓實幹,著力打造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區域發展共同體,與甘洛一起共譜鄉村振興高品質發展新篇章。(李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