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六一”兒童節,每年“六一”前後,都是劉春香最忙的時候,今年也不例外。捐贈慰問活動、舞蹈體操教學、主題演出、普法宣傳……忙碌的日常,樁樁件件都與孩子們有關。
今年,已經是劉春香離開東北來到四川的第24個年頭了,從最初在藝術學校擔任舞蹈老師,到後來擔任中江縣留守兒童藝術團團長,再到如今致力於到鄉村學校開展志願服務。24年間,劉春香自始至終都在與孩子們“打交道”,不遺餘力地關心幫助留守兒童、困難兒童,填補了孩子們對親情的渴望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她發自內心的真摯付出,孩子們都能真切感受到,也正是在這過程中,她收穫了“劉媽”這一最為珍貴的稱呼。
兩年超3000套,圓了孩子們的“校服夢”
5月24日,劉春香連接愛心企業以社會愛心助力的方式為中江縣黃金小學的孩子們帶去了193套校服,為沒有夏季校服的孩子們的夏天增加了一絲清爽和甜甜的期待。27日,劉春香再次連結愛心企業為中江縣瓦店小學的孩子們捐贈了100套校服,孩子們圍上來拿出小本子讓劉媽留下自己的電話,並給自己寫上幾句鼓勵的話……孩子們換上新校服後,露出了最真摯美好的笑容,一張張笑臉,讓在場所有人覺得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校服是鄉村孩子們最純真的校園夢,為了圓孩子們的夢,劉春香四處奔走,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和企業的支援下,兩年時間裏已經為鄉村學校捐贈了超3000套校服。
早些年,幫助的孩子沒有很多,還能顧得過來,漸漸地,去到了更多的鄉村,見到了更多的孩子,劉春香的心變得“大”了,她想要讓更多的留守兒童、困難兒童吃好、穿好、生活好,這些都需要足夠的資金來支撐,心“大”,囊中卻羞澀。
好在,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和企業在得知這一事情後,被劉春香所感染,紛紛加入到這一行動中,以實際行動減輕劉春香的壓力。“沒有這些愛心人士,單靠我自己的力量,很難堅持下來。”劉春香心存感激。
最應該被感恩的人,時常懷揣感恩之心。每次活動中,“劉媽”總是悉心教導孩子們要對幫助他們的愛心人士、企業和領導們表達感謝,從不獨自攬功。
冬去春來,跋涉半壁鄉土以“體操”育人
多年來,劉春香的腳步已經遍佈于全縣半數以上的鄉鎮。年近六旬,與劉春香相同年紀的人,或許已經享受著舒心的退休生活,她卻頂著烈日、伴著風雨,堅持定期到鄉村小學,用不再那麼靈活的肢體,教孩子們一遍又一遍地跳著自己原創的“防詐騙操”“防侵害操”……“鄉村孩子不比城裏的孩子,對這類知識獲取得很少,往往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劉春香説。
在她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鄉村孩子懂得了體操蘊含的深刻含義,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同時,很多學校將她原創的體操作為固定的體育課程,校園安全不斷鞏固。
劉春香的手機相冊裏,有很多她和孩子們一起跳操的視頻,她自豪地展示著。最近的一個視頻中,只見她有些記不住動作,她連忙説道,“年紀大了,跟不上了。”説完,便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而,視頻中的她,頭上是明媚陽光,身後是天真爛漫的孩童,畫面美得觸動人心……
“還要堅持跳下去,多一個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我就多一份心安。”劉春香堅定的表示。
24小時線上,不錯過孩子們的每個歷程
劉媽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不分好苗子和壞苗子,只要用心栽培澆灌,孩子們心裏都明白。”事實證明,多年來,她從未區別對待、更沒有放棄過任何一個孩子,正是因為她的大愛與堅持,很多鄉村孩子走出了大山,擁抱了希望的曙光,而這一路,都有她的見證。
微信好友列表裏,常年和劉媽保持聯繫的孩子有很多。平日裏,對於青春期躁動的孩子,她化身語重心長的心理疏導師,對疲於應對挫折與難題的孩子,她化身滿腦袋金點子的“軍師”,對處理不好情感關係的孩子,她化身情感專家……工作再忙,只要孩子們來消息,她都會停下腳步認真回復。
多年來,“劉媽”育了很多苗子,其中不乏那些打算放棄學業陷入迷途的孩子,她親手幫助這些孩子重拾書包和筆本,如同拾起了孩子們散落的未來。
那些孩子們的未來已來,如今孩子們也時常記挂和關心著劉媽。“劉媽,近來一切好嗎?務必保重身體”“劉媽,我考上研究生了,我真的很開心!”“劉媽,我找到一份很不錯的工作,我很想你”……劉春香拿著手機,展示著她這些年與孩子們的微信聊天記錄,如數家珍。
劉春香説,幫助過的孩子發展得很好,並且心存感激,是她堅持下來的動力。
“和孩子們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有快樂的、難過的、欣慰的、不甘的、遺憾的,哪是一時半會兒道得清的呢。”劉春香説,“幫助更多的孩子,始終是我心中的頭等大事,我也做到了問心無愧。”
“只要我還幹得動一天,我就會一直幹下去。”可歲月向來殘酷,劉春香清楚自己終有一天要謝幕舞臺,於是如今的她秉承“事業不能終止”的理念,開始用心培養“接班人”。接班人是一群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的年輕人,他們有的因為熱愛跳舞而來,有的因為敬仰劉春香而來,有的因為報答而來……可不論出發點是什麼,近些年,劉春香常帶著這群年輕人投身公益,用實際行動去幫助鄉村孩子,讓他們不論因何而來,最終都一定要是因公益、因致力幫助困難孩子而留下。
今年24歲的秦范,自大二開始到中江縣留守兒童藝術團工作,已經有3年了。科班出身的他剛到團裏不久,就跟著劉春香奔走于各個鄉鎮小學開展公益活動,從一開始的不適應,到現在樂在其中,他説,“我很開心能夠在初入社會就投身到如此有意義的事情中,對我來説也是一種成長。”
早秦范一年到團裏的鄭童心,也有著和他一樣的心路歷程,這些年,她親眼見證過一些自卑怯懦的鄉村孩子,在她們的真心對待下,日漸變得自信。“就算路途辛苦,可孩子們期待的眼神會讓我覺得一切值得。”鄭童心説道。
如今,最讓秦范和鄭童心欣喜和感動的,是每次去到鄉村小學,孩子們遠遠見他們,就匆匆圍上來,親切地喚著“秦哥哥”“鄭姐姐”……這種感覺,是校園時代從未體驗過的。
很久以後,“劉媽”與鄉村孩子的故事,一定會演變成“秦哥哥”“鄭姐姐”乃至更多人與鄉村孩子的故事,繼續講給大家聽……(梁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