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百年,為何仍是青年?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7-07 14:33:33 編輯:劉婷婷 點擊:
這是兩對青年跨越百年的相見。
90後張晚意、00後馬啟越彎下腰,將手中黃花輕輕放在墓前草地上,長眠於此的,同樣是兩位“90後”與“00後”。
陳獨秀的長子與次子,陳延年與陳喬年分別生於1898年與1902年,是中國共産黨早期領導人和優秀黨員,犧牲時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9歲與26歲。
張晩意與馬啟越在熱播劇《覺醒年代》中扮演了他們,4月25日劇組來到上海龍華烈士陵園,向長眠於此的革命先烈致以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
涼風習習,草木菁菁,“把花放到他的墓碑前時,我非常心痛,我終於看清楚了他的樣子。”陳喬年的扮演者馬啟越説。
100年前,中國共産黨成立。如今,中國共産黨已發展成為擁有9500多萬黨員的世界第一大黨,年齡遍及老中青。
歷經百年風雨,中國共産黨並沒有像一個人那樣老去,而是始終充滿生機活力,依然煥發著當初的青年奮鬥精神。
1
1916年春天,李大釗寫下著名的《青春》一文,號召青年,衝決過去歷史之網羅,破壞陳腐學説之囹圄,以青春的精神不斷改造自我,以青春的朝氣、青春的理想、青春的奮鬥,喚醒百年沉睡的舊中國,建立青春之中華。
這篇《青春》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前赴後繼,不負青雲之志,永存赤子之心。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功,猶如響徹雲霄的一聲春雷,打破了辛亥革命以來的沉悶局面,中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迎來了高潮。
“五四”的熊熊烈火,甚至蔓延到內陸腹地的成都平原。時年27歲,來自成都溫江的王光祈參加了火燒趙家樓曹汝霖住宅的群眾遊行示威,當天即將遊行情況專電發回成都,向《川報》提供了大量報道,為四川的民主思想的覺醒和成都的學生運動開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
時任《川報》主編的李劼人曾説:“五四運動之所以及時傳到成都,青年們得以及時看到光明,就不能不歸功於王光祈了。”
同年,他與李大釗等人籌辦的“少年中國學會”在北京正式成立。王光祈任該會執行部主任,毛澤東、趙世炎、張聞天等人都由他先後推薦入會。
在五四運動的背景下,1921年7月中國共産黨誕生,在上海石庫門的旭日裏、在嘉興南湖的碧波中,這條紅船毅然起航,從此以後,社會主義的燎原之火在大地的東方點燃,曾經困頓無望的中國有了方向。
中國共産黨成立之時,青年便是主力軍。參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最小的一位僅19歲,平均年齡28歲,是毛主席參加一大時的年齡,也是團員青年從共青團這所學校畢業的年齡。
一路走來,前赴後繼的青年為國家的命運拼搏著。在戰爭年代中,許多共産黨師級以上的高級將領甚至都不滿30歲。
22歲,正是現在許多畢業生奔波找工作的年齡,王震當上了代理軍長率領紅八軍南征北戰,開闢了湘贛蘇區,張宗遜以軍長職務率領12軍參加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
開國大將粟裕,從支隊長到團長再到紅一軍團64師師長,火箭般升任,用時不到半年,時年23歲。
然而,更多的青年在殘酷的革命鬥爭歲月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劉胡蘭,犧牲時僅15歲,在敵人鍘刀面前毫無懼色:“怕死不當共産黨!”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縣的戰鬥中捨身炸碉堡,當時未滿19歲。
張太雷,第一個在共産國際工作的中國共産黨人,他在1927年廣州起義中不幸中彈身亡,年僅29歲。另外,他還是中國共青團的主要創始人與領導者。
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共青團是黨和政府聯繫青年的橋梁和紐帶,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共産主義的學校。
中國共青團為黨永葆生機活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1年,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青年們迎來了新的歷史使命。
2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建黨 100 週年,站在“兩個一百年”的重要歷史關口,青年們要有新的所為。
當前,社區作為社會治理神經末梢,觸及到了每一個疫情中的家庭。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社區處在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線,承擔疫情期間生活服務“最後一公里”的重要任務。
因為疫情,長期以來由無數基層工作者和志願者默默深耕的社區工作被放到了聚光燈下。青年參與社區建設,提升社區治理能力,成為新時代背景下共青團的重要工作之一。
圍繞全區疫情防控、鄉村振興、社區發展治理等重點部署,成都市溫江區團委開展了一系列青年服務社區治理工作。
青年融入城市、與溫共進的重要途徑是成為一名志願者。溫江區團委通過志願四川、青聚錦官城等平臺,推動共青團員註冊成為志願者全覆蓋,註冊青年志願者突破4.8萬人。
在建黨百年的2021年,溫江區團委將開展駐溫高校百個團支部進村(社區)、“青耀社區”、關愛情暖冬行等志願服務250場次,舉辦12場“愛成都·迎大運”社區志願服務主題活動,全年推廣10個社區志願服務品牌項目。
我們如今的幸福美好生活就是《覺醒年代》的續集,而現在的青年人變身志願者,續寫著他們參與時代進程的新篇章。
今年初,成都市委市政府、溫江區委區政府先後決定,在“十四五”時期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中一項主要任務就是青年創新創業就業築夢工程,並提出讓青年人才創新有平臺、創業有底氣、就業有機會、情感有歸屬。
在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實施青年創新創業就業築夢工程的大框架下,溫江區團委聚焦青年“情感有歸屬”,從被動“等青年參與”到主動“送服務到府”,創新用活青年之家“三級體系”,舉辦“拾趣春意”漢服親子雅集、普法同心橋、家庭教育閱讀分享會等活動15場,參與青少年達800余人次。
聚焦青年“創業有平臺”,舉辦第九屆溫江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啟動儀式,配套開展青年創業會客廳、創業擔保融資政策宣講等活動4場,覆蓋3所駐溫高校和1個園區,廣泛推介溫江産業優勢。
聚焦青年“就業有機會”,舉辦“夢想起航 ‘職’等你來”春季專場招聘會,在溫江青年微信公眾號發佈招聘推文6篇,涉及企業近70家、崗位1000余個,讓青年就業需求與企業崗位供給充分匹配;圍繞社區發展治理,已開展志願服務130場次。
青年服務社區治理工作觸及青年生活的細枝末節。青聯、青志協等青年組織承接起了政府職能轉移,共青團工作更顯得生動又有溫情,實在又接地氣。
在新時代背景下,共青團融入的不僅是青年思想層面和生活層面,還需要組織基層青年志願者,甚至要培養社區青年,這對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3
今天,上海龍華烈士陵園風景如畫,每逢桃花盛開,遊人如織。
人們不會忘記,不少中國共産黨早期重要領導人和數以千計的革命志士曾被關押於此。羅亦農、彭湃、陳延年、陳喬年、趙世炎等革命志士就義於此。
百年前,哥哥陳延年在就義前説:“革命者只有站著死,絕不下跪!”而弟弟陳喬年在告別獄友邁上刑場前説了一句話,“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
百年後,扮演陳延年的張晚意給他們捎來了回音:“看著烈士們的墓碑,我感到非常難過,他們為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多麼不易。”
從中國共産黨誕生的開天闢地,新中國成立的改天換地,到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下的驚天動地,百年風霜雨雪,百年滄海桑田,陳延年與陳喬年們依然年輕,中國共産黨依然青春。
對於中國共産黨來説,青年從來不只是一般的工作對象,而是革命到底的有生力量;對於中國青年來説,黨也從來不是一個抽象的符號,而是政治理想的化身、成長進步的旗幟。
黨與青年這種血脈聯繫和政治淵源,始終是黨歷經百年風雨而永葆生機活力的不竭源泉。(李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