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省級百強中心鎮爭創者,自貢市沿灘區永安鎮以鄉村振興和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為抓手,科學定位、精準施策、 協同推進,動員激勵全鎮基層黨組織和全體黨員明確目標任務、創新發展思路、細化工作舉措,凝聚合力、乘勢而上,以建設成渝地區南翼具有影響力的區域中心強鎮為目標,奮力譜寫省級百強中心鎮建設新篇章。永安鎮在省級百強中心鎮建設中,堅持黨建引領,圍繞資源優勢和交通優勢,産業集聚明顯,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等改革試點工作穩步推進,區域輻射力帶動力不斷增強,進一步推動了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
永安場鎮新貌
“211” 交通便捷內聯外暢
永安鎮位於自貢市東南部,渝昆、樂自隆兩條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並設有一個互通和一個出入口,距成都、重慶大約 2 小時車程,到川南各市大約 1 小時車程,離自貢主城區大約 10 分鐘車程,具有“211”的交通圈區位優勢。
兩項改革開展以來,永安鎮在因村施策優化黨組織設置的同時,著力構建快速便捷的路網體系,新(改)建村組道路 30 余公里,南部幹道、産業大道建成投用,完成劉九路、文聯路提升改造,鎮域內 5 條縣道輻射沿灘區黃市鎮、聯絡鎮、富全鎮、興隆鎮和自流井區仲權鎮。
永安鎮幅員面積達 52.93 平方公里,轄 11 個行政村、2 個社區、123 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 4.2 萬人,人口規模、建成區面積等主要指標在沿灘區排名前列,在片區範圍內處於中心地位,對周邊鄉鎮具有較強的輻射帶動能力。該鎮基礎設施和教育、衛生、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齊全,具備發展成為沿灘區域副中心的潛力,先後被評為四川省“百鎮建設”試點鎮、鄉村振興先進鎮、“十三五”旅遊休閒特色小鎮、首批擴權強鎮試點鎮。
匯龍堂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鹽、湖、祠” 優勢資源流光溢彩
永安鎮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底蘊厚重,融鹽運、恐龍、民俗、紅色文化于一體。漢唐時期,永安古鎮就是“南方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站口,有“塞不滿的自流井,搬不空的鰲頭鋪”之稱,滄桑的鹽運石板古道、絡繹不絕的鹽擔子,驛站、茶館、老街無不蘊含著“鹽運”元素。轄區內觀音湖和金銀湖常年蓄水量達 1643萬立方米,水域面積 2600 畝;望子河、羊叉河、舒灘河3 條河流蜿蜒而過,湖光山色、景色怡人。該鎮還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閤樂祠,該祠堂是清咸豐元年由湖南、湖北移民建成的古建築,為川南地區唯一的娛樂性祠堂。
同時,鹽運的興旺孕育出當地的紅色革命。1928年春,永安鎮誕生了沿灘區第一個地下黨支部——中共毛頭鋪支部。今年是建黨 100 週年,該鎮不斷放大優勢資源,深化黨史學習教育質效,深入挖掘自貢陸路鹽運第一鎮、沿灘區第一個地下黨支部、四川省草雕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柳棍”等文化底蘊,正在規劃建設集重憶黨史、專題黨課、重溫入黨誓詞等活動於一體的閤樂祠黨史學習教育基地,著力打造集精緻景區、風情田園、生態濕地為一體的農文旅融合發展經濟帶,以高品質黨建引領高品質發展。
金銀湖
“麻、亮、香” 産業集聚優勢明顯
永安鎮全面貫徹市委“1743”戰略舉措,緊扣區委“1327”總體思路,狠抓鄉村振興和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努力建設成渝地區南翼具有影響力的省級百強中心鎮,聚焦黨建引領産業發展,初步形成了錯位發展、分工明確、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産業發展新格局,其中“麻、亮、香”三足鼎立、亮點紛呈。
近年來,該鎮探索建立永安鎮現代農業産業園區黨委,打造了連接 3 個村的 20 公里“椒香産業帶”,青花椒産業園區種植面積達到 1.2 萬畝,成功舉辦全省青花椒科技創新現場會。轄區內綵燈、草雕、倣真恐龍等特色文化資源,為中國綵燈之鄉創意文化産業園提供了頗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創園區,已建成的 1.2 萬平方米綵燈産業園佈局了綵燈製作體驗實訓基地、綵燈産業技術研究院、文旅接待中心、綵燈文化廣場等,400 畝文創公園對外體驗式開放。
依託 1000 畝省級花卉基地,永安鎮打造的鬱金香節、百合花節、十里桃緣採摘節等活動,形成了“春賞花、夏摘果、秋戲草、冬觀燈”四季分明的鄉村旅遊格調。該鎮已建成省級花卉産業基地、市級高粱産業示範基地,稻漁綜合種養、特種水産、水蜜桃等特色産業同步發展,全鎮特色産業覆蓋率達到 60%以上。
“1+4” 改革試點機遇滿滿
當前的永安鎮,正在同步推進實施 4 項重點改革,做好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探索盤活鎮村公有資産試點、整鎮推進新型村集體經濟發展示範等改革工作的先行先試,為該鎮注入強大動能,讓當地群眾享受更多改革紅利。在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中,該鎮已在雲龍村 1 組、雲豐村 2 組開展試點,有效解決了農民集中區辦證難等遺留問題;探索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的有效實踐形式,規範農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盤活農村閒置宅基地,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和村民自治。
在全省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中,該鎮集中連片改良提升農田,建立健全場鎮規劃佈局相關規劃體系,著力增加耕地數量、提高耕地品質、改善農田生態,提升産業發展支撐能力。在探索盤活鎮村公有資産試點中,該鎮創新“資産 + 基層服務”“資産 + 投資經營”“資産 + 鄉村旅遊”“資産+ 産業培植”“資産 + 市場運營”5 種模式,盤活閒置資産 23 宗 7997.65 平方米,盤活率達 73.82%,實現直接年增收 80 余萬元。在整鎮推進新型村集體經濟發展示範鎮建設中,該鎮將 11 個村劃分為城鎮拓展組團、農文旅融合組團、特色産業培植組團、股份合作組團和市場聯接組團 5 種類型,採取“組團推進、同頻發力”的方式,探索出“城鎮帶動型”“農文旅融合型”“産業培植型”“股份合作型”“市場聯接型”5 種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助力各村集體經濟增收。(牟麗 張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