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頭田疇執著耕耘——記全國先進工作者、宜賓市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長趙德明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2-24 13:19:58 編輯:蘇仁勝 點擊:
55歲的趙德明,是宜賓市農業科學院(以下簡稱“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他從事水稻科研34年, 始終把提高優質雜交水稻品質、産量作為工作重點,他和團隊在水稻育種、農業高新技術等領域開展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應用工作,先後獲得29項省部級、地市級科技獎勵,實現宜賓雜交水稻研究成果零的突破,培育雜交水稻品種101個品種,為全面貫徹落實創新型國家建設、推動行業科技進步和民族種業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2020年11月24日,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趙德明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追趕太陽 宜賓水稻科研結碩果
1986年,趙德明從四川農業大學農學系畢業後分配到宜賓農科院,從事雜交水稻研究,開始了他的水稻夢。當時,我國的稻穀品質差,雜交水稻也面臨産量和品質不能兼顧的難題,而宜賓在雜交水稻研究成果這一板塊十分落後。1987年,趙德明與農科院稻麥(水稻、小麥)室中涉及水稻研究的4名同事接下了“突破性水稻新品種選育”的課題,希望可以突破宜賓無雜交水稻品種的狀況。
搞育種的人往往是追著太陽跑,南繁北育,其間的艱辛和困難是常人無法想像的。為了加快水稻育種進展,趙德明每年奔走于宜賓和海南陵水縣之間,從1989年開始他連續10年單獨到海南進行南繁。當時的交通條件每次往返路程需要5天4夜,吃住都只能在火車,在海南工作期間因語言不通工作開展難度很大,他就一直住在當地農戶家中,用兩張板凳和3張木板組合成床、煤油爐作灶、種子箱為桌,在艱苦的條件下認真開展工作,從沒打過退堂鼓。功夫不負有心人,1994年,趙德明團隊研究出的“岡優1313”品種在宜賓區域試種,1997年,該品種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屬於宜賓的第一個雜交水稻品種在市面上正式銷售,實現宜賓雜交水稻科研成果零的突破。
三十多年來,趙德明埋頭于田疇,執著耕耘探索。無論在宜賓還是在海南陵水,他都是早上七點到水稻育種試驗田進行人工剪穎,中午再到稻田進行人工配組授粉,經常忙到下午才吃午飯。為了隨時掌握和了解水稻親本材料的生育狀況,他經常放棄休息日在稻田裏一呆就是三四個小時,觀察記錄水稻的生長情況,為水稻育種提供詳盡的數據資料。趙德明和團隊憑著苦幹專研,通過不斷摸索和實踐,繼“岡優1313”後成功制育出“宜優”“宜香”“宜香優”等“宜字頭”優質雜交水稻品種,推廣種植實現了增産增收。到2019年底,他的團隊審定的水稻新品種達101個,品種審定數量居省內前列,其中“宜香”系列品種在南方稻區推廣應用達2.64億畝,增加經濟效益245.77億元,“宜香”系列優質高産水稻的推廣應用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
開拓創新 推動民族種業發展
研究並沒有停步。趙德明經常學習專業期刊發表的雜交水稻研究論文、了解雜交水稻領域最新研究進展和育種思路,同時虛心向同行育種專家學習請教。1995年到湖南省農科院學習香型不育係選育,每年帶領團隊成員到省內外科研單位學習交流考察水稻育種進展,共同交流、探索育種新技術。
同時潛心研究本單位親本材料的特性,針對我國三係雜交稻不育係遺傳基礎狹窄、品質差等突出問題,提出並成功利用不同生態類型的雲南香稻軟米資源和粘稻培育香型三係不育係的新思路,培育的宜香1A填補了我國利用雲南香稻軟米資源培育香型三係不育係的空白。宜香1A獲2012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6-2017年度農業部神龍中華科技獎一等獎;以宜香1A組配的雜交稻新品種的主要貢獻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等獎3個(宜優673、宜香優2115、渝香203)、二等獎1個(宜香優2115)、三等獎3個(宜香481、宜香優3003、宜香優9303)。特別是宜香1A的保持係宜香1B被國內多家育種單位應用於培育香稻不育係,已經培育了13個水稻新不育係和80多個雜交水稻審定新品種,為內香系列、德香系列、川香系列的形成提供了優質骨幹親緣,有力地推動了水稻産業的科技進步。
多年來,趙德明主持或參與國家“863”計劃、國家跨越計劃、國家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國家“七大農作物育種攻關”、四川省水稻育種攻關和四川水稻創新團隊等重大科研項目。趙德明和團隊通過審定的101個水稻新品種,其中國家審定品種25個,農業部認定超級稻品種3個(宜優673、宜香4245和宜香優2115),國家主導品種6個,省級主推品種14個。“宜優673”連續6年遴選為農業部主導品種;“宜香優2115”連續3年遴選為國家主導品種;“渝香203”連續10年遴選為重慶市主推品種。85個品種的獨家使用權轉讓給隆平高科、中國種子集團、川農高科等37家種子企業,推動了民族種業的發展。
勇於擔當  培育科技創新團隊
“但願蒼生具保暖,不辭辛苦出山林。”34年來,趙德明行走在稻田間,戰鬥在實驗室,讓自己的科研真正造福百姓、服務“三農”,也成就了他的水稻夢。2019年,農業農村部農技推廣中心發佈的長江上游推廣面積最大的20個水稻品種中,“宜香”系列品種佔7個,其中“宜香優2115”排名第一,是長江上游推廣面積最大和最受消費者喜愛的水稻品種。
趙德明獨立或合作發佈科研論文60余篇,累計獲得省部級、地市級獎勵29項。先後被評為四川省先進工作者、宜賓市拔尖人才、宜賓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宜賓市先進工作者、宜賓市優秀共産黨員、宜賓市十大傑出青年,榮獲宜賓市重大科技貢獻獎、宜賓市首屆十大優秀人才貢獻獎和宜賓市“建國七十週年最美奮鬥者”等稱號。榮譽的背後凝聚著農科院歷屆院領導和該院老中青三代近20位科研人員30多年的心血,蘊含著農業科學家胸懷天下的擔當精神。
農業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科研工作者的創造,科技的進步不僅僅是需要依靠尖端人才的突破,更需要技術紮實的團隊推動,每一滴水匯聚成汪洋大海,才能掀起更大的浪花。作為一名優秀黨員,農業科研戰線的勞動者、耕耘者和奮鬥者,趙德明開拓創新、奮發進取、勇於奉獻的精神在科技人員中具有表率作用,被省內同行和群眾公認。趙德明的團隊由最初的4人擴展到現在的12人,他將自己的育種實踐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的同志,在工作中他帶頭刻苦鑽研,促進團隊人員間互相交流工作經驗,在爭論中交流,在交流中發展,並前瞻性地制定科學嚴謹的年度科研計劃,不斷地提高研究團隊人員的科研水準,將團隊水稻育種科研水準從80年代的省內末尾提升到了省內前列。
趙德明和團隊培育的水稻品種高産優質兼顧,深受種子企業和農戶的喜愛。他所在單位成為國家水稻原原種基地、國家水稻原原種擴繁基地、國家農作物區域試驗站、國家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宜賓水稻綜合試驗站、四川省文明單位、四川省青年文明號和宜賓市優質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宜賓市總工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