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縣:茶園變景區 開啟茶旅融合發展之路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2-13 12:31:40 編輯:蘇仁勝 點擊:
冬日清晨,透過山間白霧依稀能見朦朧暖陽。在高縣落潤鎮公益村的“蜀山茶海”景區,剛完成“冬管”的萬畝生態茶園在晨霧中一片靜謐,漫山遍野的黃色小牌守護著山間綠葉,為來年春茶豐收蓄力。不遠處,新的旅遊綜合體項目正拔地而起,景區建設如火如荼。
近年來,公益村以茶為題,不斷探索“茶旅融合”發展新模式,將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與茶文化、休閒康養等有機融合,走出了一條“茶旅融合”的新路子,片片綠葉搖身一變成為村民眼中的“致富葉”。
一個目標  打造茶旅融合新標桿
公益村位於高縣南部,平均海拔600-900米,雲霧繚繞,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讓茶葉成為這片土地給予村民最大的饋贈。
自上世紀70年代起,公益村開始興建茶廠,發展茶産業。但由於缺乏經營管理,種茶效益低,村民們守著茶園“原地打轉”。如何讓沉睡的資源發揮作用,成為了擺在村幹部面前的難題。
該村將目光瞄準茶産業振興,通過流轉土地、村集體統管統收、勞務用工等利益聯結機制,按下茶業發展“重啟鍵”。同時,引進峰頂寺、龍溪茶業兩家龍頭企業入駐,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産業化經營模式,解決賣茶難,帶動茶農增收。
企業走進來,茶産業發展向好,村組幹部們有了一個新目標——做足、做強茶文章,擦亮“蜀山茶海”這塊金字招牌。圍繞新目標,村幹部們帶著村民們前往各個地區考察學習,茶旅融合的思路開始出現在公益村的發展藍圖中。
依託萬畝茶園,該村將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與茶文化、休閒康養有機融合,配套建設了落印山茶文化廣場、遊客接待中心、茶馬夢道、龍溪茶葉生産觀光線等旅遊設施,實現由過去單一種茶到茶旅融合發展的轉變。隨著産業路、民宿、茶莊等配套服務設施的完善,2020年12月,“蜀山茶海”成功創建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對公益村來説,這是對該村探索茶旅融合思路的肯定,也讓村民們看到了種茶的廣闊前景。
“現在條件好了,那麼多企業入駐,還要打造景區,我也想努力一把爭取將茶葉發展到10畝左右。”正在茶園裏忙碌的村民鄧容高興地説。
公益村黨支部書記劉世昌親身經歷了該村辦茶廠、走集體經濟路子,到現在企業入駐,從最初的構想到現在付諸實踐,劉世昌雖感慨不易,但對發展茶産、茶旅充滿了信心。“現在基礎設施上來了,産業上來了,百姓致富了,茶旅融合發展大有可為。”
談到公益村下一步的發展思路,劉世昌腦海中浮現了一幅茶山美畫,“我們還要修復水庫,建民宿,做休閒旅遊,發展濕地康養,讓大家來了公益村,有玩的,有吃的,有住的,有山有水才更美……”
茶園變景區 村民吃上“旅遊飯”
在茶旅融合的發展思路下,如今的公益村早已變了模樣。漫步在景區觀光道上,憑欄遠眺,連綿茶山與遠山交織,整潔明亮的農家小樓點綴其間,悠悠茶香,沁人心脾,宛若置身山水畫卷。
一大早,村民朱和信就在自家的“愛心超市”裏忙碌了起來。“以前我們這裡望天吃飯,風景可沒有這麼漂亮,現在路修通了,觀光道也修建好了,簡直大變樣。”這些年公益村的變化讓朱和信很是感慨。
朱和信的“愛心超市”開在了景區的文化廣場邊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除了經營村民需要的日用品,還有當地的一些特産和美食。早些年,朱和信也和村裏的很多人一樣,選擇外出打工,看著家鄉的變化一年一個樣,便謀生了回鄉發展的念頭。
“一直想離家近一點,正好景區在打造,想著能在家門口做點小生意也不錯。”回到家鄉的朱和信看準了景區超市的發展前景,果斷將店面租了下來。
隨著“茶旅融合”的路子越走越清晰,朱和信對自家超市越發看好。“現在差不多每天能有200-300元的收入,等景區建好了,遊客多了,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
除了超市的收入,朱和信家裏還種有3畝地的茶葉,靠著採茶賣茶一年兩三萬塊不在話下。茶葉搖身成為“金葉子”, 村民返鄉過上好日子,一片綠葉雙份收入的好事遠不止發生在朱和信一人身上。
層層疊疊的茶山成為了山間一道靚麗的風景,獨特的茶園風光,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觀光賞遊。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村民王武倫將自家的房屋裝修後開起了茶家樂,平日裏接待遊客,農忙時地裏採茶,一家人在一起平淡卻也充實,對於現在的生活王武倫很是滿足。 
如今的“蜀山茶海”景區,各項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走累了,可以在觀景亭裏歇一歇,玩餓了,有地方吃上一口地道的農家飯菜,發展茶家樂,不僅讓遊客吃到美味的農家風味,也讓當地茶農在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飯”,對於村民來説,這頓“旅遊飯”越吃越香,越吃越來勁。
暖陽微醺,青山悠悠,茶山疊翠,山間的萬畝茶葉正和村民們一起翻開茶旅融合的新篇章,綠葉下的日子幸福悠長...... (羅景萍 張鈺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