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成都市推出“成都人才新政12條”,明確將每年4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設為“蓉漂人才日”,以專屬節日方式向為成都發展作出貢獻的人才致敬。
4月23日,由四川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成都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成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成都高新區黨群工作部、成都蓉漂人才發展學院、中國成都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高新區)承辦的2021“蓉漂人才日”國際人才城分會場活動——“蓉漂有禮·服務青年人才”系列活動在成都高新區舉行,吸引了300余名蓉漂人才現場參與。
作為成都市“蓉漂人才日”分會場活動之一,本次活動以“更好的成都,成就更好的你”為主題,聚焦高層次人才、青年人才、新職業人群“三類群體”發展,圍繞“育才禮遇”“産才禮遇”“協同禮遇”“職場禮遇”四個篇章進行,多維度、全方位推動人才、城市和産業連結,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推進人力資源協同。
“廣大人才已成為成都高新區創新驅動發展的支柱性力量,”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成都高新區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圍繞人才全生命成長週期不斷優化人才政策,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擴寬人才發展路徑,多維度全方位升級人才服務,讓廣大人才願意來、留得住、有發展、樂生活,以人才資源優勢助力區域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合作辦學機構進一步擴大
成都蓉漂人才發展學院發佈全新課程體系
2019年7月,成都蓉漂人才發展學院在成都高新區國際人才城啟動運營。學院以“提前培育儲備一批符合城市發展戰略和産業細分領域需求的專業化複合型人才隊伍”為辦學目標,著眼于企業現實需要、人才成長需求、城市發展要求,圍繞“教育資源、課程體系、一流師資”跨界協同,大力整合政府部門、科研院所、知名高校、企業大學、各大專業培訓機構資源,著力打造集國情研修、培訓提能、創業指導、人才工作者培訓及人才工作理論研究等功能于一體的人力資源協同新型平臺。截至目前,學院累計開課2202場,覆蓋培訓人數25萬人次。
為激活各類人才的綜合創新能力,進一步加速産業升級,活動現場,成都蓉漂人才發展學院按照“分類教學、精準培養”的理念,在原有4大課程模組、10大課程體系、66+精品課程的基礎上,推出全新2.0版“功能表式”課程體系。
“經前期大量走訪、實地調研,學院對課程內容、課程體系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升級。學院新設置了課程‘超市’,能讓人才‘看單點菜’。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工作原則,精準建立功能表式培訓課程,人才可自主選擇學習課程,形成專業‘學習功能表’,構建個性化、精準式人才培養方案。”成都蓉漂人才發展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説。
課程的開展離不開教育資源的支援。學院通過連結一流的機構和一流的師資,加強同各類優秀的市場化機構合作。在活動現場,上海外服(四川)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和君商學院、樊登讀書四川運營中心、成都來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江蘇雲學堂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競越資訊科技有限公司6家企業獲得授牌,成為成都蓉漂人才發展學院合作機構,共同打造人力資源協同平臺。截至目前,學院共有19家合作辦學機構。
建立“人力資源協同服務共用站”
為産業園區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務
人才是第一資源。作為高層次人才和高端人力資源聚集地,成都高新區近年來先後引進諾貝爾獎獲得者6名、院士20名、國家級人才411名,人才總量超60萬人。
為進一步做好人才服務,依託成都市産業功能區佈局,中國成都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高新區)立足1個國際人才城高品質人力資源協同服務空間,打造國際化人才服務高地,推進1+N個“分園區、共用站、特色園”協同佈局,打造“人力資源協同服務共用站”。其中,位於成都高新區的中國-歐洲中心、成都天府軟體園、AI創新中心、瞪羚谷數字文創産業社區成為首批“人力資源協同服務共用站”站點。
“人力資源服務賦能主導産業發展、企業發展和人才發展是産業園一直探索的課題,‘共用站’旨在充分整合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平台資源,連結供需要素資源,為企業和人才提供職業規劃指導、人才職業盤點等全生命週期服務。”中國成都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站點將聚集協同功能、服務功能、産業功能和展示功能,設立集職業諮詢、業務指導、經驗交流於一體的“解憂雜貨舖”,搭建人才與企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之間的職場交流平臺,為産業園區企業、人才提供全方位精準服務。
活動現場還發佈了《成都高新區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從業人員發展現狀和未來三年發展建議報告》。據悉,這是成都高新區在全國首次開展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從業人員專項調研,通過詳實的數據、全面系統分析、多角度透視區域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從業人員現狀。《報告》提出了“促進人力資源服務全産業鏈發展的22條建議”,為成都高新區推動人力資源服務産業高品質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始終堅持以人才為中心的理念,聚力推進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建設,深入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強化城市宜居度和創業友好性戰略優勢,積極打造國際人才高地。(楊釬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