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古村落保護的廣元昭化模式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3-18 16:13:49 編輯:王梁 點擊:

泥墻、青瓦、木門窗……在昭化大地上,一個個保護完好的傳統村落猶如昭化農村的“一抹亮色”。能留住“這抹亮色”,緣于昭化區在安居扶貧工作中,堅持傳統村落的“連片保護”,迄今已掛牌保護和修繕國家級傳統村落12個、省級9個,成功評選四川最美古村落2個、最美小鎮1個。

高家大院煥然一新

3月9日,群山環抱的昭化區王家鎮方山村,桃李芬芳、油菜花盛開,好一派大好春光。一條條硬化道路入院入戶,農房漂漂亮亮,硬化的陰陽溝乾乾淨淨。經過精心的保護與打造,這個以川北民居為特色的傳統村落與昔日相比,早已煥然一新。

方山村村支書張學智介紹,方山村有清代中晚期建築高家大院,院落建設錯落有致、夯土結構,以穿鬥木結構、象鼻挑川等傳統建築工藝見長。

“可在2017年以前,高家大院21戶人家房前屋後臟、亂、差現象嚴重,入戶路也都是爛泥路。”張學智回憶説,“2017年開始,區上投入300多萬元項目資金對我村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實施了改水、改電、改廚、改廁、改圈、改臥室,建了微田園、入戶路、沼氣池、陰陽溝、生態垃圾箱、院壩。只花了6個多月,農戶的農房就‘穿衣戴帽’,實現了‘室外傳統化,室內現代化’,打通了入戶路,院壩鋪上了青石板。”


昭化區昭化鎮牛頭村傳統村落

2019年,煥然一新的方山村成功申報成為第五批國家級傳統村落,張學智亦成為保護責任人。張學智説:“隨著村裏大環境的改善,2017年就有業主來流轉150畝土地種上了藤椒,村民有了土地流轉費和務工收入;還有3000多平方米的閒置農房我們也打算盤活利用起來,引進業主發展鄉村旅遊。”

“連片保護”體現原真性

方山村建設,僅僅是昭化區近年來傳統村落保護的小小縮影。

“長期以來,我們一些具有歷史文化傳承意義的傳統村落,無人居住,比較破敗。”昭化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村鎮建設管理股股長吳大春説,“為了留住根脈,記住鄉愁,我們在2012年就啟動了傳統村落‘連片保護’。”

據吳大春介紹,昭化區主要從三個方面重點發力,突出“三精”。

精準普查。通過收集建築的權屬、四至邊界、照片等基本情況,建立了《廣元市昭化區古民居建築保護檔案》,全部錄入“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數據資訊平臺”,做到一戶一冊,臺賬系統一致、賬實一致。

精細管理。通過整合傳統村落保護專項資金、社會幫扶資金等改造修繕歷史鄉土建築,化解項目無專項資金難題。全覆蓋宣傳保護政策,提高群眾對歷史文化資源的認識和保護意識,嚴厲打擊隨意損壞、遷移、拆除歷史鄉土建築等違法行為,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對鎮管理人員、農村個體建築工匠全覆蓋培訓。

精益利用。將歷史鄉土建築保護修繕與持續盤活增值相結合,指導權屬人對室內功能進行修繕配套,將一樓裝修成商鋪、二樓裝修成客房,實現門面變商鋪,農房變客房,淡季發展商品零售,旺季接待休閒度假客人,充分盤活增值。

在此過程中,昭化區充分考慮民居保存現狀和價值,堅持傳統村落“連片保護”,向上爭取到傳統村落保護等資金800萬元用於傳統村落的整治與保護,始終堅持“修舊如舊、修新如舊、體現原真性”理念,嚴格把關“原材料、原工藝、原樣式”,尊重傳統,尊重歷史,在全區劃定21個傳統村落,落實鄉鎮、村屬地保護責任,逐一確定1名有名望的黨員幹部進行看護,進行掛牌保護。(易偉 楊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