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區:推動文體旅融合發展 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04-12 08:52:13 編輯:羅鎮 點擊:

“十三五”期間,雨城區文化、體育、旅遊及廣電事業各項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繁榮文體旅遊事業,促進文體旅遊産業融合發展為重點,加強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深入開展群眾文體旅活動,積極探索創新舉措,大力推進文體旅遊産業發展。

創新服務模式 提升文旅公共服務效能
全面推行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錯時延時服務,推動雨城區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提升全區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和旅遊公共服務效能。
持續完善區、鄉、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完成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任務。新增文物“國保”單位1處,“省保”單位5處。
以保護傳承為路徑 用好用活歷史文化遺産
實施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作。完成第五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申報評審工作。深入推進非遺進校園活動,促進非遺傳承和創新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雨城非物質文化遺産,振興傳統工藝。逐步發揮好大師工作室的傳播功能,開展面向社會的傳統工藝展演、體驗、傳習、講座、培訓等活動普及推廣傳統工藝,提高市民文化認同感,激發其傳承保護的自覺性和文化自信。
做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搶救性記錄工程“抬閣”(晏場高臺)工作;依託龍舟賽、晏場文化旅遊節、端午民俗演繹等活動,積極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宣傳展示活動;進一步提升省級非遺項目的宣傳展示力度與效果,以文促旅,促進非遺項目、非遺活動與旅遊線路和景區景點融合,推動非遺保護設施與旅遊服務融合,並提升非遺技藝傳承與旅遊互動體驗的融合。
以群眾需求為主線 持續豐富公共文化供給
以“我們的節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等重點工作、重要時間節點組織活動。
為推動雨城夜間經濟發展,加快創建天府旅遊名縣建設,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雨城區積極推進活力街區打造,在正黃商業街區、協和廣場歐式風情街、雅安味道熊貓美食走廊分別舉辦一系列時尚文化主題活動。
雨城圍繞協和廣場“國際范”——歐式風情街、“雅安味”——雅安味道美食走廊、“時尚潮”——正黃商業廣場,按照“全民總動員,週末小演出,每月大演出”聚力打造雨城夜經濟模式。
 有效有力 紮實抓好專項扶貧工作
按照全區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對照“補短板、促提升”的需要,確保把中央和省委及區委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緊緊圍繞全局工作大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工作重點,加強公共文化設施的管理及使用,不斷提升貧困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公共服務品質和管理效能。
紮實開展“回頭看”“回頭幫”,持續推進駐村幫扶工作,不斷提升幫扶工作質效。抓實脫貧攻堅,做好回頭看38個貧困村文化活動陣地建設,提升貧困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文化院壩)服務品質和水準。開展多彩多姿的群眾文化活動,做好文化扶貧惠民工作。
旅遊産業持續增長 品牌創建成效明顯
“十三五”期間,雨城區旅遊經濟持續增長,産業規模不斷擴大。全區旅遊接待人次由2015年的768.94萬人次到2019年增長到1089.68萬人次,增幅41.71%,旅遊綜合收入由2015年的55.32億元到2019年增長到106.6 億元,增幅92.7 %。
全區A級旅遊景區數量由2015年的4家增長至2020年的6家,其中碧峰峽景區是四川省近三年來創建的首家5A級旅遊景區,是全省唯一一家民營5A景區,全國唯一熊貓主題樂園。成功創建碧峰峽國家5A級旅遊景區等國家級文旅品牌29個,天府旅遊名縣、文旅特色小鎮等省級文旅品牌130個。上裏鎮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全省首批文化旅遊特色小鎮。
産業要素不斷優化 旅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2018年12月連接成都的川藏鐵路成雅段正式通車,成雅、邛名、雅西、雅樂、雅康高速貫穿全境,雨城納入成都“一小時經濟圈”。先後升級改造S104線、S105線等旅遊公路,建設旅遊風景道2條20余公里,持續實施“一核三廊”添花增彩工程,“增綠”面積6萬餘畝。建立旅遊集散中心、旅遊綜合服務中心、遊客服務點等74個。
新建改建熊貓山谷生態環保廁所等118座,其中A級以上旅遊廁所達31座,3A級旅遊廁所11座。投資200萬元,提升雨城旅遊大數據中心,開發智遊雨城微信小程式。投資300余萬元,安裝全域全景圖23套,維護和增設標識標牌3000余塊,與全域旅遊發展相匹配的便捷化、高品質、全覆蓋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初步建立。
區內文化旅遊産業蓬勃發展。截至2020年,全區有賓館酒店450余家,其中星級酒店5家,涉旅企業、旅遊經營單位8000余家,國際國內旅行社及服務網點40家。聚焦“吃、住、行、遊、購、娛”全要素融合、全産業提升,規劃打造了國家級省級特色餐飲店28家,特色住宿182家,特色旅遊商品64個,開發漂流、採摘等特色體驗項目26項,主題旅遊路線5條。
特色業態異軍突起 市場行銷穩步拓展
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特色業態打造,制定出臺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實施意見、民營經濟二十一條、民宿發展扶持獎勵辦法等,在鄉鎮實行點狀供地,全力支援民宿發展,目前全區已建成精品民宿16家,在建民宿20余家。全區初步形成了碧峰峽、草壩、多營民宿集群,“生態、業態、文態、形態”四態合一的局面加速形成。
大熊貓文化和藏茶文化兩大 IP 知名度迅速提高,先後在成都、重慶和西安舉辦雨城區文化和旅遊推介系列活動,組織龍獅燈、端午龍舟賽、年豬文化旅遊節等系列文旅節慶活動,打響雨城“生態頤養地•國際熊貓城”城市名片。
堅持規劃引領 統籌推進全民健身事業發展
高位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立足本區情況,突出特色,創新舉措,緊緊圍繞“群眾體育全民戰略”“競技體育金牌戰略”“體育産品品牌戰略”“少年人才儲備戰略”四大重點,與時俱進、科學發展,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體育組織網路不斷完善加強,競技體育水準穩步提高,場地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體育大眾化進程逐步推進,體育事業得到了持續、穩定、協調發展。
不斷強化全民健身要素保障。共計投資100余萬元,新建姚橋小區籃球場和全民健身路徑等體育基礎設施。“十三五”期間收到上級下達的體育彩票公益金399萬元,並嚴格按照資金使用原則,將資金安排用於改善提升行政村體育健身場地基礎設施條件,廣泛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支援開展校園體育活動,維護及更新體育場館設施設備等方面,有力推動了文化體育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加快了體育強區建設步伐。
扮靚賽事活動 助推全民健身事業蓬勃發展
堅持開展經常性、傳統性、品牌性的全民健身活動,充分利用節慶、民族傳統節日及全民健身日等時間節點,組織廣大市民群眾、黨員幹部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有效帶動推進了全民健身活動的廣泛深入開展。
特色文體活動備受推崇。結合文化體育旅遊融合,圍繞雨城區“春賞桃花、夏賽龍舟、秋攀高峰、冬喝旺湯”這張生態文化旅遊名片,逐漸形成了正月十五“龍騰獅躍鬧元宵”龍獅燈大賽、端午節青衣江龍舟賽、九九重陽“秋攀金鳳”西蜀天梯登山比賽、市民運動會和農民運動會等具有濃郁雨城特色的傳統群眾體育活動品牌。
此外,還積極承辦了“國際熊貓城,茶馬古道行”2019年中國戶外徒步城市積分排名賽1場國家級賽事、2020年四川省“百城千鄉萬村”籃球比賽(雅安賽區)、2020“佳貝艾特”中國成渝雙城萬人瑜伽大會創大世界吉尼斯紀錄活動、“騎遍四川·2020年環茶馬古道”雅安(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5場省級賽事、雅安市小學生籃球錦標賽等14場市級賽事,豐富了群眾的體育活動。2017年成功創建四川省“柔力球之鄉”,2018年8月,原雨城區文化旅遊體育和新聞出版廣電局被評為2014-2017年度四川省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競技和青少年體育持續發力。每年堅持舉辦全區青少年田徑錦標賽、中小學生“三好杯”籃球賽、小學生“萌芽杯”和中學生“希望杯”足球賽、中小學生“星耀杯”乒乓球比賽等。突出雨城區少兒業餘體校田徑、拳擊、散打、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重點項目,狠抓青少年體育和業餘訓練,認真選拔培養競技體育後備力量和後備人才,近四年間向上級體校輸送各項目運動員350余人,向省專業隊輸送40余人,雨城籍運動員在國家和省級青少年比賽中持續取得優異成績,在2018年四川省十三屆運動會上榮獲5金3銀4銅,獲獎牌人數佔全市八個區縣輸送隊員的一半以上。
鄉鎮體育活動熱情高漲。在基層培育、扶持群眾體育團體,指導其積極組織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和全民健身活動。目前,雨城區有體育總會一個,萬人社會體育組織8個,青少年業餘體校1個;全區8個鎮、5個街道辦、20個社區、35個機關企事業單位、93個行政村成立了老體協分會。每年精心組織舉辦了籃球、足球、乒乓球、柔力球、氣排球、健身廣場舞、橋牌等各類群眾喜聞樂見的全民健身單項體育賽事活動,不斷提高群眾的參與性,全民健身熱潮日益高漲。
改善健身環境 引導群眾體育設施多元發展
體育場地設施條件不斷改善。雨城全區人口36萬,全區常年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17萬人以上,體育鍛鍊人口達48%以上。隨著經濟、文化、體育、旅遊事業的不斷發展,全區體育設施不斷完善,形成了以體育場、館、體育公園、學校、廠礦體育場、農民健身工程、全民健身路徑和文體廣場等為重點的公共體育場地。全民健身活動中心1個,開放率為100%;城市街道室內外健身中心5個,比例20% ;鄉鎮文體活動室8個,比例達100%;社區全民健身廣場20個,學校體育場所等各類體育設施796個,總面積達544144平方米,每人平均體育佔地面積1.49平方米。
體育場地管理使用不斷加強。全區有1個公共體育場館,即雨城區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已實現全面免費對外開放。同時,鼓勵具備條件的機關、學校、基層農村和其他企事業單位的體育場所實施全民開放、全天開放和全方位管理,切實杜絕體育場所“建管用”脫節的現象。
加強服務保障 加大科學健身指導服務力度
健身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援和廣泛參與下,體育部門積極推進各類群眾體育組織建設,已基本形成符合區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發展的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網路體系。每年開展各類體育賽事25次以上,參與體育活動人數達52萬人次以上。全區常年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17萬人以上,體育鍛鍊人口達48%以上,達到中等以上鍛鍊強度的人數比例達35%。
社會體育指導員作用有效發揮。高度重視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管理和使用。近年來,先後舉辦了柔力球、氣排球、太極拳、劍、扇、工間操、廣場健身舞等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培訓體育骨幹537人。目前,全區擁有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432人,其中,已註冊1432人。現有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7人,國家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4人,千人擁有體育指導員約4人。
加強監督執法 規範體育産業市場經營秩序
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原則,認真梳理體育行業監督管理事項,對照行政許可清單,及時辦理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等行政許可事項,依法開展監管工作。加強對體育市場活動的公正監管,每年開展10余次對游泳池等重點場館設施的安全檢查,開展對體育運動項目非法經營單位和個人的排查治理,堅決糾正違法行為,維護良好市場秩序。常態化開展對《體育法》《全民健身條例》《四川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培訓,引導經營單位和個人提高法治觀念,增強安全意識。培養幹部職工形成依法辦事理念,提高體育工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準,推進雨城區體育事業更好發展。
廣播影視公共服務快速跟進
全區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8%、99%,完成村村通向戶戶通升級,發展直播星用戶1.74萬戶、地面數字電視用戶0.5萬戶,農村有線高清數字電視用戶達到2萬戶,建成189個行政村應急廣播村村響,完成雨城區周公山廣播電視無線發射臺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成雨城區戶戶通地面數字電視無線覆蓋工程建設,完成廣播電視公共服務網點建設29個,完成農村公益數字電影年度放映2268場。
加強文化傳播服務體系建設
強化廣播電視傳輸覆蓋能力提升工程建設,統籌有線、無線、衛星三種技術覆蓋方式,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向戶戶通升級和現代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實施地面無線數字電視覆蓋工程、農村有線電視網路數字化和雙向化改造工程、廣播村村響改造建設和應急廣播系統組網工程,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鄉鎮行政村公共服務網點,積極推動“高清電視、智慧雨城”建設,極大提升農村廣播電視基礎設施支撐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水準。認真組織實施“2131”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民生工程,加強鄉村影院建設,拓展和提升農村電影公共服務保障能力。(雨城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