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黨史、見行動。國網德陽市羅江供電公司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豐富營養,圍繞“十四五”規劃,謀定而後動,抓好開篇佈局。以“黨建+”模式,發揮黨組織和黨員作用,服務鄉村振興,服務企業解決難點問題,奮力攻堅克難,從人民的需要出發,精心做好客戶服務,得到用電客戶和人民群眾的充分肯定。
柔性專家團隊 精益服務企業客戶
11月26日,國網德陽市羅江供電公司組建的專家團隊,來到位於四川德陽市羅江區的世界首套萬噸級連續玄武岩纖維池窯生産線擴容項目現場,檢查企業用電設備運作情況,保障企業正常供用電。生産線所屬企業負責人張光發現場表示,生産線能夠順利運轉,要感謝供電公司給予電力保障。
玄武岩纖維,是國家重點扶持的21世紀綠色環保戰略性新材料。由於獨特的性能優勢,産品廣泛應用於國防軍工、航空、航太、建築建材、軌道交通、海防工程、艦艇船舶製造、風力發電、環保裝備等領域。2020年8月,世界首套萬噸級連續玄武岩纖維池窯生産線在羅江投産。
國網羅江供電公司知悉生産線擴容項目後,以黨建+為抓手,抽調專業部門黨員核心為主的專業精幹力量,組建多達16人的柔性專家團隊,一條龍服務項目生産用電。期間,團隊成員按照專業分工,主動聯繫用戶,多次實地走訪,了解供電線路情況、企業的電力需求,助力玄武岩1期擴容項目順利落地。
由於玄武岩纖維生産對供電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高,投産後,為確保項目正常供電,羅江供電公司專家團隊對玄武岩項目用電情況進行全流程管控,及時協助企業解決各類用電困難。
據介紹,該企業曾在一次試驗過程中出現故障,導致雙電源均失電,如不能在2小時內恢復供電,廠區內價值4千多萬的玻纖池窯就會凝固,進而報廢。“當時我們立即向羅江供電公司尋求幫助,他們很快就過來幫我們處理,解決了這次‘危機’。”張光發説,“羅江供電公司還給予我們政策支援,採用“容改需”的方式,每月幫我們節約用電成本4萬多元。“
針對玄武岩纖維池窯生産線的電力服務僅僅是一個縮影。位於羅江金山鎮的四川羅江經濟開發區主要以電子資訊、新材料等五大主導産業為發展方向,園區入駐企業118家,規模以上企業52家。如何以“黨建+”為抓手,探索工業園區服務新模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園區企業發展,羅江供電公司有了新思路:開展“服務園區我當先”主題活動,號召員工人人爭當“辦電諮詢師”、“用電管理師”、“用能精算師”,營造優異的營商環境。
“我們還組建由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領銜的‘雙高’後臺支撐團隊,聯合處理各類疑難用電問題,實現用電全業務鏈服務。”羅江供電公司行銷負責人説。該公司主動深入羅江園區企業開展科學用電管理,到府送技術、排隱患、解難題,免費為企業電工進行專項技能培訓,幫助電工理解用電政策和提升電工運維技能,採取跟班學習、組織企業電工技能大比武等方式,強化企業自身用電安全支撐力量。
黨員精準服務 助力鄉村振興
9月21日下午,德陽市羅江區鄢家鎮星光村的田野裏。站在廣闊的稻田邊,望著隨風起伏著且沉甸甸逐漸金黃的稻穗,謝波臉上挂上了一絲喜色。作為該村十二組組長的他,此刻正享受著另一重身份——承包了450多畝田地的種糧大戶面對即將豐收帶來的那一份喜悅。
慶豐收,感黨恩。謝波清楚,支撐著這一切的,除了自己及妻子數月來的辛勤努力,還離不開黨和國家對種糧大戶的種種政策優惠,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傾力扶持,以及國家電網的精準高效服務。
數百畝良田用水是大問題,在沒有進行電網升級改造前,謝波因為抽水用電問題一直不敢擴大規模。國網羅江供電公司積極落實鄉村振興政策,以“黨建+”為抓手,一方面安排供電所組織專業隊伍及時進村,結合村裏基礎建設有序規劃配網,優化配變布點。另一方面及時根據配網規劃編制並向上級申報項目。在此基礎上,該公司先後抽調了百餘名以黨員為骨幹的施工隊伍,深入星光村,起早摸黑、搶工搶時,全力推進配網建設。期間,該公司先後向該村投入上百萬元整治配網,完成了4.8千米高低壓線路的新建、大修和遷改,新裝增容配變5台700千伏安,基本能夠滿足該村未來數年的群眾生活、農業生産、農業加工,以及鄉村旅遊發展需求。
電網改造後,充足的電能解決了上百畝糧田抽水問題。謝波説,今年如果收成好,450畝田,能收入40多萬元。
針對星光村這樣的精準服務,正是近年來該公司黨委發揮組織保障,以“黨建+”為抓手,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為民服務成效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該公司按照上級要求,不斷拓展共産黨員服務隊的服務內涵,為供區農村的鄉村振興大業提供堅強供電基礎保障。為此,羅江供電公司推進實施了“黨員服務隊進農村”活動,並著重從提升電網質效、提高服務水準,優化農電管理方面入手。
在提升電網質效方面,該公司推動供區農村配網持續改造提升,先後投入超過1.1億元資金升級配網,並實現了自動化採集、同期線損監測、漏保線上監測等多個自動化系統管理農村配網。
在提高服務水準方面,該公司積極落實省公司“強化鄉村供電服務能力建設,建立政電末端融合服務機制,完善政電網格對接,探索服務新模式,持續提高電力客戶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的工作要求,推進實施了供電服務點駐鎮入村建設工作,並在供區內全部94個村及社區,以及7個鄉鎮建立了供電服務點。各個服務點均設立了醒目的標識、公示供電聯絡員資訊、準備了各類用電宣傳資料,同時按期開展了相關服務活動。
在優化農電管理方面,該公司以供電所優化提升為契機,在原7個供電所供區面積小、客戶數量少、售電量少、服務人員少的基礎上,合併設立了4個供電所和3個服務站,進一步整合了各項管理指標,優化了服務鄉村振興的供電資源。(曾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