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陽市羅江區有這樣一本 “小賬本”,裏面填滿了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工作開展以來收集整理的各類熱點民生問題,這就是羅江區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2021年重點任務、項目清單的來源。
“書記,咱們村留守老年、殘疾人比較多,平時都一個人在家,我們可以組織點志願者定期關愛他們,想外出就醫、辦事的,我們也可以幫下忙嘛。”12月8日,作為村裏的“熱心人”,鄢家鎮壁山村村民楊華秀向村支部書記周曉紅講述著自己的想法。周曉紅一一記錄下來,整理後填到這本 “小賬本”上。
據悉,兩項改革以來,德陽市羅江區始終將“順應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推動兩項改革“後半篇”文章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精準聚焦群眾所急、所難、所盼,在提升便民服務、基礎教育、鄉村醫療、養老保障水準上狠下功夫,密編細織民生服務保障網路,促使改革的現實質感和民生溫度更加可觸、可及、可感。
織密政務服務網,辦事更順心。持續推動“放管服”改革向基層延伸,梳理下放便民服務事項鎮級108項、村級51項,42項高頻事項全部實現鎮村“一次辦”。縱深推進便民服務“三化”建設,創新深化“一站、一窗、一次”“聯審、聯簽、聯辦”“代辦、網辦、幫辦”等便民服務新模式;不斷完善鎮村便民服務中心服務功能,整合開通快遞投放、金融服務等11項個性化服務事項;創建開通“德陽市民通”“幸福羅江”“羅江鄰里+”等政務平臺,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暢通“網端辦”“指尖辦”渠道,初步建成“城市10分鐘、農村半小時、網上全天候”的服務網路,政務服務100%實現“一次辦”。
織密教育覆蓋網,就學更省心。堅持教育資源“五個集中”,撤並農村點校3個、建成區域中心幼兒園1個,增加學位240個。依託區級教育機構為龍頭,以城帶鄉、以優扶弱、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建立“立德樹人”學校評價、“教書育人”教師評價、“德智體美勞”學生評價三項運轉評價機制,綜合運用“區管校用”和“競聘、分流、輪崗、柔性流動”等有效手段,推動共同體內優質教育資源合成再造與輻射共用,以城帶鄉、以優扶弱縮小校際差距,形成與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新型教育資源佈局,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有效破解“入學難”和“擇校熱”問題。
織密醫療保障網,就醫更舒心。盤活閒置醫療資源,轉化設置衛生院分院2個、村衛生室延伸醫療服務點33個,逐村組建93個村(社區)基層公共衛生委員會;推動鎮村建制衛生院(室)標準化建設實現100%達標,基本形成農村10分鍾醫療衛生服務圈。以多科專業聯盟為紐帶,強化與華西醫院等省內知名醫院“橫向連線式”合作,依託“強手帶動”建成省、市級重點專科5個。整合轄區13家公立醫療機構,組建全省首個“人、財、物”一體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羅江醫院集團”,全面暢通“縱向貫穿式”轉診渠道,實施雙向轉診640余人次,構建起“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就醫新格局。
織密養老普惠網,晚年更安心。持續改善養老服務硬體條件,改(擴)建城鄉社區日照中心6個,適老化改造農村敬老院4個、特殊困難老人家庭321戶(超市定任務180%)。不斷延伸養老服務末梢,依託政府購買服務渠道,吸納專業社會組織提供助居家養老服務1.3萬餘人次。全面兜牢養老保障底線,為4.7萬餘名70周歲以上老人統一購買意外傷害保險,發放80周歲以上老人高齡津貼1190余萬元。積極探索醫養“跨界整合”,12家醫療機構與轄區敬老院實現聯手合作,共建國家級安寧療護試點單位2家、市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7家;發展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10個、養老護理型床位888張,65周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80%以上。(黃旭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