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渝北王家街道:“5+4+3”模式 推動為民辦事走深走實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2-29 15:12:18編輯:渝軒

重慶市渝北區王家街道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等重點問題,以為人民群眾辦實事的成效凝聚民心,以為社會發展解難題的成果匯聚民力,通過邊行邊試、探索創新,建立一套民情民意的收集、辦理、評價全鏈條服務機制——“5+4+3”工作模式,著力打通基層服務和治理“神經末梢”,提高為民服務實效,切實解決好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推動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再上新臺階。
辦好5類實事,把“百姓事”變成“我家事”   
通過認真梳理群眾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痛點難點問題和歷史遺留問題,圍繞“齊家、興家、安家、宜家、樂家”5個領域,形成104項“吾家百事”民實事清單。
一是修身齊家,提升為民服務能力。打造“老兵茶社”等特色學習陣地,為群眾傳遞好聲音、傾聽群眾真心話。不斷提升黨員、幹部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準,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二是發展興家,實施重大項目建設。重點推進重慶快件集散中心一期建設,服務航空物流産業園、智慧建築産業集群等區級重大項目建設。增加村集體經濟實力,組織實施村級集體經濟施項目28個,努力開創美麗城鄉建設新局。
三是共治安家,保障群眾切身利益。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以及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深入實施以需求為導向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計劃。通過對接用工需求、開發公益崗位、開展技能培訓等服務群眾26萬人次,解決企業用工、居民就業難題。
四是宜居宜家,抓好環境設施建設。在茍溪橋村投資400萬實施惠及500戶村民的自來水管網改造工程,新建和硬化農村公路10公里,實施38戶農村舊房提升項目。
五是以文樂家,豐富群眾文化生活。通過組建合唱團、舉辦大型文藝演出、創作文藝作品及開展知識競賽、故事會等活動,吸引近2萬餘名行業人員、4000余名群眾參加,不斷滿足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
整合4支隊伍 ,把“獨角戲”變成“大合唱”
堅持發揮各類主體的作用,整合資源,上下聯動,共同發力,形成統籌隊伍力量、集約要素資源的高效工作局面。
一是發揮領導幹部帶頭作用。實行領導幹部責任制,對“吾家百事”清單進行細化分解。充分發揮“頭雁效應”,領導班子頭雁領航,街道部門群雁助航,村社區雛雁續航,三級聯動提高辦實事的質效。
二是發揮志願者聚合作用。樹立黨員榜樣創先爭優,引導黨員幹部結合自身工作內容力所能及為群眾辦好身邊事、貼心事、暖心事。
三是發揮非公黨組織橋梁作用。在非公黨組織積極開展認領微心願、困難群眾幫扶等志願活動,使非公黨組織更具活力。
四是發揮群眾自治作用。各村(社區)網格員每日定時在網格走訪,積極幫助解決群眾在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困難,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在各村選聘認真負責、有認可度的村民作為保潔員,管理本村公共區域衛生清潔,使群眾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參與者、受益者。
用好3種方法,把“要我做”變成“我要做”
一是“三色”分類法。以事項的性質、大小、複雜程度等因素對問題進行分類。小問題為“綠色問題”,在網格內立即落實處理;需要村(社區)協調解決的問題為“橙色問題”,由村(社區)書記牽頭負責落實;重大問題及村(社區)解決不了的問題為“紅色問題”,由街道明確問題的目標任務及責任分工,派發任務清單,建立工作臺賬,實行銷號管理。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接訴辦理工作體系,實現了“綠色問題”不出網格,“橙色問題”不出村(社區),“紅色問題”不出街道。
二是“三門”工作法”。堅持問需於民,通過“開門納諫”廣泛深入群眾收集民情民意,認真徵求群眾意見和問題。開展“到府服務”,為“老、弱、病、殘”等特殊弱勢群眾提供精準服務,解決群眾辦事難、辦事慢等問題,提升服務溫度。做好“閉門思過”,使自我檢查、自我反思貫穿整個為民辦實事的全過程,切實使為民辦實事在解決問題、促進發展上見實效。
三是“三問”督辦法。建立由街道黨政主要領導牽頭的疑難問題協商例會機制,由各村(社區)及相關科室負責人在每月初例會上對各項為民實事情況進行動態反饋,對本月各項實事的目標進度進行提前安排。街道人大工委每月中旬對“吾家百事”為民實事清單進展及落實情況進行定期清理和督查,全面及時了解和掌握各項工作進展情況,對存在的問題督促指導,抓好整改落實。每月底對各項為民實事完成進度情況進行更新匯總,通過政務公示欄、宣傳展板定期公示各項問題辦理的進展情況,讓群眾知曉,接受群眾監督,提升群眾滿意度。做到月初問安排、月中問進度、月末問效果。(吳軍 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