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江津區聚焦就業“一生一困”民生實事,全力做好高校畢業生和困難群眾就業工作,深入推進“一生一困”人員就業創業,確保了就業局勢總體穩定,截至目前已新增就業23147人。
“我是獨生子女,離家太遠父母總是牽掛,公益性崗位可以雙休,不但可以在工作中積累經驗,還能常回家看看。”黃欣益是江津區李市鎮的貧困大學生。畢業後,由於缺乏工作經驗,黃欣益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最近她通過政府“一對一”幫扶得知,江津區每季度要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公益性崗位,於是報著試一試的心態報名參加了面試,結果順利過關,如願找到了工作。
圍繞大學生就業,江津區充分發揮社區公益性崗位的兜底安置功能,科學合理開發公益性崗位,兜底解決困難家庭、低保家庭、殘疾人等就業困難群體就業。今年來,全區開發公益性崗位357個,招用高校畢業生239人。
此外,江津區還出臺了“1+6+N”人才舉措,其中安家補助、人才激勵金、青年人才驛站等12條激勵青年人才創新創業舉措讓人眼前一亮。同時,舉辦“為江來·更津彩”校園招聘活動,把促進畢業生就業工作前置,將大學生來津就業的住房、創業、交通、住宿等優惠政策送進高校,吸引更多畢業生早就業、享政策。
據統計,此項校園招聘活動中38家企事業單位提供優質崗位近6000個供廣大學子挑選,吸引3000余名青年學子參加,達成意向就業人數近1300名。
針對困難群體就業幫扶,江津區建立“區級統籌+鎮街幫扶+村社落實”三級聯動工作機制,落實“一對一”幫扶責任人,採取到府走訪、數據比對和電話調查等方式,多渠道精準掌握脫貧人口、退捕漁民等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意願、培訓需求,抓牢了困難群體就業的“基本盤”。
退捕漁民李登雲在政府的幫扶下,通過“送訓下鄉”參加花椒種植技術培訓、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將自己的事業做得有聲有色。如今,他發展花椒種植43畝,養殖生豬8頭,年收入已達10萬元。“政府的政策就是好呀,幫我渡過了難關!”談起這些,李登雲臉上露出藏不住的喜悅。
今年,該區支出“兩金”(就業補助資金、失業保險基金)8450萬元,促進困難群體穩定就業6000人,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3435人,退捕漁民就業405人,公益性崗位就業828人,脫貧人口就業規模保持總體穩定。(程雅琦 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