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縣草地鄉“133”新模式 探索邊界治理新路子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1-12-16 17:49:59 編輯:龐捷 點擊:
為有效破解兩省三鄉10余村寨邊界基層治理工作短板,近年來,草地鄉立足邊界“飛地”鄉鎮實際,依託與郭元鄉和甘肅省文縣石雞壩鎮三鄉聯席會議制度,加強橫向溝通、縱向協調,積極探索“133”邊界治理新模式,構建無縫隙邊界聯建網,打造邊界治理新樣板。

以黨建引領為軸心,推動邊界治理從“各自為戰”向“共同奮戰”轉變
草地鄉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打破兩省邊界工作壁壘,建立“跨省黨建聯建網”,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一是整合力量建堡壘。充分整合兩省三鄉邊界10村100余名黨員幹部,成立川甘兩省三鄉省際聯動領導小組,組建經濟發展、社會事務、矛盾調解、民族團結、禁毒踏查等5個工作小組,統籌三地45名民兵組建1支群防群治隊伍,健全組織架構,夯實治理基礎。二是健全機制強運作。探索“三地一網格”治理模式,與郭元鄉、文縣石雞壩鎮簽訂《平安邊界共建協議書》,常態化推進結對聯席會議制度內容,構建以三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主要負責人,邊界村支部書記為具體責任人的“1+3+N”基層網格治理體系,不斷增強協作共管、聯合防範能力。三是雙向交流嚴管理。建立三鄉10村“雙向溝通、雙向反饋”制度和互評綜合考核機制,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階段性工作交流聯席會,每年召開一次綜合性工作聯席會,總結上年度工作經驗和問題不足,交流工作方法和成效,形成平安聯創合力。

以三項聯合為支撐,推動邊界治理從“條塊管理”向“協防共治”轉變
為破解邊界基層治理的“斷裂帶”問題,草地鄉堅持以資訊聯通、糾紛聯調、治安聯防為支撐,推動邊界治理重心向基層最小單元延伸。一是資訊聯通,共搭邊界“平安橋”。草地鄉採取“線上+線下”的方式,建立“三地資訊聯繫工作群”,落實分管副書記為資訊聯絡員。目前,已組織黨建工作現場交流會6次,召開邊界聯合防疫座談會3次、搶險互助座談會5次,互通聯享邊界矛盾糾紛資訊20多條,分類梳理建立邊界問題“三本台賬”。二是糾紛聯調,共解邊界“平安結”。邊界地區唇齒相依,積極探索“輪值制”工作聯動機制,按照“一年一輪班”形式,由輪值鄉鎮採取“清單式”工作聯席形式,定期、不定期聯合對邊際地區進行巡查,收集相關資訊,落實防控措施。累計聯合調處邊界矛盾糾紛事件100余件,調處成功率達95%,無重大糾紛、重大群體性事件發生。三是治安聯防,共織邊界“平安網”。結合“1+3+N”基層網格治理機制,積極探索“網格+共建+自治+服務”的邊界治理新模式,建立“一對一”對接網格,立體化地構建起橫向覆蓋黨建、綜治、應急等重點工作,縱向貫穿鄉村兩級的邊界穩定協作機制。累計聯合調處山林砍伐爭議、土地糾紛、生活糾紛等100余起,調處成功率達100%,開展禁毒踏查24次,搶險救災互助慰問6次,疫情防控工作聯抓12次,實現“1+1+1大於3”效果,構建共建、共治、共用的邊界工作新格局。

以三項發力為引擎,推動邊界治理從“單打獨鬥”向“抱團發展”轉變
針對省際邊界相鄰鄉鎮事務處理難、糾紛調解難、發展推動難等問題,草地鄉堅持以源頭管控,推動川甘邊界地區群眾結親、組織聯建、社會和諧。一是在探索創新上做文章。立足邊界鄉鎮多聯姻的實際情況,探索建立“娘家人工作室”,積極組織20余名聯姻群眾作為邊界民情資訊採集員、社情民意聯絡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積極抓好日常糾紛排查化解,做到每月一排查一分析、每季度進行一匯總一分析,達到“熟人好辦事”的效果。二是在宣傳教育上出實招。建立縣級聯繫領導包村、縣級幫扶幹部和鄉機關幹部聯戶、村幹部包片的“3+X”“顧問式宣傳隊伍,充分利用縣級聯繫單位法院幫扶優勢,邀請縣法院開展田間講法、旁聽現場庭審、法官第一書記宣法等活動17次,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三是在排查化解上下功夫。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兩聯一進”群眾工作全覆蓋,不斷深化草地“彩虹工作法”和“聯到心坎兒上”工作法,用好用活“1+3+N”網格化體系,經常性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工作,織就矛盾隱患排查大網路,做到排查不留死角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截至目前,共開展矛盾糾紛聯合排查126次,防止矛盾糾紛激化12件,糾紛數逐年大幅下降。(草地鄉人民政府 王成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