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繁榮事業興 團結進步花綻放 ——茂縣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紀實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8-27 11:33:23 編輯:謝川霞 點擊:
這裡被譽為“古蜀文化源頭”,可追溯到西元前6000多年的營盤山文化遺址;這裡是革命老區,是紅軍進入川西北佔領的第一座城市,歷時8個月的土地革命運動激發了各族群眾的革命熱情,2000余人參加紅軍隊伍;這裡是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氛圍濃厚之地,在這裡,孝善文化代代相傳,形成了“多元一體、和諧發展”的民族文化發展理念,創建州級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254個,成功創建“省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縣”。
從歷史走來,站在新時代。作為全國最大的羌族核心聚居區,茂縣各民族文化交相輝映,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共同培育了偉大的民族自信、共同熔鑄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共同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
近年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茂縣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堅持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各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11萬羌鄉兒女團結一心、砥礪奮進,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像洋芋糍粑一樣越黏越緊,共同開創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宗教和順、人民安居樂業的大好局面,民族團結進步“基因”已融入各族群眾的血脈中,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茂縣創建模式。
興盛繁榮文化,共建精神家園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也是民族團結進步的基石。
茂縣是一片歷史文化底蘊厚重的高原熱土,孕育了一代代英雄的兒女。“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英雄邱光華,是第一批少數民族飛行員之一,2009年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2019年獲“最美奮鬥者”榮譽。2020年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全國上下打響了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茂縣各族黨員幹部一線垂范,築起人民至上的“安全墻”;醫務人員主動請纓,堅守“疫”線,守護生命和健康;公安武警、志願者逆行而上,舍小我顧大家,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揮灑熱血;全縣各族群眾慷慨解囊,捐資捐物,凝聚起抗擊疫情的人間大愛。各行各業,各族群眾如兄弟姐妹攜手並肩,築起了民族團結進步之“魂”。他們用相親相愛構築起民族團結的生命線,他們用滿腔熱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近年來,茂縣縣委、縣政府緊盯“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目標,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總攬民族宗教工作,堅決貫徹落實省委“一幹多支、五區協同”和州委“一州兩區三家園”戰略部署,把“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根植于各族幹部群眾思想深處,廣泛凝聚團結奮進、一心向黨的強大合力。
樹立品牌,打開窗口。立足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加快民族品牌打造,著力發揮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茂縣羌族博物館和全國最大的羌族文化活態展示區中國古羌城的品牌優勢及作用,拓寬與世界交往、交流、交融的窗口。
非遺傳承,開拓眼界。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級羌文化生態保護區,瓦爾俄足節舞蹈、羌族推桿、羌笛演奏及製作技藝亮相第七屆中國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産節,成功舉辦營盤山遺址與古蜀之源學術研討會,“中國古羌城”入選首批“四川省非遺項目體驗基地”。發掘、申報各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56人、各級非遺傳承項目220項,建成縣級傳習中心1個,鄉鎮傳習所8個,劃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區5個。
古今交融,開放共用。將紅軍故事、長征精神、感恩精神等融入羌族健身操比賽、“萬人太極拳”展演、“凈土阿壩•紅色長征”汽摩拉力賽、超級山地馬拉松等賽事活動,以賽事活動推動文化交融。充分利用東西部扶貧協作和省內對口幫扶平臺,開展聯誼交友、扶貧捐助、考察學習、異地辦學、勞務輸出等活動,拓寬各民族間的交流渠道。
如今,《羌年》《畢業照》《快樂羌漢語》《果谷莫瑪》《千古多聲部•和諧一家親》等反映新時代、謳歌新風尚的文藝作品,在《學習強國》、新華社客戶端等平臺播放量突破百萬,成為了激發群眾崇德向善、互幫互助的“助推器”,成為了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融合劑”。
提升治理水準,共沐和諧穩定
以法治德治善治凝聚民族團結合力
道德興,民風淳。這首《歡迎您到羌寨來》在羌山大地傳唱,是熱情的茂縣群眾新生活、新面貌的最好詮釋。近年來,茂縣通過開展各類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匯演、宣傳宣講等活動,將德育融入生産生活的方方面面,通過傳承傳統民族文化,弘揚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廣大農牧民群眾中營造了和美、和順、和睦的良好社會氛圍。

德育成果顯,鄉村治理順。茂縣各族群眾鄰里守望、風雨互助,涌現出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武如川、“中國好人”黃明玉、“全國文明家庭”劉陳軍、“發揮基層審判職能”特色示範茂縣人民法院、“詩詞校園”特色示範茂縣河西小學、“美麗鄉村”示範樣本鳳儀鎮坪頭村等示範標兵。建立了阿壩州首所老年大學和“兩代表一委員”等宣教陣地,形成了自覺營造、努力維護、無比珍視民族團結進步的良好氛圍。
德治為引領,法治為根本。長期以來,茂縣著力構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依託各種載體,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建設完成“天網”監控點位231個、卡口點位42個和“雪亮工程”探頭912個,涌現出坪頭、甘青、楊柳等新村民族團結和諧典範;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在全州率先依法登記註冊第三方調解中心,建成了全國首個羌民族特色的訴訟服務中心,全縣矛盾糾紛化解率100%。歷年來,茂縣從未發生一起因為民族、宗教糾紛引發的矛盾,各族群眾滿意度不斷攀升。
截至目前,茂縣成功創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2個、全國“民主法治示範社區”1個、省級法治示範鄉鎮1個、省級依法治校示範校2所、省級“法律進企業”示範點1個、州級文明和諧平安宗教活動場所6座。
村民事村民議,村裏事村民督。按照“三遵守兩注重”原則,堅持“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和“一事一議”制度,形成了村內事務“事前群眾當參謀、事中群眾來監督、事後群眾作評估”的良好局面。2019年,東興鎮竹包村以公推戶主當“議員”典型,被認定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民心所向,為政之要。群眾工作是基礎,群眾認同是前提,群眾滿意目標。民族團結進步主體是人民群眾,凝聚人心是民族團結進步的關鍵。
近年來,茂縣紮實推進“兩聯一進”群眾工作全覆蓋,開展科級幹部、駐村工作隊、農技員“三個一”“五個一”挂包幫工作,與群眾“結對認親”,切實解決群眾困難,及時送達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紮實推進“雙培雙帶”工程,積極開展“五心”關愛行動,大力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講好民族團結的動人故事。
目前,茂縣有“全國最美家庭”1戶,“中國好人”1名,“全國首屆文明家庭”1戶,“全國五好文明家庭”1戶,“全省最美家庭”3戶。
強化民生保障,辦好民生實事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成果全民共用
民族團結進步要靠人民群眾來維護,民族團結進步成果全民共用。
民生為上,脫貧為要。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茂縣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指示精神,把“脫貧奔康”作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支撐性工程來抓,堅持精神與物質“雙脫貧”,下足“繡花”功夫,大力推進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社會事業建設,以發展成效鞏固民族團結進步成果,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脫貧攻堅成效顯著。2018年8月2日,茂縣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貧困縣序列。2019年,全縣6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人口2042戶7872人已全部脫貧;
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建設生態綠色長廊107公里、縣城森林公園20萬平方米,全縣林地保有量達436.6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7.47%,城區空氣達標率95%以上,生態環境、人居環境、群眾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實。全面實施“十五”年義務教育,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實現零輟學。創建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1所,省、州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先進)校26所。茂縣寄宿制標準化管理獲全州一等獎,義務教育階段教學囊括全州一、二、三等獎;
文化衛生事業穩步推進。深化健康茂縣建設,城市醫聯體、醫共體建設有序推進,基本建成縣域內“一小時”醫療服務圈。成功創建為四川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益健全,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呈現蓬勃生機;
公共保障更加健全。“五大保險”徵繳擴面,認真落實優撫雙擁政策,健全退役軍人臺賬,發放優撫人員補助426萬元。養老服務等機制不斷健全,為2700名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及時足額發放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和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民生保障不斷完善。
民生幸福,民族和諧。一件件民生落地見效,一項項發展成果與民共用。借力黨的脫貧攻堅、東西部扶貧協作和省內對口幫扶、鄉村振興等惠民政策春風,茂縣各族人民團結一心、攜手奮進,走上了民族團結進步、同步全面小康的康莊大道。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中華民族的包容性和吸納力,造就了璀璨的文化、燦爛的文明。各民族共同鑄就了輝煌的歷史,迎來了嶄新的時代。展望未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任重道遠、可期可盼。茂縣各族兒女將繼續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挽手、肩並肩,共建美好家園,共創幸福未來。(趙康林 王和斌 黎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