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醫藥大學兩名研究生“跪地救人無效遭惡評”引網路熱議 對話“救人風波”當事人

來源:四川日報 時間:2020-08-25 09:25:30編輯:劉婷婷
8月14日晚,在湖南常德火車站內,一位中年男子突發疾病倒地,不省人事。成都中醫藥大學兩名研究生彭婕婷和陳家利為其進行20多分鐘的心肺復蘇搶救,遺憾沒能挽回患者的生命。
不想,事件發酵,有網友評論説,家屬應該把她們告上法庭,因為兩名學生沒有行醫資格證。由此,在網路掀起了一場“救人風波”。當天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面對網上的惡評,當事人如何看待?本報記者日前獨家對話新聞當事人彭婕婷。
獨家對話
“他穿了一件藍色條紋短袖襯衣,我解開他的衣領,用手觸摸了他的頸動脈,但脈搏跳動非常微弱,而且呼吸微弱,説明生命體徵已經不太明顯。”彭婕婷向記者回憶起當天的情況,她和陳家利輪流對昏迷男子進行心肺復蘇的搶救,直到救護車趕到。
記者:你們的緊急施救持續了多長時間?
彭婕婷:救護車趕到,我們要乘坐的列車也已開走了,這時我抬起頭看到墻上的時鐘顯示19時26分,施救持續了20多分鐘吧。
記者:視頻中看到你們哭了。
彭婕婷:急救醫生趕到時,患者瞳孔已放大,説救治的希望已經不大。其實我們在搶救的過程中,也觀察了他的瞳孔,注意到了這個情況。但我們還是為沒能挽回他的生命而惋惜,所以比較難過。
記者:看到網上的惡評,你們什麼感受?
彭婕婷:説實話,我們沒有關注網上的評論,回到成都之後就忙著準備考試,而後才從身邊同學處知道這回事。我們覺得,我們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問心無愧。
記者:心肺復蘇,是否只有專業人員才能掌握?
彭婕婷:其實心肺復蘇是一種非常基礎,也非常實用的搶救措施,技能不複雜,對每一個人來説都可以掌握,也能夠實施。
進行心肺復蘇搶救,是為了幫助患者重啟呼吸迴圈,贏得救治時間。當天我們在做心肺復蘇時,旁邊有人在説,女孩子力氣不夠大,一名中年男士還前來幫忙,對患者進行了幾輪胸部按壓。
記者:逝者家屬跟你們有過什麼交流?
彭婕婷:家屬一再向我們表示感謝,説我們已經盡力了。家屬處在失去親人的悲痛中,他們其實挺不容易的,我們不希望讓家屬背上要感謝我們的心理壓力。
記者:學校要為你們頒發“校長特別獎”,你們如何看待這份榮譽?
彭婕婷:這個獎項的分量很重,感謝學校、老師對我們行為的認可。救死扶傷是每一名醫學生的職責,如果再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仍不會猶豫,仍然會積極施救。
事件還原
8月14日晚,彭婕婷和陳家利準備乘坐K502次列車,從常德到成都,火車發車時間為19時22分。
廣播通知開始檢票後,乘客們如潮水般涌進檢票口,就在此時,通往列車的天橋上,一位中年男子突然倒地,不省人事。人們圍了過來,有人焦急地呼喊:“有人中暑了。”
據車站副站長介紹,這名暈倒的男子是一人出行,身邊沒有人陪同。危急關頭,車站工作人員和過路乘客紛紛出手相救。
彭婕婷和陳家利讀研期間在醫院輪崗實習時參與過不少次急救,一看到昏迷男子的狀況,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兩人毫不猶豫停下腳步,為這名男子實施心肺復蘇搶救。
監控顯示,120急救人員趕到現場將倒地男子抬上擔架後,彭婕婷和陳家利才默默離開。在轉身離開現場的瞬間,兩人忍不住抽泣起來,並用手臂遮擋住眼睛,不停抹淚。
這時候,K502次列車已經發車。在車站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兩人改簽了車票,于一個多小時之後離開常德,返回成都。
事後,彭婕婷和陳家利救人的視頻在網上迅速傳播開來,在贏得普遍肯定之餘,也引來網友惡搞:“次日男子家屬把兩名學生告上法庭,原因是兩個女生沒有行醫資格證,這劇情怎麼樣。”這條留言竟獲得了6萬餘次點讚……
各方反應
●家屬力挺:不明真相不要亂評論
面對“救人風波”,逝者家屬站了出來。男子家屬稱,“雖然人走了,但必須要感恩,兩名學生已經做到最好;沒有搶救成功,不怪她們。”家屬還對網友的惡搞、造謠進行了抨擊:“不明真相就亂評論是不道德的行為。”
●律師説法:受助人因病而逝,兩名醫學生不應擔責
就網上“應該把兩名醫學生告上法庭”的説法,成都泰和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江敏對記者表示,根據民法總則第184條的規定,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在這一起事件中,兩名醫學生自願救助患者,並且沒有給受助人造成損害,受助人是因為病情原因而失去生命的,兩名醫學生不應擔責。
●學校表彰:將授予校長特別獎
事發次日,成都中醫藥大學官方微網志發表評論:你們跪地救人的姿勢很美。
8月23日,成都中醫藥大學微網志再發文:我們的學生以自己實際行動踐行醫學生誓言,體現醫學生的良好素養,學校擬於新生開學典禮授予兩名同學校長特別獎,彰顯仁愛成醫精神,也以此教育入學新生。
新聞延伸
除了心肺復蘇還有沒有別的搶救方式
心肺復蘇,是指通過口對口呼吸的同時,進行胸外按壓,以維持心搏停止患者的血液迴圈,將帶有氧氣的血液運送到全身,為患者的生命爭取時間。
華西醫院國家衛生應急醫療隊副隊長晏會表示,面對心臟驟停者,目前國際通用的現場搶救措施就是心肺復蘇,這是在沒有藥物和救治設備的情況下,所能夠採取的唯一救治方式。
晏會介紹,在歐美發達國家,很多公共場所都配備有心臟起搏器,市民也大都接受過心肺復蘇的專業培訓。“在我國,醫學界也一直在呼籲,加強在公共區域,對心臟驟停患者的救濟措施。比如,在車站、學校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配備心臟起搏器等急救設備。但因費用問題,這項工作一直很難推進。”晏會強調説,在非醫療環境下,即使是採用標準化的心肺復蘇,其成功率也不超過50%,但對於患者來説這還是意味著有生的希望。(李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