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2月18日訊(顧范平 劉映紅)47歲的張定元,哭了。
在中鐵建港航局九綿高速項目部的辦公室裏,談到即將讀博的女兒,一直平靜的情緒變得高昂,軍旅出身的他展現了柔情一面。
自中鐵建港航局第四公司成立之初,張定元就來了,九綿高速是他經歷的第四個項目。面對推優,他一直強調應該把機會留給年輕人。
擔任對外協調辦主任的張定元,將工作中的自己定義為“角色扮演者”,企業員工、當地百姓、當地政府……一件事切換多種思考角度,平衡各方關係。
“端水大師”
“有人説鄉政府應該給我安排一個常駐辦公位。”只要在沒其他事情的時候,張定元就紮根在鄉政府。他想緊盯住辦公人員的閒暇時間,去幫助和協調處理當地百姓徵地拆遷、林地草地荒地等補償工作。
張定元從事的工作是項目推進中最關鍵的一環。在起步階段,項目部提出“遍地開花”的理念,10余公里的修建里程全線鋪開。機器和車需要入駐場地,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地。
在剛接手工作時,張定元將沿線所涉及的“土地歸屬圖”以及當地政府的相關政策性文件熟記於心。年齡讓他在記憶上並不佔有絕對優勢,但“想把工作做到最好”的意念卻足以克服一切困難。
“施工現場遇到糾紛,只需告訴我一個名字,我就能推斷出可能遇到的問題。”張定元將準備工作做到極致,正式開展後相對得心應手。
把握一個度是他工作的關鍵詞。政府有相應的規章制度、與百姓的利益息息相關、核算企業項目成本,張定元需要在三者之間達到高度平衡。
土地邊界、土地歸屬以及土地歸類,他每做一件事都需做到有理可依,有據可查。“百姓之間會互通,如果我一件事沒有公平處理,後續進行就會很困難。”因施工所在位置位於平武縣藏族聚居區,語言溝通以及當地民俗文化成為張定元工作中的一個阻礙。
不能從語言上拉近距離,張定元選擇換位思考,將自己完全置身於其他關聯方。“這是人的共性,只有當涉及自己的利益時才會想的更透徹。”張定元説,晚上躺在床上,就切換各種身份不停地想,要在符合規章制度下,為老百姓爭取利益,同時讓公司的成本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切身處地的思考,也收穫了當地老百姓的信任。當遇到施工臨時出現問題時,老百姓會説:“一定要等張定元來解決”。
“端水大師”張定元認為自己能夠處理好所有的關係,是時間和經歷賦予的,“因為我活的通透了。”
父親
工作之外,張定元最喜歡的身份是“父親”。他人生中的很多次重要選擇都與女兒密切相關,女兒的每一次選擇也都會詢問他的意見。親密的父女關係,是張定元頗為驕傲的事情。
“我年輕時在廣州上班,女兒出生後就回來了。”不想錯過女兒每一個成長時刻的張定元,選擇放棄高薪回到老家湖北創業。當女兒讀大學後,他再一次選擇外出工作,每天晚上與女兒和家人視頻成為張定元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刻。
張定元因在外地工作,不能經常回家照顧雙親,女兒就自發擔起了這個責任,“當別的同學放假出去玩時,她就回家陪爺爺奶奶。”
張定元曾經在重慶的一個項目,中途休假回家時,女兒因在上學沒有見到。結果,他的女兒就買了同一趟列車的同一節車廂,將張定元送到重慶後,又買票返回學校。那一刻是驚喜也是感動,當再次回憶起當時依偎在身邊的女兒時,張定元落淚了。這個“動車上的暫時相逢”,他將銘記一輩子。
“女兒研究生即將畢業了,老師讓她讀博,但是她很糾結。”張定元説,女兒希望自己能早一點獨立,但他希望女兒能夠跟隨內心想法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