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場派出所所長劉定偉:鉚釘板土使猛勁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12-14 10:00:19編輯:劉映紅
【人物小傳】劉定偉,男,漢族,湖北竹溪人,1985年2月20日出生,湖北警官學院畢業,大學本科文化,中共黨員,2008年1月入警,三級警督,歷任民警、副教導員、教導員、扶貧駐村幹部、村第一書記、新場鄉黨委副書記,現任資陽市公安局雁江區分局新場派出所所長兼丹山鎮新街村(原肖家溝村)和皂角村扶貧工作組負責人,他先後被表彰為全省公安系統“萬警進萬家”親民助民活動先進個人,市、區公安局表彰為崗位能手、優秀黨務工作者、2次優秀帶兵教導員、2次優秀所隊教導員、2次優秀所隊隊長、3次優秀共産黨員、3次優秀公務員、執法之星、防控之星、資訊化採集能手、十佳青年民警、年度先進個人、戶政工作先進個人、禁毒百日攻堅成績突出先進個人、平安建設專項行動先進個人、思想政治建設成績突出先進個人、警民親活動先進個人、十佳政法幹警和扶貧工作先進個人,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
“改良換種增産值,蔬菜水果遍地有;村民住上小洋樓,‘牙祭’打得樂呵呵;公路修到家門口,大車小車進家園;遍地都是蓄水池,種田種地不怕旱;光纖信號牽到家,電視節目輪翻看;家家戶戶玩手機,田間地頭搞直播;天然氣管引到戶,徹底丟掉燒火棍;自來水管拉進屋,健康生活病率降;‘三保’精準落實處,吃飯就醫有保障;文化廣場建到村,幸福快樂壩壩舞……”
這是國慶節期間,闊別家鄉40多年在海外工作的楊新旺老人,回到四川資陽雁江區丹山鎮,對脫貧後新街村(原肖家溝村)和皂角村的印象記,不僅喜上眉梢感慨萬千:這裡真的“變臉”了,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伴隨新時代的春風,迎著黨的扶貧政策照耀,在資陽市雁江區公安分局黨委扶貧工作領導下,新街村(原肖家溝村)和皂角村兩個貧困村在新場派出所所長劉定偉的扶貧帶領下,迎著困難上頂著壓力幹,竭力公關克難向板土要效益。在短短的五年時間裏,結束了村民們長期以來靠天吃飯的歷史,徹底打破脫貧“不可戰勝”的神話。而今,兩個貧困村213戶貧困戶年每人平均收入從過去不足1000元增長到現在的7000多元,全部達到“國標”實現脫貧摘帽。2018年,劉定偉被上級機關評為扶貧工作先進個人。
花兒為什麼這樣紅?12月10日,冒著寒風我們走進了面貌一新的新街村(原肖家溝村)和皂角村,走近了扶貧“領頭雁”劉定偉。
放棄報考研究生的良機,拋棄機構改革仕途的奔波,擱下期待已久準備要二胎的計劃,他斷然選擇了——
勇擔使命為民扶貧
在四川東部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丘陵地帶,具有2000多年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資陽,蘊藏著太多的聞名:以十大元帥陳毅,千年萇泓文化,全國檸檬之都,聖地長壽、石刻之鄉、成渝經濟樞紐而名揚天下。
然而,過去與這聞名相伴的是藏在山區板結土地上的“貧窮落後”:莊稼收成看天色,農耕依舊靠犁頭;生病就醫缺票子,阿彌陀佛靠保祐;文化生活沒電視,圍圈打坐靠侃山;村村相連全泥路,出門迎送靠甩腿;自來水沒引進村,飲水全靠打深井;宿舍透光漏風雨,房屋全靠泥竹墻;環境衛生臟又差,牲畜家禽靠散養……1080戶3155人的兩個村就有貧困戶213戶和貧困人員572人,因此,這裡成為國家扶貧攻堅的脫貧戰場。
有人説:“走蜀道難,但脫貧攻堅更難。”
一天中午,劉定偉帶著民警輔警到新街村(原肖家溝村)遠離聚居點“一標三實”登記,突遇村民房屋起大火,在大風中火勢迅速向相鄰幾家群眾的房屋延伸,情況十分危急。
他和工作小組的民警輔警放下手中的活投入滅火戰鬥,當大火撲滅後在清理群眾救災財産時,讓劉定偉和所有在場的民警輔警驚訝得目瞪口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相對富裕一點的一戶村民家中搬出能值錢的家當,就只有一台灰塵滿面的搖頭風扇、一張老朽搖晃的飯桌、二張破爛不堪的木板床、一套缺角補疤的鍋碗瓢盆、銹跡斑斑的農用工具和飼養的一頭耕牛、一頭生豬。一家4口人,這日子能過得像啥樣?
看在眼裏,痛在心頭。一把火“燒”出了劉定偉扶貧的決心。
當得知劉定偉要申請去駐村扶貧,一位兒時的發小在微信中,不解地勸他:有空調舒服的日子不過,偏要到太陽下去當“烤豬”?扶貧工作那麼難做,為何還要往“火坑”裏跳?那板結土地像石頭一樣“梆硬”,就是請個神仙來也沒招,難道你就不怕搞砸鍋?還有的好朋友捎話他:自己的前途都不去操操心、二胎計劃都放棄,“偉哥”你到底在想什麼?圖個啥?
劉定偉的回答很乾脆:只求貧困群眾早日摘帽,過上幸福安康快樂的生活。
明知山有虎,卻偏向虎山行。
大丈夫一言九鼎,他讓人折服。2015年9月,劉定偉積極響應黨中央精準扶貧脫貧攻堅奔小康的偉大號召,放棄報考研究生的機會,拋棄機構改革仕途的奔波,擱下期待已久準備要二胎的計劃,謝絕各方相勸阻止的好意,聞令而動選擇到條件最差、困難最大、貧困最多、難點最高、矛盾最銳的新街村(原肖家溝村)駐點扶貧。從此,踏上了扶貧的路,肩負起扶貧摘帽脫貧的國家使命。
面對山村思想守舊落後,貧困群眾致富信心缺失,擦亮眼睛卸下包袱改變等靠要思想,他斷然選擇了——
砸破枷鎖解放思想
“山區條件差資訊閉塞,可我們的思想不能滯後;雖然村裏土地板結硬如石,但我們攻堅克難脫貧致富的思想決不能像土一樣的死板。”劉定偉在扶貧動員大會上説。
但萬萬沒有想到,進村工作第一天,劉定偉就遭到“白眼”。
一位坐在自家門檻白髮蒼蒼的老奶奶對劉定偉上下打量了一翻搖著頭説:“又來一個湊數的。”一位嘴上叼著煙斗抽煙的老大爺,瞟了劉定偉一眼嘆氣地説:“神仙都沒辦法幫我們脫貧,難道你比神仙還‘神’?” 
是什麼原因讓貧困村民對扶貧工作缺乏信心?對扶貧幹部的不信任?
帶著一連串的問號,劉定偉擱下面子、放下架子,上山下鄉、走村串戶,把準群眾思想脈搏拉直問號。
老生産隊長道出實話:一是賴以生存的板結土地,儲備不起水,種植産量低,群眾靠地致富的信心傷透;二是過去村裏來了不少的幫扶隊,絕大多數都是走一圈驅寒送暖,根本治標不治本,竹籃打水一場空,讓群眾看不到希望,見不到成效。
思想的“病根”找到就得對症下藥,破舊立新讓大家從傳統束縛的思想中徹底解放出來。
千招萬招,解決問題是真招。劉定偉發動扶貧幹部群策群力,將多方籌集的200多萬元經費,全部投入到貧困村文化活動中心的建設中,開辦了農民夜校、現代農業科技術知識和扶貧政策解讀培訓班,讓貧困群眾實實在在提高思想認識、科學文化知識和掌握種養技能,重獲希望再塑脫貧致富信心。
觀念一變,行動大變。在村裏、街道閒逛的人沒有了,田間地裏埋頭忙幹活的人多了,毛林草荒的地很快變成了綠油油的莊稼和長勢喜人的經濟作物,到處充滿豐收的喜悅。一位省領導檢查工作路過新街村(原肖家溝村)和皂角村,臨時決定停車下去看看,當看到田間地裏群眾戰脫貧昂揚的精神狀態和扶貧的成效,不僅翹起大拇指直誇:這裡的扶貧工作成效大效果好。
求實求變也帶了新天地。新街村(原肖家溝村)和皂角村,從過去清風雅靜變成了“快樂老家”:激情歡快的壩壩舞跳起來,幸福美好的歌兒唱起來,豐富多彩的院壩電影看起來,村文化活動中心成了歡樂的海洋……
 一根線傳去商品的意識,一條路連通了山外的市場,一口蓄水池徹底改變靠天吃飯,他斷然選擇了——
撥亮眼睛放眼世界
2016年金秋的一天,劉定偉頂風冒雨,來到新街村(原肖家溝村)召開貧困戶發展養殖業壩壩會時,在村坡地上見到成熟的橘子無人收,掉得滿地都是發出腐爛的臭味;村民家門前屋後的野花椒 “臉蛋黢黑”挂滿樹枝只等自然掉落。貧困戶張大爺很自豪地告訴劉定偉,那是“吃不完的”,甭用管。
但一次壩壩會,村支書提前一天都開始通知參會群眾,結果開會時從早上等到下午,只是癩子的腦殼隔三差五稀稀拉拉來了幾個人,會也只好“黃”了,擇日再開。
事後才得知,原來村裏出門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安防基本靠狗……因為資訊閉塞落後,村民文化知識缺乏,根本不懂什麼是“商品”。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幹部。
劉定偉沒有把氣發在誰身上,也沒有去責備村幹部的不是。而是,把板子打在“資訊”落後問題上。
他請來鎮領導、電信移動聯通公司負責人、村幹部和群眾代表,召開村裏沒有光纖和網路信號差的問題,讓大家現場決定當場拍板,定下解決辦法。
決策好定,但具體實施起來就不那麼容易?資金來源、機殼建點、佔地賠償等一系列問題,他和扶貧第一書記兵分三路,四處奔走介紹村裏資訊落後問題。夜裏躺在場上不停地翻動手機儲存的電話,把自己能用得上的親朋好友全都發動起來,為村民集智攻關解難題。雖然那段時間他腳跑腫了、口説幹了,但他沒有一聲怨言,一門心思做好事。
村支部書記萬朝良説:“那段時間,劉定偉為建機殼安裝光纖和網路信號升級,為群眾跑東跑西,幾乎累得人都要崩潰了。晚上送他回派出所的路上人都恍惚撞到樹,還以為撞到人給它説‘對不起’。我倆在研究扶貧工作進展情況,説著説著他就靠在凳子上打起鼾聲。” 
功夫不負苦心人。2017年,在上級機關和電信部門的扶貧政策支援下,覆蓋全村的手機信號全部升級換代、電信機殼落成、光纖寬頻線入戶投入使用。那一夜,村民們樂開了花,點放鞭炮,載歌載舞,慶祝這一歷史性的里程碑。
現在全村家家戶戶用上手機連通了世界,聽到萬里之遙的大洋彼岸聲音,看到全國、全世界飛速的發展,貧困村民同大城市的人一樣享受著抖音,欣賞著自拍相互傳遞資訊的快樂;家家戶戶都有高清電視增強了商品意識,足不出村就能把自家養的雞鴨鵝通過手機直播和網際網路上銷售出去。
常言説得好:要想富必先修路。
針對新街村(原肖家溝村)和皂角村都是泥巴土路不通車,種出來的農副産品過去全靠人背、肩扛、扁擔挑運,非常耗時耗力,運輸效率底。
為了修好村村通公路,劉定偉和兩村的扶貧第一支部書記粟韜、周永反覆考察論證,與公路設計部門的同志一道,先搞測量規劃線路,然後,跑市、區相關部門彙報村裏制約發展的道路問題,最後,通過多方籌資200多萬元。于2019年,為新街村(原肖家溝村)和皂角村修通了近20公里的村村通公路,結束了群眾挑著大筐小筐、背著大包小包運東西上街買賣的歷史。
公路的修通也為村裏帶來了經濟的騰飛,也給村裏帶來了商機,不少的老闆扎堆這裡搞瓜果、蔬菜、養殖、種植基地和開辦作坊加工廠,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也解決了貧困戶就地就業增加勞動收益。2020年,兩個貧困村各項經濟收入達近五百多萬元,貧困戶就地就業務工人數達3000多人次,直接經濟收入達50多萬元。
南拳北腿單鬥難打天下,眾人拾柴方能火焰高萬丈,從點到面變獨角戲演繹大合唱,他斷然選擇了——
攥緊拳頭規模發展
一枝獨花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扶貧必須丟掉傳統的“老拐杖”,産業發展要破舊出新走企業化、集團化,這樣才能形成鏈條式的拳頭效應。
針對山地特點,劉定偉不斷琢磨如何讓板結土地花開滿枝結出“金元寶”來。他召集全體駐村民警和村委會幹部召開“諸葛亮會”共商扶貧經濟産業發展大計。隨後,從省農科院請來專家,對板土進行結構分析,確定改良換種搞種植養殖規模化發展目標,採取將群眾承包的土地轉租出來,通過招商引資發展藤椒、鳳凰李、大雅柑、核桃和稻蝦等種植養殖業,這一決定很快得到上級領導和當地群眾的大力支援。
為儘快築巢引鳳讓商家集聚落村,劉定偉可功夫沒有少下。2018年,他“三顧茅廬”自掏腰包請客吃飯,把資陽本地一個老闆請到村裏考察藤椒種植,成功簽訂轉租下新街村(原肖家溝村)村民承包土地200多畝,在板地上栽種上藤椒,實現了每年20多萬元的經濟收入。
強強聯合共同致富。當看見這個項目發展前景好,劉定偉及時與承包商老闆溝通,將他種植藤椒的技術傳授給村民,帶動整個新街村(原肖家溝村)發展藤椒種植業。而今這個村村民種植藤椒面積達到了100多畝,年經濟收入達到10多萬元。
“為了貧困村早日摘帽,劉定偉是走路、坐車、上廁所、吃飯、睡覺都在琢磨貧困群眾脫貧的事。”她的妻子感慨地説。
一次,劉定偉外出扶貧參觀學習。他在上公共廁所時,無意間聽到有人打電話説:“這幾年他養小龍蝦發財了,年收入達到1000多萬元。”
説者無意聽者有心。那一夜,這條“爆炸性”消息讓劉定偉興奮得整夜沒有睡好覺。看到他那興奮勁,同行考察的同志還以為劉定偉發現了“新大陸”。考察學習一結束回來,他就將當地農田的水裝了一瓶,抱上一包田裏的泥漿,帶著乾糧和水就往省城跑,農科院的專家都為他的執著扶貧精神所感動,連夜加班進行水質和泥漿化驗。結果讓人振奮:“稻田養殖小龍蝦可行。”
從劉定偉在網上網下調查的結果顯示,小龍蝦繁殖快、産量高、銷量大、價格高、見效快,每年全國各地龍蝦銷量數量驚人達到數十億斤,是個不錯的潛力股養殖業。
他找到皂角村駐點扶貧第一書記民警周永,把專家的意見和自己調查的結果托盤而出,兩人一合計很快達成共識,稻蝦養殖就這樣試點起來。雖然試點從興奮到受挫、又從堅持到失敗、再從絕望到成功,一波三折幾經反覆,最終摸索出一套稻蝦養殖的有效方法。
為全面推開擴大養殖規模,劉定偉在皂角村組織召開現場會,讓試點的村民登臺介紹試點經驗,極大地調動了廣大群眾養殖小龍蝦的積極性。就今年皂角村稻蝦養殖達到400多畝,年蝦創收高達160多萬元,讓村民嘗到養殖稻蝦的“甜頭”,看見商家收購稻蝦和數點勞動豐收的鈔票,村民們都樂開了花。
勞力缺失生活無保障,兜裏沒有票子就醫一場空,人畜家禽同屋檐衛生條件一團糟,他斷然選擇了——
把黨的溫暖背農家
扶貧政策照大地,我背溫暖進農家。
一次,為鼓勵村民發展家禽養殖創收,黨和政府撥款購雞鴨鵝兔“苗子”,這時有人向劉定偉耳邊捎話出歪點子:近段時間大家很累,扶貧工作很有成效,是不是弄兩顆扶貧的“米米”(指錢)犒勞犒勞大家。
 劉定偉一聽就“火”了,嗓門提高到頭頂嚴厲地説:“扶貧款是黨和政府對貧困群眾的關懷,豈能挪用去打酒喝?”
 對種植養殖苗的採購,劉定偉一律實行駐村幹部、村委會委員和貧困戶代表“三級人員”參與管理監督的集中統一採購分發制,對每筆扶貧款的使用去向,做到筆筆清清筆筆,並及時張榜公佈接受監督,真正讓黨的陽光普照群眾,溫暖到貧困戶的心窩窩。
有效的宣傳,嚴格的管理,強力的監督,確保了每分扶貧款落到實處,用到扶貧工作的“刀刃”上。五年來,不但杜絕了扶貧資金的跑漏現象,而且實現了政策宣傳快、落實快,扶貧資金髮放快、到位準和見效快,沒有發生一起違規違紀的吃、卡、拿、貪的現象,貧困群眾的滿意率達100%。
群眾是否享受到低保,非常考驗扶貧幹部對政策尺度的精準把握,也是檢驗扶貧幹部公信力的試金石。劉定偉在把關定向審定享受對象時,嚴格落實政策條款,依法辦理相關手續,確保了全村該享受的群眾一個不漏,不該享受的人一個都沒能魚目混珠。
2018年的一天,新場村民張某托關係,來到派出所找到戶籍民警尹樹勇,欲要求把自己家的三人戶口本打成一個人,就可以到民政上辦理低保。尹樹勇按政策要求審核,張某不屬於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的居(村)民;領取失業救濟金期間或失業救濟期滿仍未能重新就業,家庭每人平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國家政策規定享受低保的對象,沒有給張某“面子”。
看見戶籍民警“不開竅”,張某急了!便四處打聽托關係找到正在村裏和駐村民警,研究扶貧工作推進情況的劉定偉死纏硬磨,強烈要求幫忙改辦戶口本。無論張某拿出誰的“令牌”寶劍,買來名貴香煙遞上,從小都不愛好抽煙的劉定偉根本不吃他這“一杯”。耐心細緻地解釋説:“不符合政策要求騙取國家低保的行為屬違法,能不能辦不是我説了算,是黨的政策和我頭頂上的國徽説了算。” 
聽了劉定偉義正言辭的話,張某眼前一亮,回頭一想:自己每月能掙3000多元錢,根本不屬享受低保的範疇。然後,尷尬一笑揚長而去……在頂住各方壓力,嚴格把關下,扶貧隊徹底規範了低保享受人員,確保了貧困戶全部吃到國家低保。
 要想扶貧工作好,先得讓群眾身子好。
解決群眾就醫難、就醫苦、就醫淚“三大”難題,劉定偉是記在本上更是裝在腦子裏,時刻惦記在心裏。
為及時統計造表,為群眾辦理醫保卡。劉定偉和駐村民警、醫療駐點同志加班加點連軸轉,統計審核上報人員資訊。
很快讓全村村民100%的拿到醫療就醫卡,享受到國家90%的醫療費用報銷,貧困戶就醫再也不用皺紋愁到額滿梯。 
隨地吐痰到處亂扔臟物,不是高尚精神文明建設所為,小康社會不容我行我素行為,他斷然選擇了——
剷除陋習鍛造文明
成俗難破陋習不除,健康文明生活沒保障。
矽谷人見面打招呼,常説的一句話是:“你又有創新了嗎?”用應急燈代替馬燈,是一種逼出來的創新。扔掉過時的“寶貝”有時是痛苦的,可是“金娃娃”往往在痛苦中誕生。
改變落後的、愚昧的、懶惰的陋習作風,就是一種文明的進步與創新,因此,隨地吐痰、垃圾亂扔、飛毛腿上墻、大操大辦紅白喜事……這些看似司空見慣的生活習性成俗多年,要想改變確實有難度。
破除陋習劉定偉深知肩上的責任和道路的不平坦,但他毫無選擇,勢如破竹逆行而上。
教育先行,變堵為疏。通過召開村民大會、座談會、個別交談,解開思想疙瘩。把生活中一些不文明的習慣和行為拍成教育圖片,從醫學、衛生、勤儉等角度剖析養成健康文明習慣的重要性,並利用展板、多媒體、抖音、視頻深化教育,讓村民對照自己的行為搜尋陋習,達到從思想骨子裏築牢:清除陋習從我開始,養成好習慣從我做起的目的。
與此同時,劉定偉還從硬體上下功夫。幫助村民修建人禽牲畜分居房、村級公廁、垃圾堆放場、紅白喜事定辦點,投資10多萬元建立文化站3個、文化大院15個,興建了棋牌室、圖書閱讀室、網路上網室等文體娛樂設施,組織了鑼鼓隊、業餘文藝演出隊,每年舉辦農民新村物資文化交流節,經常組織村組壩壩舞、歌咏、賽詩會等競賽活動,促進了全村文化活動的健康發展。
為克服短期效應,確保長效發展。劉定偉組織幫扶隊研究制定了《村民公約》《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守則》《村文明衛生健康生活守則》等,建立了基金+辦超市、機制+明規定、嚴管理+強監督的措施,構建起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長效機制。通過“正向激勵”與“約束引導”,以及整合電商服務點、開設“幸福超市”來推動落實,評出一批好衛生、好生活、好鄰居、好家人、好村民,以及一大批環境衛生、創業增收、依法守信、團結和睦和愛國文明之星,並實施了“幸福基金”獎勵。同時也對5名家庭成員衛生搞得差,不愛鍛鍊,待人不熱情,舉止不文明的家庭和人員實施了處罰。通過這種“獎懲模式”,讓群眾學有目標、趕有方向,你追我趕、爭先脫貧,形成全村上下上幫下幹、勤勞致富的良好社會風尚。
好吃懶做不是共産黨人,偷搶沾毒涉黃不是小康社會,堅決拔掉根植社會的“腫瘤”,他斷然選擇了——
法治扶貧點亮平安
“家裏有人不,門大大開啟不怕掉東西嗎?誰家的小孩,到處亂跑不怕人販子抱走?成熟的水果園,怎麼沒有人看守不怕偷?”……
2020年11月20日下午,正在地裏幹活的唐文良老人告訴,這就是現在新街村(原肖家溝村)和皂角村在公安機關法治扶貧後,帶來的良好治安環境。
“扶貧路需要平安路,脫貧攻堅更需堅強法治後盾。”劉定偉説。
2015年9月,一場秋雨將劉定偉護送到了雁江區新場鄉扶貧駐點新街村(原肖家溝村),針對這裡嚴峻的治安環境,他橫下一條心:窮則思變,治亂須牛刀。寧可負其身,不可負其民,為扶貧工作掃清 “攔路虎”。
決心大,行動更大。劉定偉和其他扶貧幹部一碰頭,從市、區公安局請來法律和禁毒專家,在村裏開辦了普法、禁毒等法律知識講座和解讀輔導學習培訓班。通過舉辦村社法治宣傳圖展、發放法治宣傳卡片、墻上張貼法制宣傳知識、組織法制知識壩壩競賽、印製防盜防搶防毒措施方法等多種形式教育宣傳法制和禁毒扶貧,增強了群眾的法治意識,提高了自覺守紀守法和護法能力,治安環境得到改善提升。近5年來,兩個扶貧村沒有發生一起惡性案件和命案,刑事案件幾乎降到“冰零點”,現在白天晚上、上街趕集、走路坐車都踏實安全放心。
社會治理不能“槍太軟”,平安建設更需重拳打擊。
2020年1月中旬,劉定偉在進村了解貧困戶春耕難題返回派出所的路上,發現從外地打工回家過年的肖某眼神 “不正”,見人就慌裏慌張躲躲閃閃,走路搖搖晃晃精神不振。
憑著多年豐富的公安工作經驗,有著“火眼睛”“活雷達”頭銜的劉定偉,一眼覺察出此人可能有沾染毒品的嫌疑。
違法行為露頭必打,否則禍患無窮。
為不打草驚蛇,劉定偉沒有直接動手,突然轉彎改變行駛的方向跟蹤“癮君子”。同時,用微信發出增援信號和共用位置。等到駐村扶貧民警范明華和正在附近巡邏的輔警宋賢斌趕來,合力包餃一舉抓獲“癮君子”肖某。經派出所抽樣尿液檢查,結果成陽性。
在鐵的事實面前,肖某對自己在外打工吸食毒品的違法事實供認不諱,最後,被公安機關依法處以2年強制隔離戒毒。
按道理這件事情可以將案卷打包入櫃完事了,但劉定偉卻舉一反三,以此為契機,在全村進行了一次禁毒法治宣傳教育,使大家深刻地認識到毒品的危害性,堅決表示:不碰、不沾、不吸、不販、不制毒品,徹底遠離毒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脫貧致富中。與此同時,劉定偉還組織派出所和扶貧幫扶隊員對全村進行了一次毒品清掃突擊檢查結果為零。通過這次宣傳教育和突擊整治也收到良好的效果,到目前為止,這個村平靜了,再也沒有發現有人吸毒,更沒有販毒和制毒的現象發生,村民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攻堅戰鬥中。
國責重於山己利輕於塵,忠誠為黨為國情係貧困百姓, 全力以赴拼到脫貧最後一秒,他斷然選擇了—— 
拋棄雜念決戰打贏
“今朝扶貧山村,韆鞦有功國家。”這是劉定偉堅定扶貧決心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大愛、對國家的最高情懷。
2019年8月23日,剛執行特殊警情任務,馬不停蹄歸來的劉定偉,安排好派出所日常工作,就扛著鋤頭、頭頂草帽、肩搭毛巾、背著挎包、水壺和乾糧,迎著初升的太陽踏上扶貧的山路,帶領群眾挖溝鋪設自來水管。
為了趕在暴雨季節到來之前,將水管全部埋在地下,那段時間他真是豁出命來拼了。白天頂著烈日幹,晚上帶著礦燈挖;為爭奪時間,豆大的汗珠從頭髮林直冒、衣服褲子汗流浹背濕透鞋、雙手握鋤把磨起血泡、家裏再有天大的事……都無法讓他分心分身,累了撐著鋤頭靠一會、渴了自帶水壺喝一口、餓了拿出生紅薯啃兩口……
經過半個月的連續作戰,硬是在特大暴雨來臨之前,將長達3公里的自來水管成功下埋牽到群眾和貧困戶家裏。從此結束村民祖祖輩輩喝地表水的歷史。乾淨衛生的自來水,也給村民帶來實惠,從村裏今年群眾看病就醫一覽表顯示,全村因飲水生病率同比2019下降了98%。
國事重如山,家事暫靠邊。
新街村(原肖家溝村)和皂角村兩個扶貧工作組的全體同志,在劉定偉的帶領和影響下,新場派出所扶貧5年來,5名扶貧民警人人都面臨國事、家事只能顧一頭的考驗:1名已婚民警,妻子分娩無法在現場陪護,孩子降臨人間也只能通過微信視頻看看。兩名年輕民警戰鬥在新冠病毒一線,扶貧幫困解難題不能離開戰位,收到“吹燈”信;1名民警的親人病故也沒有回去送終,全身心投入決戰脫貧攻堅戰鬥中。
雖然扶貧劉定偉年紀不大,但操心費神白髮添數;面對日曬風吹雨打,白臉已變“非洲版”;走村串寨遭狗追咬,摔傷疤痕烙印在身;上山下鄉爬坡上坎,腳磨打起厚厚繭疤;血泡打了無數個,膠鞋穿破20多雙;汗水流了無數,“減肥”掉肉30多斤。但值得慶倖的是,他的付出沒有白費,與駐村扶貧民警精誠團結攜手前行,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答卷,接受了省、市、區扶貧“國標”檢查:兩個村213戶貧困戶572人全部摘帽脫貧。(陳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