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人李興秀:把羌繡傳承下去,讓羌繡走向世界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9-16 16:57:50編輯:謝川霞
“對我而言,羌繡是我一生的摯愛和心血,讓羌繡傳承下來、走向世界是我的初心,也是我作為傳承人的使命,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我都會堅持挺過來、走下去。”8月27日,在四川省勞模工匠大講堂的講臺上,李興秀用樸實的語言講述了她與羌繡的故事,也表達了她對羌繡一生一世的熱愛。

三十多年前,李興秀靠著一塊紙板,一支圓珠筆和三尺粗布,開啟了她的羌繡傳承之路。如今,她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羌繡傳承人。在她的工作室裏,挂滿了完成裝裱的羌繡山水畫、五顏六色的羌繡服裝以及各式各樣的羌繡香囊等小飾品。自2016年工作室啟動以來,李興秀在這裡創作、教學,把大山裏的羌繡藝術帶到了世界各地。
一生一世羌繡情
“一學剪、二學裁、三學挑繡布鞋。”這句羌族民謠講述的內容,曾經是每一個羌族女孩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前,幾乎每一個羌族婦女都要掌握‘扎花’技巧。”李興秀説,“傳統羌繡技藝也被稱作‘扎花’,我覺得‘扎花’涵蓋不了這門藝術的全部內涵,所以我稱其為‘羌繡’,這個説法現在漸漸為人接受。”
李興秀説,她自小就對“扎花”有著濃厚的興趣,“媽媽在教姐姐刺繡時,我就躲在一旁‘偷師學藝’。”由於按捺不住親手試一試的“衝動”,年幼的她悄悄拿走姐姐的針線,還在家裏翻找出沒用的布料,躲到無人的角落,模倣著媽媽和姐姐的樣子,認真繪製圖案,一針一線地縫起來。日復一日的練習,為她打下了非常紮實的羌繡基本功。
1986年,懷著對羌繡的熱愛,李興秀辭去民辦教師的工作,走出村子,去到汶川、理縣、北川等地,向更多的人學習羌繡。每到一個村寨,看到當地婦女繡的圖案,李興秀都要仔細考察和研究,與她們交流,跟她們共同探討一些即將失傳的針法。“我就在各個地方輪流擺地攤,給大家畫畫,賺到足夠的路費了,又去下一個地方。”對於那段流浪的歲月,李興秀覺得十分有意義。因為這一路上,她結識了很多和她一樣熱愛羌繡的姐妹,學會了多種即將失傳的針法,還收了8個徒弟。
1987年,李興秀回到茂縣,在縣城裏開起了人生中第一間作坊——羌寨繡莊店。“説是繡莊,其實只是一個20多平米的小鋪面,我帶著8個徒弟吃住都在裏面。雖然條件艱苦,但我們樂在其中,因為大家心裏都有一個夢想,就是把羌繡做大、做強,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羌繡,買我們的羌繡。”那段創業初期的時光,也是她人生中不可不説的美好時光。
2008年5月,突如其來的大地震,給李興秀的繡莊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困境。“繡莊裏的成品、材料以及機器設備,全部在地震中損毀了。”講起那個驚心動魄的下午,李興秀依舊心有餘悸。
未來要怎麼辦?繡莊還要不要做下去?李興秀完全失去了方向。“那段時間,我非常沮喪。後來,三名殘疾人的出現,讓我重拾了信心,讓我更加堅定要把繡莊重新建立,重新壯大。”
李興秀説的三名殘疾人,其中一個叫龍德華,她早年就失去了雙腿,但是她並沒有因此放棄生活。依靠勤勞的雙手和小時候打下的羌繡基礎,龍德華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能獨立完成繡品。
“當我把第一筆工資交到她手上時,她哭了,‘我終於可以掙錢了,我不是廢人’。”説起當時的情形,李興秀又一次紅了眼眶。“羌繡可以改變她的人生,是不是也可以改變更多婦女的人生?”李興秀第一次這樣問自己。
飛針走線奔小康
因為構圖精巧、圖案生動、題材豐富、色彩綺麗,李興秀的繡品讓人看了愛不釋手。不同於傳統羌繡花花草草的題材,她還會把阿壩的山山水水、時代發展的點點滴滴繡進作品裏。“曾經有一位荷蘭遊客一口氣向我訂購了40幅羌繡作品。”李興秀説,遊客的喜愛不僅給了她信心,也給她更清晰的答案:羌繡可以改變大山裏婦女們的生活。
因此,李興秀又有了新的人生規劃。

2014年,李興秀創辦了自己的培訓學校、阿壩州羌族刺繡職業技能鑒定站、四川興繡藏羌文化工藝發展有限公司,目標是幫助當地的婦女建立新生活,讓她們實現自強、自立,讓貧困戶、殘疾人能夠用羌繡養活自己。
如今,羌繡已經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也成為阿壩州的新品牌、新名片。在這個背景下,李興秀也拓展了“公司+協會+學校+基地”的模式,向熱愛羌繡的婦女提供培訓學習、發放訂單、上崗就業一體化服務,讓她們有一個展示自我價值和靈活就業的平臺。
“我創辦的培訓學校,不定時不定期的到7個羌繡生産加工基地和州外熱愛羌繡的婦女姐妹們為她們開展現場免費教學。我的辦學宗旨是‘只要你願意學,我就免費教’。”李興秀介紹説,這幾年,她還舉辦了多期專門針對貧困婦女、殘疾人士的羌繡培訓。“我想,‘天干天旱餓不死手藝人’,我把羌繡技藝都教給她們以後,她們隨時隨地都可以用這門技術去致富。現在我培訓的人員達到了20000余人次,越來越多的婦女掌握了羌繡這門技術。”
與此同時,李興秀還與民間刺繡藝人共同努力,收集和整理羌族刺繡技法、圖案,將不成體系的羌繡針法,系統地分為了扎繡、勾繡、挑繡三大類,又將這三大類分成20多種小類,再細分出100多種羌繡針法,編寫了《羌繡》《手繡製作工(初級)》《手繡製作工(中高級)》等職業培訓教材,在各地培訓使用。
除了培訓羌繡技藝,傳授羌繡技法,李興秀還給接受過培訓的婦女提供工作崗位。22歲的胡春蓮由於雙腎功能衰竭,需要定期到醫院做透析治療,高額的醫療費用給她的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幫助她,是李興秀認識這個女孩後的第一個想法。因此,當胡春蓮來到李興秀的公司後,她不僅給她成品計件費用,還每月單獨給她2000元固定工資。為了鼓勵她,李興秀還特別設計了《中國夢羌繡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錦雞羊角花》等三幅繡品讓她來繡,“這三繡品每一幅都有特殊的寓意,比如《錦雞羊角花》,錦雞因好戰,也代表著生命力頑強的拼搏,羊角花是羌族祈求幸福美滿的,我希望她能像錦雞一樣錦上添花,用雙手繡出自己的幸福生活。”李興秀説。如今,在公司員工們的鼓勵下,胡春蓮漸漸融入了羌繡公司的大家庭,臉上的笑容也逐漸多了起來。
像這樣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改變生活的例子,在李興秀的生活裏還有很多,比如茂縣的羅發美和春林、汶川的王曉芳和袁三妹、理縣的楊德鳳、北川的李水清、九寨溝的王艷菊、陜西省的王小琴,等等。“我相信,一分付出就有一分收穫,只要我們付出努力,就能用雙手繡出我們的藍圖,繡出美好生活。”這幾年,李興秀先後培養出高級繡工24人,在7個生産基地帶動靈活就業200余人,80多名貧困戶通過羌繡實現了脫貧。
“不過,脫貧不是我唯一的目標。”對未來,李興秀還有更高的期望。“每次看到我的小孫女認真刺繡的樣子,我就覺得特別高興。現在,已經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我們,這讓我看到了希望,我相信,我所熱愛的羌繡一定能一代接一代傳承下去。”(劉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