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找三幫”促增收 阿壩州理縣精準發力助脫貧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9-10 15:28:22編輯:謝川霞
阿壩州理縣桃坪鎮佳山村是典型的高半山村寨,土地貧瘠、交通閉塞、村集體經濟薄弱,群眾生活較為困難。2014年,佳山村被評為省級貧困村,村裏的高磊一家被確認為貧困戶。從小生活在佳山村的高磊,畢業後返鄉創業,在村兩委的幫助下,開起了民宿,辦起了養豬場,家裏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從經營民宿到發展養殖業,從昔日的貧困戶到如今的致富多面手,高磊一家靠著勤勞的雙手,在致富奔康的大道上越走越遠……
高磊一家脫貧致富的故事只是理縣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路上的一個縮影。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理縣始終把貧困群眾經濟收入是否持續增長作為衡量“五個一”幫扶成效的首要標準,強化目標意識、擔當意識、盡責意識,圍繞增收精準發力,實現貧困群眾由“被動接受輸血”向“主動自我造血”轉變。
找門路幫轉型 致富有方法

針對貧困群眾致貧原因為缺技術、缺門路的現狀,理縣把産業扶貧作為突破口,立足所在村的地理氣候條件,幫助貧困戶圍繞特色優質産品做活農業産業轉型文章,引導其種植甜櫻桃、青(紅)脆李等名優小水果,種植中藥材,依託專合組織養殖中蜂、跑山雞、藏香豬等。駐村農技員更是手把手傳授種養實用技術,讓貧困家庭至少掌握一門致富技能。通過農業産業結構調整,佳山村昔日的貧困戶馬保全現在靠自己的雙手年收入近7萬元,成為當地的致富能手。
找銷路幫提效 脫貧有保障

資訊不對稱、銷售不暢通,是貧困戶實現脫貧奔康的“攔路虎”。幫扶部門、幫扶責任人和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們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採取各種方式幫助群眾打通銷路,提高農産品附加值,讓田地裏的大白菜、棒菜變成貧困戶錢包裏的真金白銀。同時,探索電子商務進農村、農副産品進超市,遂寧、東陽永康理縣體驗館等行銷方式,群眾地裏的優質果蔬變成了“後備箱”可帶走的旅遊産品、餐桌上的綠色食品和網路上暢銷的高端特色商品,多次榮獲省促農增收先進縣稱號,2019年成功創建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縣,正逐漸成為成都、重慶等大中城市的“菜籃子”和“果園子”。通化鄉西山村貧困戶楊光良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依託浮雲牧場發展特色種植,甜櫻桃、青(紅)脆李、紅富士蘋果等農副産品成為了遊客們“後備箱”可帶走的旅遊商品,收入是過去的3倍。
找出路幫脫貧 增收有渠道

理縣把解決就業作為助農增收的有效渠道,通過農民夜校、現場教學等各種方式開展實用技能培訓,搭建與遂寧、成都企業的就業資訊平臺,讓8200余名群眾通過勞務輸出實現增收。鼓勵大學畢業生、社會人士返鄉創業,培育喜悅繡莊、孟屯泰康等中小企業50余家,積極協調工業企業、旅遊景區等優先吸納本地群眾就業,帶動940余名貧困群眾居家靈活就業。立足貧困戶實際,對確因身體、年齡、文化程度等因素難以通過産業扶貧實現脫貧的,靈活運用“五個一批”等兜底政策,因地制宜累計安置交通勸導員、生態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1570人次,與汶馬高速建設施工單位對接,優先考慮當地貧困群眾用工,組織參與村集體公益事業建設等渠道拓寬增收渠道。(理縣縣委宣傳部 理縣縣委組織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