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這是李白詩篇裏的成都。
今日之成都,以生態文明引領城市發展,以人民為中心,構築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體,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大美公園城市形態初步呈現。
在10月24日舉辦的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上,重磅發佈了成都近年來對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探索和實踐,包括《公園城市·成都實踐》《公園城市發展報告(2020)》《公園城市·未來人居示範研究》《鹿溪智谷公園社區規劃建設——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實踐探索》《公園城市指數框架體系》等。
這是成都向世界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的“中國方案”,也是成都交出公園城市建設近三年的成績單。
從“首提地”到“先行區”
2011年底,天府新區正式啟動建設。從建設之初,天府新區便堅持“先綠後城”,嚴守70.1%的生態用地底線,在此基礎上優化城鄉規劃體系、塑造城市形態。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專程到成都市和天府新區調研指導,強調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
時隔兩年後,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明確要求支援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
從首提“公園城市”理念,到支援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這其中,不僅飽含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成都踐行新發展理念、建設公園城市系列實踐的充分肯定和深化探索生態文明思想城市表達的殷切期許,更是為成都城市發展指引了方向,對於成都市更好理解把握、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更好把握城市發展規律,更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成都堅定把公園城市作為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發展的高級形態,持續推進城市營城理念、發展方式、建管模式變革,科學組織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堅定推動生態價值創造性轉化,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大美公園城市形態初步呈現。
從“公園城市”到“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成都在探索現代化城市建設上迎來了新篇章。作為成都在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基礎框架下最為重要、最為獨特的國家定位,公園城市示範區的建設必將是城市高品質發展、宜商宜居宜遊的城市功能品質提升、邁入世界級城市行列的必經之路。
天府新區交出時代的答卷,為公園城市建設提供“天府經驗”。
向世界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城市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日趨增強,全國經濟總量排名從2009年第13位躍升至2019年第7位,GaWc全球城市排名從2016年第100位拉升至2020年第59位。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公園城市的生態優勢、治理效能和活力韌性進一步彰顯,成都成為全國感染率最低、活力秩序恢復最好的城市之一……
從空間建造到場景營造,從生態到業態,從生産方式到生活方式,可以看出,成都的公園城市建設正逐漸形成一份獨特的“中國方案”。“最新的全球事件表明,公園城市願景不僅是為了提供生活品質,同時也是為了保護人類自身,在公園城市原則下獲得的更加可持續的城市環境將保護我們更好地抵抗流行病。” 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上上,遠端參會的聯合國人居署全球解決方案司司長拉伕•塔茲在視頻致辭中表示,公園城市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必將承載更多的綠色價值和全球目光。
從綠水青山到“人城境業”高度融合,圖為成都市新津區紅石涵養濕地公園。
公園城市是什麼?是城市裏建新公園,還是公園之中有城市?這些問題對於兩年前的成都還是未知,而在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上找到了答案。
作為全球首個權威發佈的公園城市指數,《公園城市指數(框架體系)》植根于天府新區近三年來公園城市建設的生動實踐,廣泛吸收紐約、倫敦、東京、上海等世界先進城市的遠景發展共識。這一研究成果是對公園城市理論的深化闡釋,是公園城市工作的度量尺規,是公園城市推廣的框架基礎。
人類城市發展史是一部人與自然關係的演進史,也是一部追求美好生活的奮鬥史。世界城市的接續發展將邁向哪?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或將成為破解時代命題的“中國方案”。
“作為全球首個權威發佈的公園城市指數,將有利於更加深入的理解公園城市內涵,有利於公園城市具體工作系統化開展,有利於在實踐中凝聚更多共識,對理念推廣及其他城市開展相關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表示。
從綠水青山到“人城境業”高度融合,圖為成都高新區交子公園。
未來已來 向美好生活邁進
“窗含西嶺韆鞦雪”“峨峨雪色涉蒼龍”……雖斗轉星移、時光荏苒,這一幅幅蜀山雪景,卻一直與成都為伴,讓“坐城觀山”成為成都一張新的名片。碧水藍天,這是城市環境日漸向好的佐證,也是公園城市最為需要的背景。
雪山下的公園城市·大邑
“公園城市,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也是參與全球競爭的主要載體,是高端要素配置中心、創新策源地和先進文化引領者。”
近三年時間裏,在公園城市這一全新的城市發展模式探索中,成都逐漸找到答案:公園城市不是在城市中建公園,而是秉持公園城市理念營造城市新形態、探索發展新路徑,演繹著綠色與發展之間的價值轉換。
“讓城市自然有序生長,是築城聚人之根,是美好生活之本。”這句話在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上屢被提及,一句話道明瞭一座城市規劃、建設的初心。為何公園城市能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因為公園城市建設堅守著城市的初心——讓生活更美好。
從綠水青山到“人城境業”高度融合,圖為航拍成都簡陽市。
一組數據能夠説明公園城市建設為人民帶來的福祉:截至2020年5月,成都建成各級綠道3689公里,新增綠地面積3885萬平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9.93%;加快培育山水生態、天府綠道等6大公園場景,打造江灘公園、新橋社區、夜遊錦江等場景品牌120余個,五岔子大橋、城市之眼、香香巷等網紅打卡點位380余個;規劃建設14個TOD示範項目,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341公里,新開工“8類 18項”公服設施項目2199個,整治提升背街小巷2059條,打造特色精品街區121個、公園小區70個,實現公園形態與社區生活有機融合,基層治理能力和宜居生活品質同步提升。
面向未來,成都努力形成“青山綠道藍網”相呼應的公園城市空間形態、“軌道公交慢行”相融合的公園城市運作動脈、“生産生活生態”相統籌的公園城市發展空間、“巴適安逸和美”為特徵的公園城市社區場景、“開放創新文化”相協調的公園城市發展動能。(諸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