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墾荒3.5萬餘畝 嘉陵區把撂荒地變“金土地”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12-30 08:39:23 編輯:楊仁昌 點擊:

復耕的土地上種上了小麥,農技員正在查看小麥長勢

近日,走進嘉陵區龍蟠鎮司南埡村,只見大片大片的油菜田從一個山頭綿延至另一個山頭,與之配套的村道路和産業路在山間蜿蜒,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而在10個月前,這裡還是一片荒蕪。撂荒地變身“金土地”,得益於該區多措並舉、因地制宜,加快推進撂荒地復耕和農業産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系列措施。

據統計,2017年至今,嘉陵區在全區22個鄉鎮(街道)先後開墾荒地3.5萬餘畝,種植的水稻、小麥、油菜、高粱、果樹等作物共創收1000萬餘元。

政策激勵 土地復耕效果好

嘉陵區位於南充市西南部,深丘和中丘約佔全區總面積的70%。農田水利設施基礎較差,加之近年來外出務工人員增多,農村勞動力急劇減少,全區土地撂荒現象較為普遍。

如何才能讓荒山坡重現生機?近年來,嘉陵區結合脫貧攻堅工作,根據農業産業發展實際,于2017年出臺《嘉陵區脫貧攻堅農業産業發展扶貧辦法》,對100畝以上糧油基地給予管護補助。2020年,該區又出臺《嘉陵區穩定擴大糧食播種面積爭取全年糧食豐收工作方案》,將糧油規模種植補助面積降低到15畝。該方案明確了各鄉鎮(街道)撂荒地的復耕任務和要求,制定了復耕獎勵條件,對復耕後且種植糧油作物的復耕實施主體按照每畝300元進行獎勵;對復耕地種植糧油作物且面積達到15畝以上的,按照每畝150元的標準進行獎補;未達到15畝的,按照每畝100元的標準進行獎補。

“除了政策激勵,我們還通過提供社會化服務等辦法,鼓勵農戶和業主開荒種地。”嘉陵區農業農村局農業産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孔德強介紹,通過這些舉措,既降低了種植成本,又提高了生産效益。

該區還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導社會資本流向農村,促進土地流轉,降低撂荒比例。

12月25日,驅車從龍蟠鎮王家店社區出發,一路前行至豐樂院村、司南埡村。近十公里的路程,所到之處無一土地撂荒,小麥、油菜等作物鬱鬱蔥蔥、生機盎然。

“豐樂院村山高溝狹,加上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撂荒地佔到全村耕地面積的20%。通過政策激勵,目前該村已開墾撂荒地1000多畝,基本解決土地撂荒問題。”站在龍蟠鎮豐樂院村新開墾的土地上,看著新長出的麥苗,龍蟠鎮農業服務中心農技幹部楊成銀感慨萬千。

據了解,今年,龍蟠鎮通過“院所+企業+基地”的模式,依託天成糧油專業合作社和天裕惠民農機專業合作社,按照前三年免租金等辦法,已在全鎮流轉並開墾荒地3000余畝。此外,該鎮爭取到市農科院的技術支援,並與四川凸酒酒業有限公司簽訂高粱收購合同,確保了産業發展穩得住、能致富。“今年新開墾的撂荒地全部達産後,預計年純收入可達100余萬元。”楊成銀激動地説。

整合資金 基礎設施大改善

在龍蟠鎮司南埡村新開墾的土地上,施工方抓住當前的晴好天氣,正組織壓路機平整産業道路,組織工人加快鋪設砂漿石,為下一步水泥路面的鋪設做準備。道路一旁,新建了2個堰塘,解決了産業園缺水問題。

“按照‘産業發展到哪,配套設施就修建到哪’的要求,在開荒種地的同時,啟動實施了産業道路和堰塘、蓄水池的建設。”嘉陵區農業農村局農業産業發展中心主任王洪江介紹,該區通過整合資金,計劃在該鎮投資1000余萬元,在新開墾的土地上建設産業路28.5公里,打通與原有鄉、村道路的連接,形成四通八達的農村路網。計劃投資300余萬元,新建或維修堰塘5個、蓄水池18口,解決生産灌溉難問題。

農業基礎設施的改善,進一步方便了農業機械化耕種。“開墾的撂荒地與原有的土地集中連片,方便了無人機撒播。産業路修好後,便於旋耕機等農用機械下地作業和農用物資的運輸以及農作物的收割。”楊成銀説。

據了解,從2017年開始,嘉陵區不斷整合各類項目資金,用於糧油等産業獎補,同步推進高標準農田、農田水利、産業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該區共整合資金2.5億余元。通過直接獎補和基礎設施建設,有效促進了規模化種植業的可持續發展,避免耕地重新撂荒。

深挖潛能 撂荒地變“聚寶盆”

近日,在一立鎮塘灣村看到,一株株晚熟柑橘樹在微風中綠波盪漾,一個個黃澄澄的柑橘壓彎了枝頭,曾經的撂荒地呈現出一派豐收景象。

“別小看這一棵棵柑橘樹,它們可是山區群眾致富奔康的‘搖錢樹’。”一立鎮黨委書記茍安琪介紹説,近年來,該鎮按照“土地流轉、業主帶動、規模長效、致富百姓”的思路,採取“專合組織+基地+農戶”的模式,通過業主、大戶的帶動,規劃發展晚熟柑橘(檸檬)、伏季水果、蔬菜、中藥材等特色産業1.5萬餘畝,達産面積超萬畝,實現了村村有奔康産業、戶戶有致富門路的目標。在産業引領帶動下,通過土地流轉、承包返租、股權量化、股本分紅、勞務收入、租金收入等方式,該鎮4600余戶農戶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現年76歲的任開發是龍蟠鎮司南埡村村民,身體硬朗,勤勞肯幹,他在新建的産業園上班,每月工作20余天,能掙到1000余元。“以前這片地到處是雜草,現在合作社承包土地後,我們不僅能收取土地租金,還可打工賺錢。”談到産業園的發展,任開發滿臉笑容。他説,現在司南埡村已發展600余畝油菜。今年3月,村子裏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還登上了央視新聞,來賞花踏青的遊客一波接一波。

“借助産業發展的東風,我們將農旅融合發展納入‘十四五’規劃。”龍蟠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李小春介紹,目前,該鎮已與順成紡織達成合作協議,計劃發展蠶桑産業1萬畝,走栽桑養蠶和蠶桑文化旅遊相結合的發展之路。目前,順成紡織已在該鎮桃園社區、水堰口村開墾荒地1000余畝,栽植桑樹300畝。

“如今,不僅集體經濟收入增加了,老百姓的腰包也鼓起來了。”任開發感慨道。該鎮通過開墾荒地,幫助60余名村民實現就近務工,讓200余戶農戶從中受益。

為增加農戶收入,嘉陵區還嚴格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種糧大戶補貼等惠農政策,通過村組登記、公示,鄉鎮匯總核實,縣級抽查復核三道程式嚴格把關,將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讓更多業主、農戶鼓足幹勁開荒種地,擴大糧食和經果林生産規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李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