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隴縣大寅鎮柏楊村:富民增收百花開 為有源頭活水來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05-21 07:48:33 編輯:楊仁昌 點擊:

儀隴縣大寅鎮柏楊村早在2016年就實現了整村脫貧,脫貧雖不易,但致富卻更難,如何鞏固脫貧成果、讓群眾致富、確保不返貧,是脫貧之後的柏楊村面臨的首要問題。2017年以來,柏楊村和幫扶單位儀隴縣紀委監委堅持脫貧不脫責任,開動腦筋、精細謀劃,邊探索、邊學習、邊實踐,“因人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探索出了一條持續增收的致富路。

獎補小機制撬動發展大熱情

初春的川東北丘陵,細雨濛濛,剛喂完鴨子的王興能坐在屋檐下一邊抽著煙一邊揉著左腿,看著擠作一團爭相啄食的鴨群,神情愜意,數年前殘疾帶來的陰影早已悄然消散。

當年剛被評為貧困戶的王興能,可不是如今愜意寬然的模樣。原本三個女兒陸續出嫁,人生大任務完成的王興能正合計著趁身體還強健再加油幹幾年存些錢,老兩口就安享晚年。然而,2014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不僅打碎了王興能的美好憧憬,還給他留下了左腿殘疾的事實,缺乏收入來源的家庭也隨即陷入困境。“貧困戶”這個“稱號”,給一向好強的王興能帶來的也只是難以釋懷的無奈。“那兩年真是心灰意冷了,啥都不想搞了,想著反正國家也不會讓我一家人餓死,有口稀飯喝也就差不多了。”

轉機出現在2017年。儀隴縣紀委監委針對柏楊村勞動力較匱乏、村民等靠要思想嚴重等突出問題,創新制定了貧困戶發展産業“一獎一補”政策。“我的幫扶責任人周彌一直鼓勵我搞養殖,有一次專門到家裏來告訴我有‘獎補’政策,養得多就獎得多。”談及養殖,王興能打開了話匣子。憑藉原有的養殖技術,他嘗試著買回了200隻鴨子,得到了第一筆1500元的獎勵資金,當年養鴨更為其家庭帶來了8000余元的純收入。嘗到甜頭後,王興能被車禍打消的生活熱情重新燃了起來。他又購買2000尾魚苗放進秧田,再一次獲得獎勵資金2000元。“我發現真是養得越多賺得越多,之後又承包了一個魚塘,養魚、喂鴨兩不誤。”王興能説,單靠養殖這一項,他每年的純收入就能達到2萬元以上。

“柏楊村像王興能這樣的貧困戶還有很多。‘獎補’政策實施後,貧困戶發展産業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很快調動起來,從‘要我脫貧’逐步轉變為‘我要脫貧’。”柏楊村第一書記蔣星杭介紹,縣紀委監委通過擠辦公經費、機關幹部捐款,籌集到獎補資金50余萬元,遵循“誰産業投入多,就對標補助多”“誰産業掙錢多,就給予獎勵多”的思路,按照貧困戶投資的30%即每戶1000元至3000元的標準實施獎補。幾年來,柏楊村50戶貧困戶實現新增養豬500余頭、羊100余只、牛40多頭、雞2000多只、鴨600多只、稻田養魚10畝、蔬菜種植30畝、規模化家庭果園10多處。獎勤不獎懶,最大程度激發了貧困群眾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內在動力。

如今順利脫貧、日子越過越好,王興能幹勁十足,精氣神也回來了:“我遭了難,是黨和政府把我家從貧困中拉出來,又引上了致富道路,雖然我腿腳不方便,但是縣紀委監委的幫扶,等於把致富的路子鋪到門口了,我們還有啥理由不努力幹。”他一邊照料著鴨子,一邊用手機放著視頻。“黨中央發號召,奔小康,是目標;幫扶到,獎補好,人人努力幹,家家收入高。”這是王興能閒暇時編的順口溜,過年時教了小外孫女幾遍,小傢夥就學會了,女婿錄了視頻存在王興能手機裏,如今只要想孩子了,王興能就會把視頻翻出來看一看、聽一聽。

“金點子”盤活集體經濟,舊廠房變身“搖錢樹”

大寅場鎮最熱鬧繁華的地段有一棟佔地100余平方米的新修三層小樓,小樓的一二層出租給人開了一家小超市和一間小茶館,三層是一對夫妻帶著在鎮上讀書的孩子租住房。據村民介紹,這棟樓就是柏楊村的集體資産,整棟樓的租金作為村集體經濟收入,由村民共用。

“原來這個房子很破爛,沒法用,可惜了那麼寬的地盤喲。”村民何德斌説,這棟小樓曾是上世紀80年代柏楊村集體辦的廠,但沒幾年就倒閉了,留下來的廠房破舊不堪。“還是幫扶幹部點子多,給我們村上出主意,説把舊房推了蓋新房出租,當作村集體經濟,我們老百姓都能受益。”

好點子還得靠有效落實。2018年3月,縣紀委監委駐村幫扶工作隊專門召開群眾大會商議壯大集體經濟的事宜。會上,重建舊廠房出租的計劃提出後,一些群眾有疑慮,建房款不是筆小數目,怎麼籌集,會不會增加群眾負擔?房子建好後租不出去怎麼辦?幫扶幹部與村幹部一件件答疑解惑,一個個詳細解釋,得到所有群眾的理解和支援。

“這是一件既凝聚民心、提升群眾集體意識,又造福長遠、增強致富後勁的好事。”蔣星杭認為,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是駐村第一書記應負之責。“我們整合了柏楊村的上級獎勵和補助資金25萬元,幫扶單位和村籌集資金25萬元,沒有給群眾增加籌資負擔,自建了商鋪門面5個、商業用房300多平方米,預計租金能讓全村戶均增收400元。”

貧困戶汪昌春家離“舊廠房”不遠,他親眼見證了“舊廠房”向新樓房的轉變。“這幾年不光是貧困戶富了,我們村集體也富了。以前村上沒有錢,過年過節想搞個活動都著難。”汪昌春説著,嘿嘿一笑,抬手指了指小樓的方向:“現在有了這顆‘搖錢樹’,能辦的事情就多了。幹部還承諾把40%的收益平分給大家,不管多少都有我們一份,都能跟著享福。”

作為四川省村集體經濟示範點,村集體收入如何安排,柏楊村的幹部早有自己的想法。村主任劉世福説:“以前村上修個堰塘、補個公路都需要每家每戶籌資,群眾意見大,我們工作也不好開展。現在集體經濟寬裕了,我們打算將收益的40%給全村共用,60%用於解決公益性建設、基礎設施管護、重病大病戶救助等問題,並嚴格把關,每年公佈收支帳單,接受群眾監督。”劉世福算了一筆賬,2019年商鋪門面租金收益5萬元,全部還了建房貸款。“今年還清貸款後,每戶應該能分到200元。雖然少,但是有了這個源頭,後面會越來越多,我們柏楊村老百姓的日子也會越來越紅火。”劉世福對此信心滿滿。

當前,柏楊村村“兩委”正與成豐果樹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依託全村規模化栽植的100畝新品種蜜柚,探索採取“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實現50戶貧困戶現金入股、土地流轉分紅和産業園就近務工。

2020年的柏楊村,將搭乘鄉村振興快車,在夯實脫貧成效的基礎上發展致富奔向小康。(陳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