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昭化區射箭鎮塔子村的振興起步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10-23 16:09:04 編輯:王梁 點擊:

一條條曲折的水泥路在山間蜿蜒,一片片産業園整齊劃一,一個個勤勞樸實的農民在田間地頭忙碌……近日,行走在廣元市昭化區射箭鎮塔子村,這個昔日産業單一、基礎設施落後、生活居住環境差的貧困村在初冬的暖陽裏煥發出勃勃生機。

“我們村原來窮得很喲!出門走的是泥巴路,種出來的東西運出去難。”聊起曾經的窮日子,村民胡桂菊打開了話匣子,“現在日子好過了,走的是水泥路,喝的是自來水,還建起了産業園。”

塔子村,位於射箭鎮東北角,坐落在連綿的三座山上,山高林密、地廣人稀。2014年底,全村僅一、二、五組有硬化路,且還是“斷頭路”。這裡的人們希望享受現代社會發展的便利,卻又不願離開故土,來此上任的第一書記和村社幹部把“要致富先修路”作為該村發展的第一要務。由於路程遙遠,運輸費用高,修完塔子村村社道路,承建企業一共換了4家,村社幹部的摩托車壞了3輛,磨破的嘴皮不算,踏破的膠鞋無數。

經過近6年脫貧攻堅奮戰,塔子村新建村社道路20余公里、加寬5.2公里。現在,塔子村幾乎家家戶戶都騎上摩托車或者三輪車,鎮村之間每天還有一趟公交在運營。

“黑疙瘩”變“金元寶”

2014年以來,塔子村將核桃産業作為全村脫貧攻堅的主導産業之一,發展種植了6000余畝核桃,僅2社就連片種植了800余畝。

由於核桃樹成長週期長、效益緩慢,再加上路爛,肥料拉不進,收購的商家進不來,多數村民往往把核桃種在地裏就不再管理,導致核桃長勢不佳、挂果率低,有些樹上結了核桃,也沒人摘,很多都掉在地裏,直到腐爛。

“必須修好路,才能發展。”駐村工作隊隊員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説幹就幹,駐村工作隊隊員帶著村社幹部積極對接交通部門,協調山林土地,搶修主幹道,並協調市、區林業部門搞核桃“品改”、指導核桃産業戶防病蟲、施肥、修枝,發動當地幹部群眾定期清雜去亂。

2017年9月,一條聯通外界的嶄新水泥路出現在了塔子村2組,這也極大的增強了當地群眾發展核桃産業的信心。
“今年核桃挂果率還不錯,賣了一個好價錢”村民黃遠林看著樹上的核桃“變了現”,笑著説:“前兩年,核桃吃不完,爛在地裏也沒人要,沒想到這路一通,這些黑疙瘩居然真的變成錢了,明年我更要好好管護,其實花不了幾天時間,我以前都沒想過,在自己地裏就能把錢掙了。”

據悉,今年僅塔子村2社,賣出核桃1萬餘斤,核桃産業戶均增收2000余元。預計明年挂果率將達到75%,戶均增收3000元左右。

撂荒地變産業園

塔子村5社和6社交界的郭家岩,因過去山路崎嶇,離農戶較遠,一直是一片雜亂的柴山和撂荒地。5社蒲大清,一直在沿海一帶做幹雜貨物生意,算得上是塔子村的翹楚。2018年春節期間,村第一書記、村支部書記到他家,勸説其返鄉創業。聽説家鄉要修路,蒲大清覺得把資金投到建設家鄉中更能體現自己人生價值。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投入資金200余萬元,村兩委幫助協調5、6社村民流轉350余畝荒山,建起了藤椒産業園。

建園初期,由於路不通,運苗、拉肥較為困難,部分群眾嫌路遠,也不願意在園子里長幹,經常因為找不到工人,耽誤幼苗栽植和管護,一度讓蒲大清想要放棄。第一書記得知情況後幫他找工人趕工期,又和交通部門協調修路的事。

2019年初,看到新修的寬敞社道從其藤椒園中穿過,蒲大清再次鼓足幹勁,加大投入,精心管護。今年7月,藤椒園迎來第一次大豐收,收穫的10萬餘斤藤椒,讓蒲大清一直懸著的心放了下來。“我打算再把園子擴大100畝,讓周邊農戶一起發展藤椒産業,另外再準備建一個藤椒合作社,帶動更多的鄉親一起致富奔康。”

肩挑背扛變了模樣

塔子村6組離場鎮16.2公里,曾經學生上學、村民趕集需要走4個小時山路,老百姓運肥料、收糧食也全靠肩挑背扛。

6組郭思桂患骨髓炎10餘年,每次去住院得靠老伴來回背。修房子時,材料運不進來,路又遠,背材料的工錢比修房子用的工錢還多,房子修了兩年多才完成。現在路修通了,他家200多平的院壩兩天時間就硬化好了。

近日,走進郭思桂家,磚瓦房屋掩映在果樹林中,房前屋後乾淨整潔,室內明亮舒適。妻子成中英在屋檐下清理著山中採回來的藥材,郭思桂悠閒的坐在躺椅上曬著太陽,看到有客人來,趕緊拄著拐杖起身邀人落座。

“以前搶收糧食,有大半的時間是花在老婆背著背簍來回走上,人也累,一個來回背不了多少。現在把糧食裝進袋子,一車(三輪車)就能拉回來好幾百斤。”郭思桂一直念叨著這條硬化路帶給他家的變化。

站在塔子山上,看著蜿蜒曲折的村社道路,第一書記白南剛笑著説:“村社道路都硬化了,老百姓的生活一天一個樣,村容村貌逐漸改善,産業也在不斷壯大,我們塔子村的振興之路開始起步了。”(楊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