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市旌陽區“十三五”農業農村發展成績單出爐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0-12-28 10:51:14 編輯:唐磊 點擊:
近日,德陽市旌陽區召開“十三五”農業發展情況新聞通氣會,向媒體通報了“十三五”以來旌陽區農業農村發展成效。
鄉村振興制度和政策體系基本建立
2018年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旌陽區圍繞“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要求,構建起“區委區政府牽頭抓總、行業部門全面參與、鄉鎮街道全力推動”工作格局。探索“特色小鎮+現代農業園區+專合社(家庭農場)”發展模式,建立“點上典範、線上示範、面上規範”的推進機制,形成“全域規劃、全域推進、全域服務”的制度體系。全域規劃上編制完成全區鄉村振興五年總體規劃,德新鎮、孝泉鎮、新中鎮3個示範鎮鄉村振興規劃,高槐村、龍居村、紅伏村等11個村鄉村振興規劃和五星村、東美村、福興村等13個村莊規劃,統籌推進“多規合一”。全域推進制定“美好鄉村”創建驗收管理辦法,以“美好鄉村”創建為載體、“幸福家庭”創建為細胞,形成“三三五五、三星六美”的創建機制。配套出臺“一指南三導則”,建成特色小鎮6個。全域服務上探索市場化運作模式,與專業團隊合作,圍繞人才培養、産業培育、市場推廣等開展後期精細化運營管理服務,持續推進産業增效、品牌增值、農民增收。
農民生活水準明顯提升
“十三五”末期,全區累計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5958戶13850人的減貧任務,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的5.1%降至0。“十三五”期間,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0000元大關,2019年達到20401元,年均增長9.36%,連續四年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城鄉收入比由2015年的1.96:1縮小到2019年的1.90:1,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獲評四川省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1.8萬人。農村“六網”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區完成農村公路建設300公里,行政村100%通硬化路,具備條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車;實現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1%;實現農村動力電全覆蓋;農村天然氣覆蓋率達90%;實現農村網路通信全覆蓋。全區建成鄉鎮中、小學校22所,配備鄉鎮教師1200余名;建成鄉鎮衛生院7個、村衛生室110個;建成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2個;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低保、特困人員救助、養老保險實現應保盡保。
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持續增強
“十三五”期間,全區農業生産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持續增強。2019年農林牧漁業總産值達63.21億元,比2015年的52.38億元增長20.68%,年均增長4.81%。2019年全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1.7萬畝,總産達23.3萬噸;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7.7萬畝,總産達3.6萬噸,特色水果2.8萬畝,總産量2.78萬噸;蔬菜18.3萬畝,總産量39.8萬噸;生豬出欄25.9萬頭,牛羊出欄1.8萬頭,小家禽出欄2168.9萬隻,禽蛋總産量2.4萬噸;水産品産量1.5萬噸。
産業化發展水準顯著提升
“十三五”期間,全區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總量達827家。農業內部融合發展加快,成功培育多元融合主體,成立了稻禾源糧食産業聯合體(全省首家)和旌陽區果蔬産業聯合體,構建全産業鏈發展新模式;建成市級現代農業園區2個,區級現代農業園區2個,形成多主體參與、多要素聚集、多業態發展格局。農産品加工業持續發展,2019年末全區規模以上農産品加工業産值30.1億元。
農産品品牌建設深入推進
“十三五”期間,全區以創建省級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示範縣、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縣為契機,構建起區、鎮、村三級網格化監管體系及區、鎮、村、市場“四級監測體系”,全區例行監測合格率98%以上,未發生重大農産品品質安全事件;80%生産經營主體入駐省級、國家級追溯平臺,80%生産經營主體開展食用農産品合格證管理。2016年、2019年分別被命名為四川省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示範縣、國家農産品品質安全縣。進一步加強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強化農産品品牌發展意識。出臺《德陽市旌陽區農産品“三品一標”認證獎勵暫行辦法》,推進“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和農産品地理標誌)認證,全區無公害農産品65個,綠色食品16個,有機農産品3個。打造“旌耘”區域性公共品牌,培育打造“愛達樂”、“鹿頭”、“纖多多”、“旌晶”、“富博圓”、“東美棗”等優質農産品及農産品加工品。
農業基礎設施和物質裝備水準不斷提升
全區共建成高標準農田9.34萬畝,新建和改造溝渠340公里,生産道路186公里,提灌站、機(沉)井1923座,新建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4萬畝,水肥一體化灌溉面積達0.5萬畝,調整田型0.888萬畝,培肥地力5.69萬畝。全區農機總動力達到36.5萬千瓦,農機具總量達5萬台(套),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綜合水準達 80.2%,位列全省前列,較全省平均水準高19.2%,較全國平均水準高10.2%,小麥、水稻生産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全區畜禽主導品種機械化率達30%。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步健全,農機專業合作社33個、農機從業人員2.6萬餘人。2019年,旌陽區被命名為全國“平安農機”示範區。
鄉村環境治理有效
“十三五”期間,農村人居環境進一步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區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1.85%,完成2019、2020年47個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示範村建設項目,新、改建無害化衛生廁所14077個;新改建農村公廁22座,累計達到131座。全區100%行政村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100%的行政村建立了“戶分類、組定點、村收集、鎮運輸、區處理”的運管體系,100%行政村配備了保潔人員,垃圾治理柏隆模式和柏隆經驗在全國進行推廣。全區60.27%的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已得到有效治理,出臺《德陽市旌陽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深入開展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將12條區級主要河流(總長150.3公里)、18座水庫、26條渠道、368口塘壩及50條鄉級河流納入河(湖)長制管護範圍。建立了集中無害化處理機制,病死畜禽及其産品集中無害化處理率100%;全面關停禁養區養殖場341家,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94.06%,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100%,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率71.8%,農膜廢棄物回收利用率91.1%,秸稈綜合利用率常年穩定在95%左右;100%的行政村常態化開展了村莊清潔行動。2019年末,全區累計建成幸福美麗新村98個,省級“四好村”25個。全區7個鎮中,德新鎮和孝泉鎮為國家衛生鎮,其餘5個鎮為省級衛生鎮,69個行政村均為省級衛生村。
農業農村改革持續深化
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共確權登記農戶8.07萬戶,確權實測面積41.02萬畝,發證率達99%。積極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形成“集體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經營”的新型農業經營機制,2019年底,全區共流轉土地16.38萬畝,流轉率達41.3%。作為全國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縣,深入開展農村産權制度改革,以2017年12月31日為清産核資登記時點,共清理核實村組兩級資産5.51億元,認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46.69萬人,登記賦碼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125個。開展農村“三變改革五大合作”試點,通過組建集體資産、土地、旅遊、勞務、置業股份合作社,讓群眾以身份、資金、勞動力、土地、技術等參與産業發展和利益分配,不斷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創新“三資”監管平臺資訊化建設,獲評全國“三資”管理示範縣。建立覆蓋全區、功能齊全、規範運作的農村産權流轉交易服務體系。成立德陽農交所旌陽服務中心,設立農業信貸擔保辦事處,成立旌耘農業發展服務有限公司,農發、農擔、農交“新三農”機制全面建立。2019年末,全區累計完成農村産權交易355宗,成交金額7.75億元;完成農業擔保貸款1.99億元。出臺相關文件政策,支撐體系進一步健全。推進供銷社“三位一體”改革,打造“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供銷社+專合社”的"三社融合"村級基層社發展模式。
文明鄉風得到傳承弘揚
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城鄉基本公共文化設施佈局進一步完善,行政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100%。村民自治取得新進展,有村規民約的行政村達100%。推動移風易俗,指導村(居)建立紅白理事會,破除婚喪嫁娶中不良風氣。
鄉村治理體系不斷完善
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一核五治”基礎進一步夯實,鄉村治理能力和服務水準進一步提升。注重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基層民主形式不斷豐富。持續推進“雪亮”工程建設,開展“七五”普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旌陽區委宣傳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