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美麗四川·宜居鄉村”推進方案(2018—2020年)》,併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美麗四川·宜居鄉村”推進方案(2018—2020年)》主要內容如下。
為打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第一仗,紮實抓好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打造幸福美麗新村升級版,現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和全省鄉村振興大會部署,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彰顯特色、留住鄉愁,分類指導、分層建設,農民主體、共建共用”原則,以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為主攻方向,紮實抓好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提升村容村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準,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發展新格局,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打下堅實基礎。
(二)目標任務。到2020年,農村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和農業農村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村莊乾淨整潔有序,村容村貌大幅提升,村民衛生習慣與健康意識普遍增強,環境管護長效機制初步建立,農業廢棄物基本實現資源化利用,村內庫塘渠水質功能性達標,歷史文化村落、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古民居得到有效保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基本消除,美麗經濟蓬勃發展。力爭實現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5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以上,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75%以上,全省建成“美麗四川·宜居鄉村”達標村2.5萬個。
二、重點工作
(一)加強規劃引領
各縣(市、區)在編制鄉村振興規劃時,要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充分銜接,要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科學論證並分類確定縣域鄉村佈局,明確做大、保留、整治、撤並的具體村莊範圍,形成功能清晰、佈局合理的村莊建設格局,防止資源錯配、造成浪費。要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規劃的核心內容,編制專項規劃或納入相關專項規劃。推動村莊規劃管理全覆蓋,合理確定村莊佈局和規模、發展目標、建設標準、實施項目和資金來源。在編制規劃時要突出村民的主體作用,建立村民廣泛參與機制,確保規劃內容落地落實;要注意優化村莊功能佈局,突出實用性,符合農村實際、滿足村民需要;要注重體現村落特色,體現村落形態,保持鄉土風情,留住當地特有的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建築風格等“基因”,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前庭後院、瓜果飄香,不簡單模倣城市社區,不整齊劃一、千村一面,做到農房建設有規劃管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有項目安排、生産生活空間合理佈局。
要強化規劃實施,規劃一經批准,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隨意更改,確需調整修改的,必須依照規定程式,報原批准機關批准。加強規劃管理,將規劃的主要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加強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建立健全違法用地和違法建設查處機制,加大規劃實施檢查力度,對違反規劃的行為,按規定追究相關部門和人員責任。
(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大革命”
1.推進農村“垃圾革命”。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能力。開展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工作,整治垃圾山、垃圾圍村、垃圾圍壩、工業污染“上山下鄉”,優先治理農村飲用水水源地、重點流域等區域存量生活垃圾。加強生活垃圾收集處理水準,持續推進分類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交通便利且轉運距離較近的地方繼續推廣“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垃圾收運處置模式,其他地方可採取就近分散處理等符合實際、方式多樣的處置模式。積極探索適合“三州”和偏遠、欠發達地區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方式。完善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機制,將農村生活垃圾按照易腐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對易腐垃圾和可降解的有機垃圾實行堆肥或厭氧消化處理,對可回收物進行回收利用,對有害垃圾實行集中收運處理,對建築垃圾等實行就地填埋或加工利用。每個村至少有1個以上垃圾收儲設施,每個鄉鎮有垃圾收運車輛和轉運站,每個縣有垃圾處理廠。在全省建立行政村常態化保潔制度,採取“政府拿一點、群眾交一點、社會籌一點、集體補一點”等做法,逐步實現自然村專職保潔員全覆蓋。探索農村環保設施建設運營市場化機制,健全財政補貼和農戶付費合理分擔機制。力爭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實現有完備的設施設備、完善的治理體系和成熟的治理技術、穩定的保潔隊伍、完善的監管制度、長效的資金保障。到2020年,實現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40%以上行政村推廣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措施。
推動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和農業生産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嚴格控制農業用水總量,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大力推廣節肥、節藥、節水和清潔生産技術,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深入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大力發展種養迴圈農業,推廣農牧結合生態治理模式。深入推進養殖、調運、屠宰環節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監管。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支援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産業化發展。建立健全農田殘膜回收處理體系,推廣生物可降解地膜,實現農膜使用和農田殘膜回收利用“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加強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鼓勵農藥生産企業使用易於回收處理和再生利用的包裝材料。深入推進農産品副産物及加工副産物綜合利用,不斷挖掘農産品加工增值潛力、提升增值空間。到2020年,實現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糧經作物主産區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到70%以上。
2.推進農村“污水革命”。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清理整治。以房前屋後、河塘溝渠為重點,清撿漂浮垃圾,實施清淤疏浚,逐步消除農村黑臭水體,實現村內庫塘渠水質功能性達標。圍繞“水安全有保障、水資源有保證、水生態有保護、水文化有底蘊、水景觀有特色”建設目標,2020年前力爭建成水美新村2000個以上,美麗漁村50個以上。
加強農村污水處理能力。綜合考慮經濟發展水準、人口聚居程度等因素,因地制宜制定農村污水處理排放標準和技術規範,優先在居民人口聚居度高、環境品質要求高的區域實施污水治理,優先安排在有15戶或50人以上的農村居民聚居點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對靠近城鎮的村莊,將管網納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對其他農村地區推廣小型化、低成本、易維護的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避免盲目照搬城市處理模式。有條件的地方在彝家新寨、藏區新居、巴山新居、烏蒙新村、易地扶貧搬遷聚居點可同步實施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強處理設施標準化運維服務能力,推廣生活污水源頭減量和尾水回收利用。到2020年,實現5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處理。
3.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推進農村戶用廁所改造。按照群眾接受、經濟適用、維護方便、不污染公共水體的要求,合理選擇改廁模式。對於平原地區或城市近郊的農戶,研發廁浴一體化改造産品,選擇單戶、多戶、聯戶等改廁模式,推廣分散式污水一體化處理技術,將廁所、廚房等生活污水統一收集處理;對於中低山、丘陵地區的農戶,推廣厭氧發酵、膜生物降解(MBR)等技術的資源綜合利用廁所;對於高寒缺水地區的農戶,推廣使用風光新能源、迴圈微水衝、泡沫封堵、微生物耗氧堆肥等技術建設糞尿分集式廁所;對於農戶開辦的農家樂、民宿等場所,推廣使用裝配式廁所。結合彝家新寨、藏區新居、易地扶貧搬遷、地災避險搬遷等項目,在脫貧攻堅農房建設中實施戶用無害化衛生廁所配套改建。加強廁所糞污治理,全面消除露天糞坑,推行糞肥無害化處理後還田,有效銜接廁所糞污與生活污水治理。到2020年,基本實現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以上。
統籌農村公共廁所建設。制定農村公共廁所建設導則,充分運用糞污無害化處理技術,通過新建、改建或與村委會整合建設等形式,推進農村環保公共廁所建設。到2020年,實現每個行政村至少有一處公共廁所。加快鄉村旅遊廁所配套,注重鄉村旅遊廁所與自然環境相協調,推進各類旅遊景區、風景名勝區、水利風景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等配套公共廁所建設。到2020年,完成1226座鄉村旅遊廁所新建和改建任務。推進農村公路沿線、客運站點配套公共廁所建設。建立農村公共廁所日常運維管理財政補助機制,探索“以商建廁、以商養廁”的市場化運管模式。
(三)實施村容村貌提升“六化”工程積極推動家園美化。
突出川西林盤、彝家新寨、藏區新居、巴山新居、烏蒙新村等不同區域的鄉土特色和民族地域特點,繼續推廣“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建設模式,延續山水田園與村落相融相合的肌理形態。進一步優化村落佈局,宜聚則聚、宜散則散,不斷挖掘鄉村建築特色,加強鄉村建築風貌管控力度,大力提升鄉村建築和庭院的外觀設計水準和環境品質,高品質展現具有鮮明四川特色的美麗鄉村風貌。
加快實施道路硬化。大力改善村內交通出行條件,基本解決村內道路泥濘、村民出行不便等問題。因地制宜確定建設標準,合理選擇路面材料,積極推行各類適宜農村的生態透水型路面設計,鼓勵傳統村落村內道路採用石板、青磚等傳統路面形式。
大力開展村莊綠化。積極開展植樹造林、古樹名木保護、濕地恢復等工作,充分利用房前屋後、河塘溝渠、道路兩側閒置土地搞好綠化。注重鄉村綠化與庭院經濟、經濟林果相結合,鼓勵採用鄉土樹種,凸顯地域鄉土特色。制定古樹名木分級保護措施,劃定保護範圍和責任,實施珍貴樹木的種植保護計劃。
分批實施照明亮化。根據村莊規劃和基本條件,分批推進鄉村公共空間和道路照明亮化,推廣使用節能燈具和新能源照明。加大設備設施的管護力度,保證鄉村路燈正常使用。
集中開展環境凈化。整治村莊公共空間和庭院環境,集中清理私搭亂建、亂堆亂放、電氣線路私拉亂接等現象,拆除廢棄不用且瀕臨坍塌的雜物房、牛欄豬圈及殘墻斷壁等。引導農戶整齊堆放生産工具、生活用品、農用物資等物品,促進庭院內外整潔有序、室內衛生舒適。
保護利用鄉土文化。保護利用鄉村歷史建築,對古鎮、古村落和古民居進行針對性保護與合理利用,優選100個左右歷史文化名村和傳統村落實施“四川最美古村落”創建行動。加強農業農村文化遺産挖掘保護利用,扶持培育群眾文藝及鄉土文化本土人才。
(四)實施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六網一中心”工程
推進農村基礎設施路水電氣信防“六網”建設。按照“四好農村路”建設要求,2019年實現鄉鄉通油路和村村通硬化路;公路沿線綠化和環境整治要加強規劃建設管理,因地制宜、分段設計,注重與周邊景觀相互融合,不搞過度綠化;引導具備條件的地方積極推進行政村聯網路建設;支援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通客車;加強農村公路和客運設施的管理養護,推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完善“五橫六縱”引水補水網路,加快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推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達標提質,加快高效節水灌溉建設,解決農田灌溉“最後一公里”問題;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提高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著力解決電壓不達標、不通動力電等問題,滿足農民生産生活用電需要。因地制宜推動沼氣、太陽能利用等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推動天然氣向農村覆蓋。積極推進“電信普遍服務試點”“智慧鄉村”“寬頻鄉村”“高清四川”“光網四川”“無線四川”建設,全面實施資訊進村入戶工程,到2020年基本實現書報全民讀,電視戶戶通、廣播村村響、電影月月看,光纖寬頻、4G網路全覆蓋。大力開展“雪亮工程”建設,著力補齊農村治安防控短板,到2020年實現符合建設條件的村全覆蓋。
以“1+6”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為基礎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準。以增量擴能為目標持續推動村級“1+6”公共服務中心建設,不斷完善村級組織陣地建設,在加強原有便民服務、農民培訓、文化體育、衛生計生、綜治調解、商貿物流6項服務的基礎上擴展農民群眾有需要的公共服務項目。公共服務中心選址要位於農戶聚居區中心,方便群眾生活。可在公共服務中心周邊,根據學前教育規劃需要建設幼兒園,配套建設養老、金融等公共服務設施。把安全理念和防災減災要求貫穿始終,對地震、地質災害高風險區和生態脆弱地區要加強安全隱患排查和治理,實現上述區域每個村都有避災安置點。
(五)實施發展美麗經濟“五變”行動實施園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家園變花園、農房變客房、産品變商品“五變”行動,發展鄉村旅遊、養生養老、森林康養、運動健康、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美麗業態,走出一條具有四川鄉村特色的“美麗經濟”路徑。
(六)加強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大力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紮實打好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高品質實施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繼續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任務,開展森林和濕地生態治理和修復,維護好“四區八帶多點”生態安全格局。全力推進水生態環境保護,進一步完善五級河(湖)長責任體系,開展美麗河湖建設,積極推廣生態河塘、生態渠道、生態河道治理,深入實施河湖庫塘清淤工程,系統治理修復鄉村生態環境和田園景觀格局。到2020年,實現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0%,林木覆蓋率達到50%,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85%,國土綠化覆蓋率達到70%。
三、實施步驟
(一)全面摸底調查。各縣(市、區)對照“美麗四川·宜居鄉村”達標村標準,全面摸清本地鄉村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環境、農村垃圾污水廁所、村容村貌、農業面源污染、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不達標的問題,以及農村住房功能不完善和特色不鮮明問題,列出問題清單、整改方案、項目清單和資金預算。要推進鄉村振興統計指標體系建設,建立覆蓋全省所有行政村的基礎資訊數據庫。
(二)開展規劃編制。以全面摸底調查的結果為依據,以縣為主體,編制專項規劃,科學論證並分類確定縣域鄉村佈局,確定發展目標、建設標準和實施項目。編制2019年年度實施方案,明確2019年實施項目的建設地點、建設內容、資金預算和竣工時間。
(三)加強組織實施。各地、各部門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層層落實責任主體,細化工作分工,明確獎懲措施,統籌抓好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的組織實施。要結合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和群眾信訪舉報問題整改工作,完成問題清單中的問題整改。
(四)開展考核驗收。2019至2020年,在充分考慮不同區域自然條件、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差異和代表性的基礎上,採用第三方評估、交叉檢查和抽查相結合的方式,每年底對各地年度實施方案完成情況進行考評驗收,評定一批先進縣(市、區)、先進鄉鎮和示範村,採用以獎代補的形式給予獎勵,對完成情況差、考評結果差的給予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追究相關負責人責任,確保在2020年底前完成“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的階段性目標任務。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責任落實。將“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工作納入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工作範疇。市(州)黨委、政府對本地宜居鄉村建設工作負總責,要做好協調、督查等工作。縣(市、區)黨委、政府是宜居鄉村建設的責任主體,要加強規劃編制、統籌協調、資金籌措、推進實施和監督檢查等工作。2018年及以後摘帽的貧困縣以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完成脫貧攻堅目標為頭等大事,在結合脫貧攻堅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目標任務的同時,鞏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品質。鄉鎮和村是實施主體,要圍繞建設目標抓緊制定工作推進計劃,做到目標到位、任務到位、人員到位、責任到位,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二)強化財政資金支援。省財政要積極統籌整合相關專項資金,調整資金分配方式,更多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等方式支援宜居鄉村項目建設。省直有關部門要加強與國家部委的銜接溝通,爭取更多國家項目資金支援。市、縣兩級政府要加大本級財政支援力度,統籌安排政府土地出讓收益、涉農資金等,多渠道籌集資金。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貼息、擔保等方式,吸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投入宜居鄉村建設。採購垃圾污水處理設施設備、廁所改造設施用具等應通過集中採購的方式,降低成本,減輕資金壓力和農民負擔。
(三)構建多元合理的投入機制。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力度,以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全面推進農村資産資源“三權分置”,讓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改進佔補平衡管理辦法,建立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市域、縣域調劑機制,將所得收益通過支出預算全部用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支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構建金融支援鄉村振興創新服務機制。發揮貨幣信貸政策工具投向、價格雙引導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農村金融供給和金融基礎設施投入。梳理宜居鄉村建設融資需求,做好資金供需雙方的資訊互通和融資對接。鼓勵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直接債務融資工具,積極支援符合條件的農村金融機構發行二級資本債券和“三農”專項金融債。穩妥有序推進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推廣農村土地流轉收益保證貸款。以深度貧困地區為重點,深入推進金融精準扶貧工作。引導國開行四川省分行、農發行四川省分行、郵政儲蓄銀行四川省分行等金融機構依法合規提供信貸支援,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縣(市、區)信貸支援力度,支援收益較好、實行市場化運作的農村基礎設施重點項目開展股權和債權融資。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激勵社會資本參與宜居鄉村建設。
(四)創新城鄉人口流動居住機制。通過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鼓勵支援能人回鄉,城鎮居民下鄉創業、休閒養老,盤活利用農村空閒農房資源。在摸清農村空閒農房現狀的基礎上,探索制定政策措施推動農村空閒農房資本化,引導社會力量投入宜居鄉村建設,增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財産性收入。
(五)強化監督考核。按照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考評激勵辦法,建立日常督導、季度通報、年度考核、達標驗收相結合的考評激勵機制。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生態宜居鄉村建設工作的考核。制定不同類區的考核驗收標準,以縣(市、區)為單位進行檢查驗收,依據年終考核結果表揚獎勵一批、通報批評一批。強化激勵機制,將考核結果與政策資金獎補掛鉤,作為有關市、縣(市、區)幹部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的重要參考。
(六)強化農民主體作用。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全面落實《村黨組織工作運作規則》,推行“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工作法,發動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以多數農民群眾的共同需求為導向,建立健全鄉村建設民主決策機制。積極引導村民共同參與討論、修訂和遵守村規民約,明確村民負責維持庭院內部和房前屋後環境整治、繳納保潔費、投工投勞等方面的具體責任和義務,推動形成依法立約、以約治村的良好格局,把黨的主張轉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重視發揮協會、村民理事會、農民合作社、供銷合作社等組織的作用,引導群眾加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
(七)強化宣傳引導。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不斷加大新聞宣傳、社會宣傳、文藝宣傳力度,大力宣傳“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工作舉措和進展成效,不斷提高群眾的知曉率、參與率和滿意率。總結宣傳先進典型,曝光落後案例,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援、參與和監督宜居鄉村建設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