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州“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理論成果摘要(二)
建設內江現代化經濟體系
內江市委書記 馬波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既是內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要求的具體行動,也是促進“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成果轉化,引領經濟品質提升、破解發展矛盾和瓶頸的內在需要。內江著力從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好“三大攻堅戰”等方面發力。
加快構建具有內江特色優勢的現代産業體系。培育壯大新材料、新裝備、新醫藥、新能源、大數據等“四新一大”産業,建設全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推進電子商務集群網狀發展;推進現代物流創新發展,加快建設內江現代綜合物流港和縣域物流園;打造成渝城市群文化旅遊試驗區。
加快建設改革先行市和創新驅動發展先行市。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構建城鄉融合發展要素雙向合理流動的體制機制新格局。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推進“放管服”等改革,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統籌推進其他領域改革。加快創新發展,建設區域性創新中心,強化人才智力支撐,打造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城市人才高地。
加快打造四川南向開放“橋頭堡”和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城市開放新高地。建設“蓉歐+”東盟國際班列內江基地,推進川南一體化發展,推進川南城際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公共服務、教育等全方位合作、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開放大通道,積極打造開放平臺。落實投資促進“1+N”政策,辦好中國(四川)電子商務發展峰會、大千龍舟經貿文化節等活動。
加快推動具有內江特點的鄉村振興發展。以實施“12345”現代農業提升行動等為重要路徑,深入推進黨建引領、科學規劃、産業發展、新村建設、家庭建設、人才建設、深化改革、公共服務、鄉風文明、生態環保、脫貧攻堅、鄉村治理“十二件事”,在四川擦亮農業大省金字招牌中貢獻內江力量等。
加快推進沱江流域(內江段)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國家級試點。全面落實河(湖)長制,積極整改突出環境問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八大戰役”。加大岸線資源保護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實施嚴格的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管理制度。完善流域綜合治理工作機制,推動建立沱江流域沿線城市聯席會議制度和流域突發環境事件聯動機制。
建設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城市
樂山市委書記 彭琳
樂山突出“旅遊興市、産業強市”發展主線,加快建設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和全省區域中心城市,著力構建具有樂山特色的現代經濟體系,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
第一,重構産業版圖,走品質變革的轉型之路。樂山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科學規劃産業轉型升級“路線圖”,促進産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提高供給體系品質效率。堅持旅遊主導,堅持走旅遊興市之路,全力做好文旅融合、擴容提質、景城一體、全域旅遊“四篇文章”,力爭到2022年,全市旅遊總收入達1500億元,旅遊業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16%。狠抓工業轉型,堅持把産業強市作為建設全省區域中心城市的支撐。加快農業提質,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突出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促融合等重點任務,以産業振興引領鄉村振興。
第二,釋放發展活力,走效率變革的市場之路。樂山推進簡政放權,堅持用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力爭將樂山打造成為全省行政審批項目最少的市(州)。做活市場主體,堅持把做大做強市場主體作為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的關鍵之舉,實施大中小企業培育工程,構建“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格局。加強市場監管,堅持維護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秩序,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場主體信用資訊交換中心”,運用“大數據”手段提升市場監管服務水準,建立起以信用監管為核心,以部門資訊共用、互聯互通、協同監管為重點的事中事後監管新模式。
第三,築強戰略支撐,走動力變革的創新之路。充分發揮樂山國家高新區“金字招牌”集聚效應,全方位打造産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和重點産業技術聯盟,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再建成一批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壯大創新團隊,大力實施“嘉州英才工程”“科技創新創業頂尖團隊引進計劃”和“領軍人才引進計劃”,全力打造以科研創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為主的高素質人才“三支隊伍”。激活創新業態,積極適應“網際網路+”新趨勢,依託網際網路、智慧技術和樂山雲計算大數據中心,圍繞中高端消費、共用經濟、創意經濟、數字經濟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
破解五道難題推動川北大城崛起
南充市委書記 宋朝華
南充作為“一幹多支”中的重要一支,著力破解五道難題,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貢獻南充力量。
破解發展動能不足的難題,激發大城崛起強大活力。要實現省委提出的加快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首先要從激活發展動能著手,強化發展主引擎。南充消費升級還有待時日,要以投資為主驅動,項目為總抓手,集中力量實施涉及長遠戰略、關乎民生改善的“100件大事”,確保90%項目在本屆內完成。項目攻堅首先要解決錢從哪來的問題,南充優化政府平臺“融資”,圍繞“五大板塊重大工程項目”,大力推行PPP、BOT等模式。
破解開放水準不高的難題,拓展大城崛起廣闊空間。以“大招商”帶動大開放,堅持招大引強、招強引優;以“大平臺”推動大開放,扭住重大活動促開放,扭住重點園區促集聚,扭住重要口岸促流通;以“大通道”聯動大開放,推動南充北上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下融入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等,在鐵路方面、公路方面、航空方面、水運方面共同發力。
破解經濟實力不強的難題,奠定大城崛起堅實基礎。堅定不移做大經濟總量,聚焦“成渝第二城”戰略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力求經濟增速高於全國、高於全省、高於區域,力爭2025年突破3500億元,率先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持之以恒做強産業支撐,全面重塑産業經濟版圖。不遺餘力做優發展品質,加快傳統産業改造升級。
破解協調發展不夠的難題,構建大城崛起嶄新格局。著眼強化輻射帶動,建好中心城市。著眼夯實底部支撐,做強縣域經濟。著眼城鄉統籌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破解幹事作風不實的難題,弘揚大城崛起良好風尚。突出反向約束不出事,堅持高標劃界,堅決做到有案必查等,堅持高效監督;突出正向激勵想幹事,出臺正向激勵“30條措施”,讓實績突出的有奔頭;突出容錯糾錯敢幹事,健全大膽容錯的工作機制,對幹部反映問題及時查清事實、澄清是非、作出結論,對造謠中傷、散佈謠言、惡意炒作造成惡劣影響的,嚴肅依法依紀追究責任。
構築全省“一幹多支”的“宜賓強支”
宜賓市委書記 劉中伯
宜賓市進一步深刻審視市情、把握髮展大勢、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廣泛共識:2021年全市經濟總量達到3000億元、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構築全省“一幹多支”的“宜賓強支”。
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必須樹牢綠色發展理念。加快建成長江生態第一城,加快推進長江生態修復保護示範帶、經濟協同示範區、生態産品價值示範縣建設,加快發展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産業,實施藍天保衛等“八大戰役”,加快推進宜長興“百里翠竹示範帶”建設,積極爭創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必須推動高品質發展。加快建成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經濟中心,發揮宜賓作為川南和川滇黔結合部3省8市領頭羊優勢,大力實施“産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緊扣省委對川南經濟區的産業發展定位,培育壯大智慧終端、汽車等新興産業集群,做優做強五糧液等傳統産業,加快打造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國際會展中心、金融中心、數字經濟中心和國際旅遊休閒目的地。
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必須提升中心城區輻射吸納能力。加快建成長江上游區域中心城市,搶抓省委支援宜賓建設長江上游區域中心城市這一重大機遇,提升中心城區輻射吸納能力,帶動川南經濟區及長江經濟帶沿線城鎮發展,優化城鎮功能結構和空間佈局。
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必須加強對外大通道建設。加快建成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充分發揮宜賓作為63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川渝滇黔四省市中唯一列入全國50個高鐵樞紐的地級市優勢,大力實施三年交通大會戰,加快形成內暢外聯、通江達海的戰略性綜合交通走廊和對外經濟走廊。
建成全省經濟副中心,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建成四川南向開放樞紐門戶,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大局,推動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互動並進。持續用力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實現新突破,堅持開放倒逼改革,深化與重點國家和地區間的交流,在臨港開發區建設國別産業園區、飛地園區,規劃建設四川—東盟國際合作示範先行區,加快建成國家綜合保稅區、空港口岸、水運口岸等。
推進高品質發展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廣安
廣安市委書記 李建勤
通過“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廣安進一步認識到自身在經濟、交通發展上存在短板,但也面臨“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機遇。下一步,要緊緊圍繞“推進高品質發展,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廣安”的工作目標,充分發揮小平故里和緊鄰重慶的“兩個優勢”,以“抓項目、抓政策、抓資金”“三個抓手”推動發展,加快建設川渝合作示範城市、嘉陵江流域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和紅色旅遊勝地,努力將省委對廣安發展的戰略定位變成美好現實。
以四個“加快建設”為突破重點。通過全面推進與重慶一體化發展,探索出內陸城市跨區域開放合作的新模式;加快建設嘉陵江流域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形成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空間開發和保護新格局;建成廣安龍安柚等一批特色農業産業基地;打造鄧小平故里和華鎣山兩大紅色旅遊品牌,實現紅色綠色融合發展等方式,打造經濟發展新增長點。
實施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城市和“美麗廣安·宜居鄉村”“兩大工程”。要優化市域空間結構、高水準規劃城市、高品質建設城市、精細化管理城市,提升對外形象;要圍繞“農業強”發展特色優勢效益農業,圍繞“農村美”打造幸福美麗鄉村升級版,圍繞“農民富”拓寬助農增收渠道,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産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加快打造現代産業集群。堅持“以工強市”,優化調整工業結構,突出發展裝備製造、電子資訊、能源化工3個支柱産業,大力發展生物醫藥、食品飲料、先進材料、輕工服裝4個優勢産業,積極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堅持“以商興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既要打造一批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和高品質的商業綜合體、特色商業街區、專業市場,更要抓住新一輪開發開放機遇,積極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夯實産業發展的交通基礎。大力推進“西安經達州、廣安至重慶”高鐵等鐵路前期工作,爭取規劃建設重慶至廣安軌道交通。加快高速公路規劃建設,打造“一環兩橫五縱”高速互通路網。加快跨區域快速通道規劃建設,暢通嘉陵江、渠江水運通道,提升航道等級和航線服務水準。
建設四川東出北上綜合交通樞紐
達州市委書記 包惠
根據省委對達州“建設四川東出北上綜合交通樞紐和川渝陜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的明確定位,達州將總體目標由原來的“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豐富為“同步全面小康和全面現代化”,將兩個定位中原來的建成“川東北經濟區核心增長極”調整為建成“四川東出北上綜合交通樞紐”,將“五項重點工程”中的“中國西部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調整為“四川東出北上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等。目標已定,達州需要在以下方面著重推進品質再提升。
聚力發展“6+3”重點産業,大力推進經濟發展高品質,重點優化産業佈局,全力做好天然氣、鋰鉀兩個“萬億級”資源開發,打造能源化工、新材料、農産品加工和現代建築4個“千億級産業集群”,電子資訊、智慧裝備製造、文化旅遊和現代物流等4個“五百億級産業集群”,生物醫藥1個“百億級産業集群”,加快構建現代産業體系。
聚力建設四川東出北上綜合交通樞紐,大力推進高品質開放,構建“五向綜合運輸大通道”,東、西向依託成南達高鐵連接成都平原城市群和長三角地區,南、北向依託西達渝高鐵連接重慶、昆明和京津冀地區,西北向依託達廣城際快鐵經蘭州接入蓉歐國際快鐵,構建起通達東西、暢通南北新格局,形成“多維拓展、全面開放”新態勢。
聚力建設川渝陜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推進城鄉建設高品質。重點構建“中心帶動、三區協同、五城並進、鄉村振興”市域協調發展新格局:以對接成渝西、引領川東北、輻射結合部為基本發展方向,做大城市規模、做強城市功能、做優城市品質;理順市、區關係,推動通川區、達川區和經開區一體規劃、協同發展,共同支撐城市發展穩定;支援5個縣(市)在錯位發展中實現協同聯動、競相跨越。
聚力建設嘉陵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抓好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堅決打好生態環境保護“八大戰役”,建立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産業體系。
聚力辦好急難愁盼民生實事,大力推進人民生活高品質。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提升公共服務水準,抓好精神文化引領和社會治理。
達州把活動作為作風再檢閱的實踐工程,堅持抓“關鍵少數”帶“絕大多數”,抓能力提升促發展提升,抓環境優化促生態優化,為高品質發展營造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
堅持綠色發展加快後發振興
巴中市委書記 羅增斌
巴中作為貧困地區、後發地區,是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及國家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保護雙重生態功能區,肩負著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重任務,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決策部署,堅定生態優先、綠色崛起,加快建設川陜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範區,奮力走出秦巴山區脫貧攻堅綠色發展新路子。
牢牢把握巴中加快綠色發展的實現路徑。要築牢污染防治體系,守住綠色發展底線;要構建綠色産業體系,厚植綠色發展優勢,發揮生態、綠色、有機、富硒的特色農産品品質優勢,加快建成秦巴山區綠色農産品生産基地和生物醫藥基地,加快發展食品飲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電子資訊等新型工業,突破發展旅遊、康養、商貿物流、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要統籌城鄉建設體系,共建綠色發展家園;要涵養生態文化體系,匯聚綠色發展合力,形成崇尚生態文明的社會新風尚;要健全生態制度體系,夯實綠色發展根基,形成源頭預防、過程式控制制、成效激勵的生態制度體系,探索地方立法,強化制度執行。
強化政策支撐,著力構建加快綠色發展的長效機制。要建立區域聯動機制,在綠色産業發展方面加強統籌協調,共同打造區域性差異化拳頭産品。要健全差異考核機制,綠色經濟、資源消耗、資源利用效率、環境損害等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在領導幹部政績考核中的權重,將綠色發展作為考核和任用領導幹部的重要依據。要落實生態補償機制,在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的同時,探索建立東西部之間、省域之間、市域之間的生態補償制度,彰顯生態環境保護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增強貧困地區發展活力。要探索市場運作機制,支援社會資本通過PPP、股權融資、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生態文明建設。要建立試點示範機制,支援貧困地區積極開展國家公園、共建“飛地園區”、綠色企業上市、地方金融機構和産業基金設立等綠色發展示範試點,鼓勵貧困地區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綜合試驗,為後發地區推進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典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