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頭條 > 正文 more>>

中共四川省委辦公廳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暢通南向通道深化南向開放合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時間:2018-09-28 10:47:49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張林

各市(州)黨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門:

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現將《關於暢通南向通道深化南向開放合作的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共四川省委辦公廳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9月19日

關於暢通南向通道深化南向開放合作的實施意見(摘要)

一、重要意義

四川是支撐“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紐帶與核心腹地,是連接我國西南西北、溝通南亞東南亞中亞的重要交通走廊,也是西部地區最大的消費市場、要素市場,發揮著重要的經濟集聚、物資集散作用。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大力推動南向開放合作,現已建成南向進出川鐵路通道4條、高速公路通道8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居全國第四,“蓉歐+”東盟國際鐵海聯運班列順利開行,南向通道綜合運輸格局初步形成。電子資訊、裝備製造、飲料食品等特色優勢産業不斷壯大,高端成長型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天府新區、四川自貿試驗區、國別合作園區等平臺加快建設,具備了堅實的産業合作基礎。我省與柬埔寨、澳大利亞等國家(地區)建立了經貿合作機制,為深化南向經貿合作創造了良好國際環境。

進一步暢通我省南向通道,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經濟區等發達地區,充分利用廣西、雲南等沿海沿邊開放口岸,深化與東南亞、南亞、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南向國家(地區)開放合作,有利於我省主動融入國家對外開放戰略,全面對接“六大經濟走廊”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放合作,培育開放新優勢,拓展發展新空間;有利於積極探索內陸開放新模式,開闢直達東南亞、南亞、澳大利亞、紐西蘭等鐵海聯運通道,打造西部開放樞紐;有利於我省全面參與國際産業分工,建立與南向國家(地區)的新型合作關係和産業供應鏈,在更高層次、更大範圍、更廣領域開展國際産能合作;有利於加快集聚高端要素資源,培育新技術、新經濟、新模式、新業態,促進産業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部署,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堅持“引進來”“走出去”並重,著力打通內暢外聯的南向國際大通道,著力拓展經濟貿易合作,著力優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著力創新開放體制機制,推進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加快打造立體全面開放格局、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努力走在西部全面開發開放前列,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堅持陸海聯動、擴大開放。主動融入國家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開放格局,加快建設連接北部灣、暢聯粵港澳、面向東南亞、通往印度洋的綜合運輸大通道,打通銜接“陸上絲綢之路”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南北大動脈,全面提升南向開放水準,引領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新格局。

——堅持互利共贏、務實合作。發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産業優勢、市場優勢,加強與粵港澳、北部灣、雲南等南向重點區域合作,加快與東南亞、南亞、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南向國際市場對接,創新合作機制,推動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分工協作,在合作中實現共贏。

——堅持市場導向、政府推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遵循國際慣例和商業規則,積極構建良好的營商環境和貿易環境,提升南向通道互聯互通水準,引導要素資源有序流動、合理佈局。

——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南向開放的有利時機,利用既有南向綜合運輸通道,推動路網優化佈局、補齊短板、提檔升級,推動南向市場貨物貿易做大增量、優化結構,形成南向開放合作新優勢,為與南向國家(地區)長期合作和我省長遠發展提供新動能。

(三)發展目標到2020年,多路並舉、互聯互通的南向通道格局基本形成,天府國際機場建成投運,南向進出川通道鐵路由4條增至7條,高速公路由8條增至12條;物流專業化、現代化、國際化水準進一步提升,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地區生産總值的比率下降到16%左右;國際産能合作進一步加強,南向市場拓展進一步擴大,我省與南向國家(地區)進出口貿易、雙向投資、對外工程承包等經貿合作總額3年累計超過1000億美元。

到2025年,南向通道重點項目基本建成,南向進出川通道鐵路增至12條,高速公路增至17條,成都國際航空樞紐航線基本覆蓋南向主要國家(地區),我省作為西部開放樞紐地位更加穩固;空鐵公水多式聯運高效銜接,物流成本進一步降低,運輸效率大幅提升,一體化服務能力顯著增強;與南向國家(地區)經貿關係更加緊密,市場份額穩步提升,成為“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的重要支撐。

三、重點工作

(四)強化交通互聯互通,夯實南向開放基礎構建南向綜合運輸大通道。以暢通南向進出川通道為重點,在充分發揮既有線路運輸能力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路網體系,優化通道結構。把鐵路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全力打通高鐵出川大通道,加快新建成南達350公里時速高鐵,打通成都經達州至萬州至武漢通往長三角沿江高速鐵路大通道;加快建設成自宜350公里時速高鐵,建成成都至貴陽鐵路,打通成都經宜賓至貴陽連接貴廣高鐵通往粵港澳大灣區、連接貴南高鐵通往北部灣經濟區的高速鐵路大通道;同步推進渝昆高鐵建設,形成成都通往昆明的高速鐵路大通道。加快推進攀枝花至大理鐵路前期工作,儘快實現開工建設。進一步優化和暢通鐵路貨運大通道,加快高速鐵路建設和實施既有線路擴能改造,把部分較低等級客貨運線置換為高等級貨運通道;支援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建設達州—萬州鐵水聯運港,打造達州秦巴地區綜合物流樞紐,開闢經達州至萬州港進入長江的貨運出海新通道;推進隆黃鐵路敘永至畢節段建設、隆昌至敘永段擴能改造,協同推動黃桶至百色鐵路前期工作,打通通往北部灣最近出海貨運通道;加快推進成昆鐵路擴能改造,暢通成都經攀西通往滇中、銜接孟中印緬和中國—中南半島的鐵路貨運大通道;啟動瀘州至遵義鐵路前期研究工作。完善高速公路省際通道,加快古藺至習水、宜賓至彝良、敘永至威信、廣安繞城高速渝廣支線等高速公路建設,協同推進攀枝花至大理、達州至萬州直連高速公路建設,打通川黔、川滇、川渝省際間高速公路待貫通路段,加快實施成都至重慶、樂山、南充等高速公路擴容改造,疏通關鍵樞紐城市節點,全面解決“斷頭路”“腸梗阻”問題。加快支線和通用機場建設,完善省內支線機場網路,支援省內機場間開行直飛航班,支援有條件的支線機場開闢國際航線。

全面提升綜合交通樞紐服務功能。大力推進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加快建設天府國際機場,打造西部地區國際樞紐機場和西向南向重要門戶樞紐機場。實施雙流國際機場擴能改造,推進天府國際機場與雙流國際機場一體化運營,構建國際航空客貨運戰略大通道。大力發展航空貨運,支援設立全貨運基地航空公司。積極開闢南向國際新航線,加快與東南亞、南亞等區域航空一體化進程。完善省際航線網路和國內大中城市幹線網路,新開至南向通道省份客運航點。充分發揮成都鐵路主樞紐功能,推動青白江國際鐵路港和欽州港聯動發展,持續加大“蓉歐+”班列開行密度,加快成都平原經濟區鐵路公交化改造,率先實現成都市域鐵路公交化運營,推動成都南向國際鐵路貨運班列常態化運營。建設瀘州—宜賓、攀枝花南向綜合交通樞紐,完善和提升鐵路樞紐功能和作用。整合瀘州、宜賓、樂山等地港口資源,把川南打造成南向開放重要門戶,把攀枝花建設成對接雲南、面向東盟的重要門戶。

強化集疏運基礎條件。加快完善綜合交通樞紐集疏運體系,打通連通樞紐的“最後一公里”,完善現代集散轉運設施,促進各種運輸方式高效銜接。重點構建連通天府國際機場等航空樞紐的綜合運輸通道。實施“空中+陸上”絲綢之路國際空鐵公多式聯運。推動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航空等運輸方式間無縫銜接,最大程度減少旅客換乘時間。有效引導中長距離貨物運輸由公路向空鐵、鐵水聯運轉變。加快完善宜賓、樂山等內河主要港口疏港鐵路、疏港公路,積極支援綜合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建設。

(五)壯大特色優勢産業,增強南向開放支撐加快發展外向型特色産業。大力實施“中國製造2025”四川行動計劃,深度融入全球産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全面提升我省在國內外産業分工中的地位,支援各市(州)積極申報、建設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形成具有區域國際影響力的外向型産業平臺。大力發展茶葉、果蔬、林竹和中藥材等優勢特色農業,擴大高原生態農産品、亞熱帶特色農産品等出口,加快特色農業基地和農産品出口標準化基地建設,帶動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和農産品出口。著力壯大電子資訊、汽車製造、食品飲料等特色優勢産業,培育發展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優化供應鏈,形成産業競爭新優勢。構建開放安全的服務貿易體系,鼓勵開展雙邊服務貿易合作,深化金融服務、文化旅遊、醫療康養等領域交流合作,鼓勵發展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資訊服務等領域服務貿易與服務外包,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和技術轉移出口,打造國際化現代服務業高地。

提升“四川造”品牌影響力。實施品牌戰略和品質提升專項行動,推進品牌創新提質升級。實施孵化、提升、創新、整合、資訊等農業品牌建設“五大工程”,開展工業品牌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持續推進服務業“三百工程”,協同抓好産業、産品、工程、服務四大領域自主品牌培育創建,打造一批“川字號”拳頭産品,培育標桿企業和産業集群。實施精品培育工程,挖掘民族民俗歷史文化資源,加強對中華老字號、地理標誌等品牌培育保護,打造百年老店和民族品牌。建立品牌培育標準體系和評價體系,實施“網際網路+四川品牌”專項行動,提升“四川造”知名度和影響力。

擴大南向國際産能合作。充分利用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和中國—東盟專項信貸資金,積極支援有條件的企業參與東盟、南亞等地資源開發利用和基礎設施建設,拓展企業發展空間。有序推動冶金建材、機械裝備、醫藥化工、特色農業等行業優勢企業到境外投資興業,帶動産品製造、優勢技術、行業標準、管理模式等“走出去”。大力拓展南向工程建設市場,進一步發揮總體規劃、勘察設計、施工建設、運營管理的綜合優勢,著力提升對外工程承包規模和品牌效應,帶動配套産品、成套設備出口。

推動産業合作園區建設。依託現有的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積極搭建國際化産業合作平臺,鼓勵各地與沿海地區、南向國家(地區)合作共建産業園區,推動産業集聚發展。支援有條件的地方設立南向對外合作園區,積極承接國際産業轉移,提升産業外向度。加快建設新川創新科技園、東盟産業園等國別合作園區。推動四川自貿試驗區、國別合作園區與廣西欽州保稅港區等開放平臺合作,共建臨港産業園區,發展適鐵、適海産業和現代物流業。吸引廣東、香港和澳門企業參與産業園區合作,加快甘眉、成甘、廣安(深圳)等“飛地園區”建設。

(六)打通物流關鍵節點,提升南向通達水準優先發展國際航空物流。堅持以客帶貨、客貨並舉,加快成都樞紐機場發展全貨機航空運輸,開闢國際貨運航線,建成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暢通“空中絲綢之路”走廊,加密及增開由成都始發的南向國家客貨運定期航班。支援四川航空公司等國內航空公司投入寬體客運機和全貨機,提高客機運載和全貨機運輸能力。

加快暢通陸路物流大通道。大力發展成都國際鐵路港和成都公路口岸,重點打造宜賓、瀘州、自貢、遂寧、攀枝花、達州、南充、內江、樂山等物流節點,聯動廣西欽州、憑祥和雲南河口、磨憨、瑞麗等沿海沿邊“五大口岸”,形成南向“多通道跨境、多口岸過境”的全物流體系,全面打通面向東盟的國際陸海物流通道,積極融入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探索發展高鐵貨運。以縮小海關監管單元、內外貿箱混裝混載、沿途加挂甩挂等創新措施為突破口,推動國際班列集拼集運改革。鼓勵採用“網際網路+”車貨匹配、優化運力等高效便捷的服務模式,支援公路貨運平臺企業發起聯盟,提供“定日達”等成熟穩定的公路貨運産品。

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充分利用“蓉歐+”、高鐵、航空等運輸資源,加快集疏運體系建設,形成高效銜接、互動發展的多式聯運格局。支援甩挂運輸、駝揹運輸等先進多式聯運方式,探索推廣多式聯運“一單制”。打造成都通往南亞各國的鐵路國際聯運新通道,推進成都經宜賓、六盤水至廣西欽州等鐵路聯運班列雙向穩定運作,推動成都經廣西欽州至東盟的鐵海聯運班列和經廣西憑祥至越南河內的國際鐵路班列穩定運作,做好開通“泛亞班列”的前期工作。建立多式聯運經營人管理制度,支援有實力的運輸企業向多式聯運經營人轉變。

積極搭建國際物流載體。以成都國際集裝箱物流園區、雙流航空物流園區、龍泉物流園區、宜賓長江上游國際物流港、西南(自貢)無水港等為重點,加快各類口岸、無水港、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載體建設,構建高效、快捷的國際物流服務體系。加快中國(四川)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進一步提升資訊化、標準化、國際化水準,增強進出口貨物集散能力,打造全國大宗貨物集散分撥中心和亞歐鐵路貨物轉運中心。

(七)擴大區域協同合作,優化南向開放佈局深化省際間交流合作。推廣運用“高層帶動、部門聯動、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合作模式,進一步夯實與桂渝滇黔等省(區、市)合作基礎,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加強交流合作。大力推進川桂合作,加強成都鐵路港及有關物流基地與北部灣經濟區互聯互通,規劃建設川桂合作産業園,支援四川航空公司與北部灣航空公司、南寧吳圩國際機場共同打造南向航運基地,積極參與廣西邊(跨)境經濟合作區、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利用中國—東盟博覽會,擴大面向東盟的經貿往來。全面深化川渝合作,積極加入中新互聯互通合作項目,加快推進成渝城市群互聯互通,支援川渝合作示範區、成渝中部産業集聚示範區建設,深化科技、産業、環保、港口等領域合作,聯合擴大中歐班列品牌影響力,推動兩地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推動與滇黔建立區域合作機制,促進文化旅遊、資源開發、交通物流等重點領域聯動發展,鼓勵毗鄰地區深化經貿投資合作。

創新與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深化泛珠區域合作,提升川粵合作機制,借鑒複製廣東自貿試驗區成功經驗,深化川粵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優勢産業、科技創新、文化旅遊、社會事業等領域合作,主動承接珠三角地區産業轉移,助推我省經濟高品質發展。進一步發揮好“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機製作用,擴大川港合作會議機製成果,加強現代金融、國際貿易、文化創意、旅遊等領域合作,鼓勵企業赴港上市融資,參與國際並購和開展國際化經營,推動川港合作互利邁上新臺階。借助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的特殊作用,建立川澳合作機制,加強與澳門及葡語國家在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生態環保、生物醫藥等領域合作。

擴大與東南亞南亞國家經貿合作。積極搭建南向經貿産能合作對話平臺,主動參與中國—東盟框架合作,有序與東南亞、南亞國家開展經貿人文科技交流,加快融入南向自由貿易網路,助力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建設。大力實施《四川外貿促進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充分挖掘南向國家市場潛力,積極做好與中老、中泰鐵路等在建國際大通道銜接,採取直接投資、工程承包、裝備貿易和技術合作等方式開展國際産能合作,擴大適銷對路終端消費品出口,不斷擴大貿易規模。支援有條件的企業在柬埔寨、寮國、印度、緬甸、尼泊爾等國家建設境外産業園區。深化教育産業合作,以成都、宜賓、瀘州等地高校為重點,打造東南亞、南亞留學生基地。

加強與澳大利亞等國家合作。發揮駐蓉領事和經貿機構、友城關係等平臺作用,推動與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經貿往來、聯合研發和人文交流。擴大礦産、棉花、羊毛、乳製品進口,加大電子終端産品和消費品出口,提高進出口貿易規模。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通過多種方式“走出去”,加強與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在礦産、農業和製造業等領域合作。以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為重點合作夥伴,依託我省在裝備製造、工程承包等方面的優勢,選準合作領域和重點項目,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提升國際合作層次和水準。

(八)加大政策支援力度,強化南向開放保障爭取國家政策支援。積極參與中新互聯互通合作機制,通過共建南向通道,打造西部地區內外貿易新通道。將省內南向通道交通基礎設施項目與國家“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建設重大項目儲備庫、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等有效銜接,爭取國家重點支援。加大南向通道專列運價下浮力度,協調降低南向鐵路通道地方鐵路、合營鐵路收費標準,進一步降低運輸成本。

加大資金投入。創新交通投融資體制機制,積極爭取中央資金、政策性銀行和國際金融機構對南向通道重點項目的支援,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南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營運。加大對省際互聯互通、産業合作園區建設等的資金支援力度。統籌用好省級産業發展投資引導基金,整合省、市、縣投資平台資源,加大投資力度,提高投資效率。運用外經貿發展促進資金,重點支援企業參與南向國家的經貿合作。支援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對重點産業企業進行適當物流補助,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促進貿易便利化。強化南向口岸大通關建設,深化南向通道沿線海關間合作,協調推進資訊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提高通關效率,降低口岸作業及管理費用,用好瀘州港啟運港退稅政策。加快推動符合條件的地方建設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保稅監管場所)。積極爭取國家在川增設更多開放口岸,促進口岸通關仲介服務市場健康發展,大力培育口岸經濟。積極向國家爭取支援推進中越、中馬、中印、中新等南向國家“兩國一檢”通關模式在川落地並探索開展與越南、馬來西亞等南向國家的關際執法合作。

完善投資促進政策。支援外來投資企業依法依規參與我省基礎設施建設、公用事業、農林和社會事業等領域項目建設運營。加大對重點産業、重點地區、重點園區的支援力度,優先保障重大引進項目的水、電、氣等生産要素需求,各級政府可給予價格補貼。綜合運用各項政策措施,支援鼓勵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跨國公司在川設立製造基地、區域總部、研發機構、結算中心、採購中心等功能性機構。

鼓勵參加信用保險。加大對出口信用保險的宣傳力度,鼓勵企業投保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出口特險等,在南向市場承攬大型成套設備出口和對外承包工程,帶動中外資銀行為項目提供長期出口信貸;鼓勵投保海外投資保險,防範海外政治風險,帶動金融機構為境外投資項目提供資金支援;鼓勵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險,降低出口貿易風險。

四、保障措施

(九)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南向開放合作,在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下,加強研究謀劃,積極對接南向通道沿線地區,統籌推動深化南向開放合作重大工作、重大任務,建立健全協調推進機制,明確任務責任清單,加強指揮調度,研究解決有關重大問題,加強協商合作和溝通對接,督促各項目標任務落地落實。

(十)細化實施方案。省直有關部門要建立由主要負責同志牽頭的工作機制,深入一線調查研究,針對有關專項工作提出具體實施方案,列出清單、倒排工期、高效推進。要強化上下聯動和橫向協作,主動爭取上級主管部門(單位)支援,做好對有關市(州)的指導服務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十一)狠抓任務落實。有關市(州)和項目實施主體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認真落實本實施意見和各專項實施方案,結合實際抓緊制定行動計劃,促進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明確具體事項、時間進度和推進舉措,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圖片新聞
一週圖集精選 | 圖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