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再深化
把總書記的要求與四川實際相結合,全方位找短板、議對策、明舉措,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
5月末,首趟宜賓至欽州集裝箱班列從宜賓北站駛出,一路南下抵達廣西欽州港,再經由香港、馬來西亞轉机至日本、南韓、迪拜、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地。從宜賓到欽州,連通“川—桂—港(馬)”,這條當地幹部群眾之前從未想過的線路,“意外”成為四川南向出海最便捷的通道。
同樣是新線路。6月21日,達州市與重慶市萬州區簽署行動計劃,將共同打造“達州—萬州—長三角”鐵公水多式聯運物流體系,助力四川借道萬州深水港,打通東向出川通江達海大通道。達州和萬州間將誕生的一條全新高速鐵路,也將成為破解四川高速鐵路出川瓶頸的一個關鍵舉措。
一條條新線路的背後,正是“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中淬煉出的一個個新思路。
對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四川篇”深化省情認識,緊扣省委提出的事關治蜀興川全局的“六個重大問題”,各地各部門結合自身實際,深入找問題、議對策、明舉措。
“樂山八問”“甜城十問”“果州十二問”……一個個問號拋出,背後是對省情市情縣情的最新求解。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活動開展以來,堅持問題導向,著眼發展“找問題”,成為全省上下一縷新風。
活動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透露,4月底舉辦的全省縣(市、區)委書記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培訓班上,對縣委書記們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縣委書記們的“答卷”,滿滿都是對問題的思考和分析。
不回避、不遮掩、不護短、不怕醜,敢説的背後,折射一心求變的急迫之情。
“我們今天專門找問題、談對策,‘穿靴戴帽’的內容就不要談了。”近日,宜賓市舉行了一場關於推進地方人大工作創新發展的討論會,聽到大家“按慣例”地彙報,市委負責同志直接打斷,要求每個人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如今,“基層調研只談問題、座談研究只談對策、制發文件只談幹貨”工作方法,已在全市推開。
在對比中找問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省情得以客觀呈現——
直擊四川發展現實,“大而不強”特徵明顯:近年來,四川經濟總量排名靠前,穩定在全國第6位。但對比數值,“穩”的形勢卻不容過分樂觀。“標兵在前,追兵逼近。”
“工業發展不足,也是我省重要省情。”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以來,省經濟和資訊化委組織多個調研組,分産業、分地域系統“摸家底”。調研結果顯示:近5年來我省工業年均增速達9%,領先全國10個經濟大省。但看絕對量,四川工業增加值排名全國第10位,工業佔GDP比重低於其他經濟大省。
地處西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四川表現得更為明顯。省統計局的調研報告用數據説話:以發展不平衡為例,2017年,全省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僅為全國水準的84.4%和91%,二三産業佔比分別低於全國1.8個、1.9個百分點……
在對標中尋對策,不少部門和地方積極“走出去”,找答案、謀合作——
省國資委將同為西部省份的廣西作為第一站。從經濟總量看,四川超過廣西,但國資國企發展卻差距明顯:去年,廣西區屬國企資産總額1.3萬億元,是2012年的2.2倍;四川省屬國企資産總額9951億元,僅為2012年的1.9倍。正視差距、尋求出路、謀求合作,6月25日,四川、廣西國資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其間,四川省商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廣西物資集團總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展開全方位合作,探索推動四川物流出海新通道建設;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計劃利用優勢資源為廣西定製品牌酒,助力廣西破解名酒品牌缺乏等難題。
成都高新區在對標頂尖科技園區中提出追趕目標,要“像矽谷一樣誕生領軍企業”。“我們有55家瞪羚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九位,只有北京中關村的8.5%,上海張江的20%。”“如果在全球範圍內比,我們敢不敢説依然具有競爭力?”……
“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中,類似的尖銳反思與追問不斷。看國外,美國矽谷始終牢牢把握技術和産業發展方向,以每年2至3家的速度誕生世界級企業;看國內,深圳南山區擁有完善的産業生態圈,不到200平方公里土地上,上市公司聚集度居全國之首。有差距,如何追趕?吸取先進經驗,成都高新區明確提出,進一步優化配置人才、土地、資金等資源,圍繞産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培育發展新動能。
6月26日下午,江口沉銀——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盛大開啟,這是國家博物館全國考古發現系列展的首個展覽,吸引了大批觀眾前來觀展。主辦方坦言,“國博每年觀眾超過800萬人次,赴國博開展,對於四川、對於巴蜀文化走出去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推動巴蜀文化興盛,讓“文化川軍”更加響亮,全省宣傳文化系統多措並舉:打造古蜀文明、三國文化、歷史名人等對外文化交流名片,策劃開展古蜀文明走出去、天府四川海外行、“體驗中國:發現最美四川”等文化活動,不斷提升巴蜀文化的影響力。
在對話中明舉措,通過“請進來”等方式,一系列舉措醞釀出臺——
發展是否充分,新動能是一項重要指標。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僅佔規模以上工業的12.2%;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54%,低於全國4個百分點;科技成果轉化率25%左右,低於全國5個百分點……挑戰當前,全省科技系統在“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中邀請中央在川單位等多方力量,針對問題建言獻策。截至目前,省科技廳已召開專題座談會6次,先後走訪了20余家高校院所,赴浙江、湖南、安徽、上海等省市及省內廣元、廣安、雅安等地開展調研,初步形成了關於創新産出、成果轉化等多方面的問題分析與建議。下一步,將推動調研成果及時轉化運用,為解決科研人員中長期激勵、科技和産業進一步結合等共性問題提出可行方案,加快推進創新驅動發展。
面向未來謀長遠的良策,一條條梳理吸納;立足當下可操作的建議,一項項立即落實。
6月22日,省經濟和資訊化委、雅安市和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在成都簽訂三方合作協議,攜手共推雅安佈局綠色載能産業,力爭將雅安打造成全省綠色載能産業發展示範基地,探索將四川清潔能源優勢加速轉化為經濟優勢。事實上,該項合作從動議、調研到落地,只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三方負責人不約而同地表示,“快”,就是全省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凝心聚力的具體體現。
時間是最偉大的書寫者,忠實記錄奮進者的步伐。隨著“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持續推進,新起點上的治蜀興川方略不斷深化,更深入、更系統、更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