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底,我省成都市等4個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的15項試驗成果已轉化為中央相關文件的政策舉措,試驗成果轉化數量居全國第一位。這是記者4月5日從原農業部日前下發的《關於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改革試驗區改革試驗成果轉化情況的通報》中了解到的。
2011年底,原農業部會同相關部門批復在全國建立首批24個農村改革試驗區,啟動新一輪農村改革試驗。2014年,增設第二批34個農村改革試驗區。兩批試驗區試驗內容涵蓋我國農村改革的各主要領域,基本形成比較完備的改革試驗工作體系。
我省成都市、內江市市中區、巴中市巴州區、眉山市彭山區進入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獲批數量在第二批中居全國之首。4個農村改革試驗區獲批承擔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等14個改革試驗任務。其中,成都市承擔7項,是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分擔任務最多的地區之一。
原農業部梳理匯總的《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改革試驗區改革試驗成果轉化清單》顯示,截至2017年底,農村改革試驗區已有涉及68項試驗內容的84項試驗成果被68件政策文件、法律法規等吸收或在其制定出臺過程中産生重要影響,包括中共中央文件、法律修正案(草案)、國務院文件、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文件、行業文件、地方性法規及地方文件等。
2014年以來,我省4個農村改革試驗區緊扣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先行先試,取得階段性成效。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農業支援保護制度改革、農村金融制度改革、完善鄉村治理機制改革5個方面的15項試驗成果轉化為中央相關文件政策舉措。如內江市市中區“制定進城落戶農民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相應的條件審核、退地程式、補償標準、資金籌措等頒發,探索採取集體經濟組織自籌、金融機構擔保融資、承接業主支付租金、鄉鎮財政借支、縣級財政補助等多種途徑相結合的方式,建立農村權益退出收儲資金”,被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吸收並轉化為“允許地方多渠道籌集資金,按規定用於村集體對進城落戶農民自願退出承包地、宅基地”政策;成都市“完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新型村級治理機制,激發社會組織活力”,被《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吸收;巴中市巴州區“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評級授信,提供免抵押、免擔保的信用貸款,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的金融扶貧服務網路,探索‘扶貧産業協會+扶貧産業基金+合作社’、財政資金引導扶貧信貸投放等發展模式”,被吸納進《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此外,還有6項試驗成果轉化為省委一號文件、《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十大行動方案》等省級文件政策舉措。
在積極承擔國家批復時賦予的試驗任務外,我省4個農村改革試驗區每年還按自主申報、省級審核、國家批復要求,不斷拓展新的試驗內容,如成都今年增加了探索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制度、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等5項試驗任務;眉山市彭山區新增盤活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方式、創新鄉村人才激勵和培育引用使用機制等5項任務。4個農村改革試驗區今年共新增16項試驗任務。
2016年,我省還出臺方案,確定包括4個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區在內的21個省級農村改革綜合試驗區,明確除中央明確未經授權不準試點的改革內容外,所有改革項目都可以在農村改革綜合試驗區試點,並聚焦提升改革系統性探索經驗,為現行法律法規的立改廢釋提供實踐依據,為全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探索新途徑。這是我省率先在全國推出的又一項重要農村改革舉措。(顏斯睿 記者 李淼 龐峰偉)
原標題:15項試驗成果轉化為中央相關文件政策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