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熊筱偉
全球下一代智慧手機觸控技術,有望在四川誕生。
12月22日上午10點,徐同炤接過同事遞來的iPhone X,“你看,正面是全面屏,傳統技術在上面做不了指紋識別。在四川,我們要做出來。”這位全球觸控産業巨頭、蘋果公司觸控傳感元器件主要供貨商——業成科技負責人當天宣佈,公司唯一的全球研發中心落戶四川。
這不僅關乎前沿技術的誕生。對業成科技來説,能否保持行業領先,根本取決於科技創新的驅動力;對四川來説,在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時期,能否闖過轉型升級這道關口,構建起現代化經濟體系,根本上亦取決於創新能否成為主動力。
這是新時代的要求,也是四川的實踐。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省委省政府堅定不移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方位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加速釋放創新引領發展動力。這一年,四川加速由要素驅動為主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
新的動力在蓄積——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綜合科技創新水準指數全國排名為20年來最高
12月11日,發生在英國的一件“小事”吸引全球關注。
當天,英國布拉德韋爾B核電站啟動廠址適應性階段地質勘探工作,朝項目開發建設邁出關鍵一步。該項目將採用中國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標誌著我國自主核電技術首次進入發達國家市場。
很少人知道,四川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今年11月,“華龍一號”核能汽輪發電機在川研製成功;12月,核電低壓轉子在川研製成功……關鍵技術難題不斷在川突破,確保了項目順利推進。
技術突破的喜悅,縈繞著四川即將過去的這一年。前11月全省專利授權逾5萬件,“抑制血管新生的融合蛋白質及其用途”等22項專利獲第十九屆中國專利獎,數量創歷史新高;大容量超臨界鍋爐、奈米膜層新材料、氫燃料電池等關鍵技術研發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技術只是結果。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省委書記王東明強調,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出全面創新改革“一號工程”,激發科技創新“第一動力”,用好創新人才“第一資源”,構建動力轉換接續、發展提質升級的新格局。
這一年,四川發力源頭供給,優化高新技術的戰略佈局。圍繞全省産業發展重大需求,四川啟動實施了資訊安全與積體電路、生物技術與醫藥等重大科技專項。截至目前,已啟動283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投入財政科技經費9億元,引導社會投入34.5億元。
這一年,四川發力創新平臺,為科技創新提供戰略支撐。今年我省獲批進入國家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已建和在建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數量達到7個,佔全國五分之一;全省已建成科技創新平臺逾1300個,其中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逾130個。
根據科技部近日發佈的《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16-2017》,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中,今年四川綜合科技創新水準指數排名同比上升1位至第11位,為20年來最高排名。在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藍定香看來,四川自主創新能力的顯著提升,為未來經濟發展積蓄起強勁動力。
新的紅利在釋放——“深度”與“廣度”結合破除創新體制機制障礙,首批21條創新改革舉措在全省推廣
釋放和激發創新潛能,如果説自主創新能力決定了它“能還是不能”,那麼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則決定了其過程“順還是不順”。
過去一年多來,四川作為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全力抓好全面創新改革試驗“9張清單”落實,在破解創新驅動發展體制機制“瓶頸”方面成績斐然。國務院在全國推廣全面創新改革試驗13條經驗,其中8條由四川總結提煉。
試點經驗的取得,更多依靠試點單位和地區先行先試。對四川而言,點位突破,如何推廣轉化為全局的改革紅利?
細心的人注意到,今年以來,成都高投盈創動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屢屢走出成都,參股市州金融服務平臺。以投資為紐帶,我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經驗之一——盈創動力科技金融服務模式,也由此在市州落地生根。遂寧市工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任順明介紹,這極大地幫助當地撬動了市場力量對中小微科技企業的金融扶持。
重試點亦重推廣,改革試點的“星火”,迅速在全省形成“燎原之勢”。今年我省首批篩選出21條比較成熟的創新改革舉措,帶動全省逐步進入創新驅動發展軌道。
“由點及面”的同時,四川亦加速向“縱深推進”——大力完善並深化既有改革試點,進一步破除制約全社會創新潛能釋放的體制機制障礙和制度藩籬。
今年以來,四川對“9張清單”進行了動態調整完善,已完成的任務及時清理,補充新鮮血液;不適宜繼續試點的,及時終止。在此基礎上,四川圍繞軍民融合等重點任務繼續大膽探索:全國首家軍民融合科技支行在綿陽誕生;天府股權交易中心開設軍民融合特色板塊;全國首個專利、商標、版權“三合一”的智慧財産權綜合管理機構宣告成立……截至目前,國家授權30項改革任務已完成15項,9項取得重大進展。
“深度”與“廣度”結合,改革紅利在48.6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充分涌流、不斷釋放。一度“兩張皮”的軍工和民企,正加快形成軍民融合優勢産業集群。航空發動機研發中心、積體電路研發與産業化基地等軍民融合重大項目開工建設。10大軍民融合産業基地和軍民融合技改升級項目已分別累計完成投資逾400億元、300億元。
新的態勢在形成——科技與經濟融通發展態勢日趨明顯,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預計達54%
一度“冷清”的技術市場,火了。看數量,今年前11月,全省登記技術逾8500項,同比增長近20%,技術合同登記金額逾200億元,同比保持了兩位數增長;看平臺,“國字頭”技術轉移平臺——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核心聚集區今年正式啟用。全省僅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就達22家,位居全國前列。
技術市場火熱與否,往往折射出一個地區科技與經濟結合的程度。而只有兩者的緊密結合,科技才能最大程度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強調,要大力推進成果轉化,強化創新創業孵化,促進科技經濟深度融合。
過去這一年,四川加速科技同經濟對接,逐步構建起科技經濟結合發展新格局。
新格局中,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得到重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體系加速構建;政府職能則轉向創新服務管理。過去一年來,政府著力推動“供需”對接,舉辦第五屆綿陽科博會,簽約1114億元;設立省科技成果轉化投資引導基金;全省舉辦成果對接推介活動300余場次。
新格局中,人才轉化成果熱情得到激發。我省《激勵科技人員創新創業十六條政策》《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援辦法》等突破性政策文件今年在全川落地落實,鼓勵科技人員離崗創新創業,擴大企事業單位薪酬分配自主權,提高科技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形成全鏈條全要素政策支撐。
回顧這一年,科技與經濟融通發展態勢日趨明顯,經濟轉型發展新動能日趨清晰——
科技與經濟結合,加速帶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前11月,我省累計完成技術改造投資逾6300億元,同比增長15.5%,已連續7個月保持兩位數以上較快增長勢頭。食品飲料、油氣化工等傳統産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科技與經濟結合,加速帶動新經濟新業態形成。今年以來,分享經濟、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綠色經濟、創意經濟和智造經濟等新經濟業態不斷涌現。格羅方德晶圓製造基地、紫光IC國際城、京東方6代線等一批新興産業重點項目建設加快。
四川高新技術産業實現總産值預計達1.8萬億元,同比增長9.1%。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預計達54%。創新驅動發展,2017年四川轉型發展新動能正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