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等外部環境,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中國經濟穩中求進的2017年,四川交出了一張怎樣的經濟答卷?今日起,本報推出“2017年四川經濟發展專稿”系列報道。敬請垂注。□本報記者梁現瑞
“快看,好穩!”12月24日9時04分,一列動車組從成都火車東站出發,沿著西成高鐵一路向北飛馳而去。車過劍門關,車廂內,有旅客拿出硬幣,豎在座位前的小桌板上,測試列車的穩定性。
西成高鐵上的動車組是四川經濟的一個縮影。面對起伏不定的外部環境,它策馬如飛卻又穩如泰山,在穿越重重障礙後,奔向更加廣闊的時空。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省委省政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科學決策、真抓實幹,全省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準,2017年交出一張靚麗的答卷。
一種態勢不斷確立:總體穩定,穩中有進
8.2%、8.2%和8.1%——這三個數字分別是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省地區生産總值(GDP)的同比增速。除第三季度因受酷熱天氣、“8·8”九寨溝地震等因素影響,個別指標出現小幅回落外,全省經濟總體呈穩定增長態勢。
放寬視野,在縱橫比較中,這種總體穩定、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運作態勢更加明顯。
縱向看,去年前三季度的數據分別為7.4%、7.5%和7.5%,今年前三季度較去年同期增速分別提升0.8%、0.7%和0.6%;橫向看,全國第三季度GDP增速為6.9%,四川比全國平均水準高1.2個百分點。
“四川經濟正平穩度過增速換擋期。”有觀察人士如此分析。
穩,不僅是經濟增速,也是全省經濟的總體表現。
就業穩,人心安。截至9月末,全省城鄉就業總量為487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萬人,其中城鎮新增就業已提前3個月完成全年目標。
收入穩,荷包鼓。前三季度,全省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9036元,同比增長9.3%;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2855元,同比增長8.4%。
物價穩,獲得多。前11月,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1.4%,漲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漲幅連續10個月低於2%。
在經濟總體穩定的同時,全省經濟結構、産業結構、投資結構、新舊動能轉換方面都取得可喜進展。
經濟結構調整有進:前三季度,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持續升高,三次産業佔比為12.3:38.7:49。
新舊動能轉換有進:傳統存量和新動能對工業增長的貢獻去年底首次實現“平分秋色”的基礎上,今年前三季度,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高至52%,航空、航太器及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9%。綠色能源方面,生物發電、風電等新能源增勢迅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進:前三季度,全省原煤産量下降13.8%,成品鋼材産量下降3.4%,鋼鐵行業由去年同期虧損轉為盈利。
一種路徑更加清晰:穩中求進,以進促穩
品讀今年以來全省經濟數據,一個細節值得關注:在GDP逐步企穩回升、穩中有進的總體態勢下,全省投資增速儘管高於全國,但較去年同期略有回落。
這對於一個西部內陸省份來説,不同尋常:缺少強大的出口支撐,消費能力一般,長期以來,投資是支撐四川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如今,這臺引擎所發揮的動能略有調整,整個“四川號”列車卻能夠穩中有進,為什麼?
去年底召開的省委經濟工作會上,省委書記王東明明確,始終保持專注發展、轉型發展戰略定力,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自覺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定不移實施“三大發展戰略”,突出全面創新改革“一號工程”,突出脫貧攻堅“頭等大事”,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不是消極地強力維穩,也不是通過傳統的方式去保穩,而是以進促穩,在轉方式調結構的過程中推動新舊動能的成功轉換,實現全省經濟穩中有進。”省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王小剛如此解讀。
今年1月,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在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抓好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和國家級天府新區建設,抓好有利於促進發展、維護公平正義、改善民生、激發創造性積極性的改革,以改革創新的“一子落”帶動發展棋局的“全盤活”。
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營造新生態,拓展新空間,四川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穩中求進,以進促穩。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培育新動能。10月,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産線提前量産。作為中國首條全柔性AMOLED生産線,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産線的投産,不僅一舉打破南韓在這一領域的壟斷地位,同時也將為四川經濟注入新動能。
不止京東方。今年2月,總投資逾90億美元的格羅方德晶圓項目佈局成都,並將建設全球首條22奈米FD-SOI先進工藝12英寸晶圓代工生産線,帶動提升四川積體電路産業整體發展水準。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省出臺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35條舉措。
受此激勵,12月18日,在經過600多天的漫長停牌及艱難重塑,川化股份恢復上市,重現生機。
無獨有偶,同樣是長期飽受虧損之苦的攀鋼集團,2017年以來,實現連續8個月盈利,終結了連續6年虧損的局面,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營造新生態。今年4月,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截至11月底,自由貿易試驗區內新設企業1.95萬家,註冊資本超過2700億元,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76家。
“雙創”深入開展,創新創業生態不斷優化。市場主體規模繼續快速增長,截至9月底,全省實有各類市場主體475萬戶,較去年底新增近50萬戶。
加大對外開放力度,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科博會、第二屆西博會進出口商品展暨國際投資大會等開放平臺加速拓展四川發展新空間。深度融入“一帶一路”, 今年以來,四川繼續多向進發,如今每個月,都有數十輛卡車把“川字號”水果送上俄羅斯餐桌,夾江蔬菜馳騁高速南下港澳,蒲江柑橘乘船駛向新加坡,龍泉驛水蜜桃打“飛的”闖歐洲……
一種方向逐步明朗:進中登高,進中向好
12月24日,“鯤龍”AG600在珠海成功首飛。這是當今世界在研的最大一款水陸兩棲飛機,其通信導航系統,由位於四川的中電科航空電子有限公司研製。“四川造”再次助力我國大飛機事業。
同一天,又一爐航空發動機專用的單晶葉片在成都市西南的成都航宇超合金技術有限公司的車間內出爐。
如果説航空發動機是工業生産領域的王冠,那麼單晶葉片就是王冠上最珍貴的那顆寶石。此前,這項技術一直為西方少數幾個國家壟斷,如今,“四川造”單晶葉片的誕生,為這一歷史畫上句點。
頻頻亮相的“四川造”宣示:作為西部內陸的四川,在經濟保持8%以上的中高速增長的同時,整個産業結構、經濟發展水準等,正闊步邁向中高端。
邁向中高端水準,新興産業不斷發展壯大。今年以來,全省繼續把培育壯大七大優勢産業、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五大高端成長型産業、五大新興先導型服務業等“雙七雙五”産業作為主攻方向,強力推進。清華紫光IC國際城等一批重大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四川,九華圓通無線電監測控制系統研發生産第6代AMOLED(柔性)面板生産線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建設。
邁向中高端水準,傳統産業技術改造升級不斷加快。以生産自動化、管理資訊化、流程綠色化、製造智慧化為主攻方向,今年以來,全省加快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預計全省全年工業投資達9000億元,技術改造投資達6500億元。全年電子資訊、裝備製造産業規模有望分別達7000億元和6000億元。
邁向中高端水準,品質不斷提升。今年4月,省政府與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在成都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推進四川品質強省建設。今年以來,全省制定出臺開展品質對標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發佈第三批7種産品的先進指標體系。制定發佈製造業企業品質信用等級評價地方標準,培訓企業首席品質官400多人,90余戶企業獲批成為全國“2017年品牌培育試點企業”。
邁向中高端水準,效益不斷提升。前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4.7%,實現利潤總額1668.7億元,增長21%,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3.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41個大類行業全部實現盈利。另一方面,前11月,全省環境空氣品質總體改善,PM10平均濃度同比下降9.1%,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0.8%,優良天數率84.3%,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
穩中求進,邁向“雙中高”。這,就是四川經濟發展的2017年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