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頭條 > 正文 more>>

“6·24”茂縣疊溪鎮新磨村山體高位垮塌災害搶險救災72小時記

時間:2017-06-27 09:23:39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張林

生命至上 鏖戰疊溪

——“6·24”茂縣疊溪鎮新磨村山體高位垮塌災害搶險救災72小時記

  2017年6月24日5時45分,阿壩州茂縣疊溪鎮新磨村的清晨,被垮塌的富貴山擊碎。短短100秒時間,特大滑坡呼嘯著衝向山腳的新村組。

  東經103.7度、北緯32.1度,災害發生地,那個盛産花椒和李子的美麗村莊,遭遇重創。截至26日23時,“6·24”茂縣疊溪鎮新磨村山體高位垮塌災害共造成10人遇難、93人失聯、3人受傷。

  災害發生後的72小時,是最關鍵的“黃金搜救時間”。

  在令人牽腸挂肚的“黃金72小時”裏,從阿壩、從成都、從雅安、從德陽……3200多名救援力量和150多輛機具車輛火速馳援;從白天到黑夜,喊話、探測、撬石、挖拋,搜救一刻不停;送水、送飯、參與搜救和安置,當地群眾守望相助。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組織搜救被埋人員,盡最大努力減少人員傷亡、防範次生災害發生,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有力指導了這場把生命擺在首位、分秒必爭的搶險救災。

  從中央到四川,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貫穿搜救和安置始終,一村告急,八方馳援

  6月,正是地處川西大山深處的新磨村一年中最美好的時節,群山翠綠,瓜果飄香,村子門口的一片草海,鮮花盛開。然而,三天前那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這一切都消失了。

  巨大的滑坡體,呈扇面將村組埋沒,將道路埋沒,將河道埋沒。滾石纍纍,人在隨處可見的巨石面前,小若蟻卵。趕到的人們,來不及哭泣,自救與救援立即展開。

  生死競速,人命關天。很快,100余人被掩埋的突發災害消息,上報到縣、州、省,直至黨中央。

  災害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立即作出重要指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要求全力組織搜救,盡力減少人員傷亡,並抓緊排查周邊地質災害隱患,儘快轉移受威脅群眾,防止發生次生災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也對搶險救援工作作出批示。

  受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委派,國務委員王勇代表黨中央、國務院,率國務院工作組緊急趕赴茂縣,指導應急救援和善後安置工作。

  災情就是命令,歷經多次重大自然災害檢驗和完善的四川綜合減災救災應急指揮體系運轉,省、州、縣立即啟動特大地災一級響應和應急預案。

  省委書記王東明第一時間作出指示,要求立即調動救援力量,千方百計搶救人員生命,同時注意防範次生災害。

  24日中午12時許,王東明和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到達山體垮塌災害現場,實地察看災情,之後幾天始終堅持在一線調度指揮。王東明強調,要以搶救生命為第一要務。搶險救災指揮部就在現場成立。

  實際上,災害發生後,隨著省委、省政府一聲令下,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已經展開。

  6時15分,茂縣消防中隊接到群眾報警,立即出動4車18人前往救援。7時許,當地交通部門搶險人員抵達災害現場,清理出一條通車便道。

  向著茂縣,公安、武警、消防、民兵等救援力量,疾馳,再疾馳。西部戰區的運輸直升機搭乘醫療隊員緊急升空。

  從成都通往茂縣災害現場的道路,有220多公里,無論是救援力量集結還是轉運傷員,都需要一條能夠快速抵達的“生命通道”。

  8時30分,成灌、都汶、成都繞城高速啟動應急機制,開啟救援通道,確保救援車輛快捷、免費通行。阿壩州對途經茂縣的國道213全線啟動管控,在汶川、松潘、黑水設置遠端分流管制點,社會車輛被提前分流,最大限度確保主線暢行無阻。

  村民喬大帥一家三口獲救了,被崩塌碎屑流追著跑的他們,遇到了及時趕到的救援人員。他們被送至茂縣人民醫院救治,隨後又轉院到成都治療。

  24日當天,從全省各地馳援的龐大救援力量,集結在狹窄的作業空間中,爭分奪秒開展搜救。

  從白天到黑夜,不拋棄、不放棄、不言棄的信念鼓舞搜救行動,只要有一絲希望,就要付出百倍努力

  “老鄉,在不在,回個話嘛!”25日12時30分,救援現場,一個救援隊員趴下身子,把頭伸進一個石縫,扯起嗓子吼起來。

  在這之前,生命探測儀發現,這個地方下面有生命跡象,隨即,幾十名救援隊員和多臺機械趕到現場,緊急馳援,一邊挖,一邊探,再挖,再探……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很快,三個小時過去了,午飯時間到了,但救援沒有停止,一批隊伍疲憊了,另外一支隊伍馬上接替,繼續開挖,絕不放棄。

  地質災害的救援是世界性難題,而新磨村這次災害救援更是難上加難。巨大的滑坡體最大落差約為1600米,平面滑動距離2500米至3000米。有地質專家分析,滑坡垮塌體巨大,衝擊速度快,瞬間摧毀力度強,救援很難創造生命奇跡。

  “搶抓黃金時間,搶抓一分一秒,千方百計、全力以赴搜救。”省搶險救災指揮部態度堅定。西部戰區前進指揮組明確:“救災需要什麼,戰區就全力以赴投入什麼。”所有救援隊員亦誓言錚錚:“一線希望,百倍努力。”

  天空雨飄個不停,上方石不斷滾落,腳下河越衝越寬。黯然失色的滑坡體上,鮮紅的旗幟、橘色的救援隊服,帶來大災之後的希望色彩。

  “還有人沒得?”救援隊沿著松坪河一字散開,為了得到被掩埋者的回應,他們一邊敲打地面的碎石塊,一邊用力高喊,喊聲此起彼伏。

  省測繪地理資訊局測繪的災後影像圖顯示,掩埋區最深有40米,這相當於十多層樓高。在這麼厚的覆蓋體下發現生命信號並不容易,隨著消防官兵和武警陸續趕到,更多的生命探測儀和搜救犬投入救援。

  曾被滑坡阻斷2公里的松坪河,衝破雍塞體,雖減輕了風險,但也為過河搜救製造了難度。消防官兵最初靠手拉手蹚過冰冷的河水,後又搭設繩橋,運送人員、裝備,確保了搜救無死角。

  24日14時,救援隊在村子南側發現生命信號。救援隊停下挖掘機,轉而用鎬頭和手去刨開泥土。3個小時後,他們悲痛地把一對夫妻的遺體輕輕抬出。

  夜幕漸漸降臨。17時20分,救援現場點亮了第一盞應急照明燈,隨後在20時8組臨時照明設備全部通電。

  一刻不停,晝夜不息。不時有疑似生命信號發現,不時信號又弱了下去。都江堰藍天救援隊協調官李想太明白這意味著什麼:隨著時間流逝,被掩埋者的體溫越來越低,在熱成像儀上的顯示也越來越弱,直至消失。

  與死神賽跑,只能更快。“不放棄任何一個可能。”德陽、綿陽兩地消防官兵跟隨一個疑似生命信號搜救了5個多小時,但最後信號消失了。遇難者親屬主動請求放棄挖掘,一位消防官兵愧疚地説:“對不起了,老鄉。”

  “我恨我自己只有一雙手!”一米八的德陽消防隊員陳樸急出了眼淚。抹去眼淚,他又趕到下一個作業點繼續搜尋。

  災後第三個夜晚再度降臨,連續作戰的疲累,讓救援者們不斷透支的體力逼近極限。然而,心裏裝著“黃金72小時”,他們不言放棄。

  夜色之下,搜救繼續。

  從搜救到安置,應對有策、公開透明的救災體系高效運轉,全力保障生命安全,既科學施救,也安全施救

  從24日中午開始,在通往新磨村滑坡體的路口,幾十個武警手拉手站成一排,凡不是專業救援隊伍的,一律不予放行,25日,這樣的身份篩查更加嚴格。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在李想看來,這正好體現了科學救援的精神。

  新磨村災害現場地質狀況複雜,滑坡體覆蓋範圍廣,山腳下是堰塞湖漫出後形成的小河,頭頂是坍塌後暴露出來的陡峭崖壁。

  既要搜救生命,又要安置避險群眾,還要護送外地遊客離開,同時還不能發生二次傷害,多重任務交織,搶險救援如何才能做到有序?

  24日,四川成立了救災前線指揮部,在此基礎上,根據工作需要,省委省政府又于24日晚成立搶險救災指揮部,下設現場救援組、醫療救護組、交通保暢組、轉移排除組、群眾工作組、資訊宣傳組、失聯人員排查組、保障重建組等8個工作組,各組各司其職,相互配合。

  在眾多專業救援隊伍中,由新磨村村民組成的“救援協助隊”顯得很特別,25日開始,他們正式進入現場作業。

  他們多數因在外務工、求學躲過災害。“我哥家就在這裡,對到對面山上那棵樹。現在的河道就是以前我家的菜園子。”25日上午9時,老家就在村子中央的茍軍,一絲不茍地指導著武警水電部隊的司機操作挖掘機。

  憑著記憶,他拿出筆,畫出了周邊五戶人家的房屋分佈圖,北邊顏家、南邊的張家,都是十米寬的住宅,房屋全連在一起……擦乾眼淚的回鄉者們,為救援隊定位滑坡體下的民房提供更準確的嚮導。

  這支隊伍的出現,與一種名為“網路化作業,分坡段救援”的搜救模式密切相關。從6月25日開始,滑坡體被先期劃分為十個網格,各個救援團隊分兵把守,又相互協作。

  當天中午,不到四個小時,武警水電三總隊的三個小分隊分別完成各自區域的搜救作業。轉移之際,總隊長梁建忠在對應的三個網格點後面畫上圈,並讓戰士們在完成作業區做上記號。他説,“這樣不會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也能消除搜救死角。”

  紅外線成像儀、聲波探測儀、雷達探測儀等科技設備和手段在救援中得到應用,一平方公里至少44台生命探測儀。三個小時的發掘,先後五次探測,紅外生命探測儀、雷達生命探測儀輪番上陣,埋藏深度從7.6米降至兩米……25日中午,搜救人員在松坪河的東南側,渴望創造奇跡。搜救人員説,有了先進的技術,搜救工作如虎添翼。

  25日16時,6架測量型無人機通過航拍影像解譯災情,26日清晨,又有一架擁有8個螺旋槳的巨型無人機升空,其能繪製出釐米級精度的滑坡體三維模型,為科學組織救援提供依據。

  科學施救,也要安全施救。面對現場不時發生滾石的狀況,省委省政府反覆強調,堅決避免因次生地質災害導致現場救援力量傷亡。

  國內安監系統唯一的邊坡雷達探測儀運抵茂縣。它可以遠距離測量山體表面的細小位移和變形,一旦有再次坍塌前兆,它可迅速監測出並在幾秒鐘內發出警示,提醒在場救援人員儘快撤離。

  154名滯留遊客牽掛人心,制約他們撤離的因素是路。24日22點30分,在現場交通搶險隊伍共同努力下,長約2.4公里的便道初步打通。25日15時,154名滯留遊客在阿壩軍分區和當地民兵護送下,徒步穿越塌方區,後經大巴擺渡到松坪溝景區入口,踏上回家路。

  此次搶險救援中,及時準確、公開透明地發佈權威資訊,令輿論普遍稱讚。

  截至26日晚,省政府新聞辦在救災一線舉行的新聞發佈會已進行了七場,及時回應各界關切。

  此次滑坡的原因是什麼、與“5·12”汶川特大地震是否有關、村莊為什麼沒有搬遷、未來是否還存在隱患?針對這些熱點問題,第六場新聞發佈會邀請到國土資源部專家現場答疑。

  阿壩州公佈了118名失聯人員的名單和“尋親熱線”,這一舉動既回應了公眾關切,又加快了核實資訊的進程。

  “名單上的兩兄妹還活著”“5人進山採藥倖免于難”……類似的資訊不斷傳出,溫暖了公眾,也為救援注入了精神動力。截至26日23時,118名失聯人員中有15人確認安全。

  從黨員到鄉親,挺身而出、守望相助,傳遞不屈不撓、戰勝災難的堅定信念,黨群同心,並肩前行

  “我是黨員,必須站出來。”災難中,新磨村黨支部書記茍白剛不幸失聯。村子遭遇大難的同時,也失去了主心骨。

  新磨村會不會就此倒下去?危難關頭,不是沒有懷疑。

  消除質疑,關鍵時刻,有著17年黨齡的新磨村原村支書顏順倫接過重擔,臨危受命擔任臨時村支書。

  24日22時,剛剛忙完救援現場的事情,不顧勞累,顏順倫緊急趕往距離村子10公里外的疊溪鎮中心小學,那裏,安置著86個受災村民。

  天空一片漆黑,又遇到堵車,顏順倫只有下車步行,一路小跑,一到學校,他馬上來到村民中間,見到書記來了,驚慌未定的村民紛紛圍上來。

  隨後,在顏順倫倡議下,幾個青壯年村民組成了“救援協助隊”,一些婦女被安排起來做飯,打掃衛生,先前還鬧鬨哄的安置點裏頓時有了新氣象。

  一個黨員就是一支火炬,照亮了新磨村的救援和安置工作。在安置點參與接待安置的黨員幹部及志願者達到100人,幾乎為每個受災群眾提供黨員幹部一對一服務。

  黨旗揮向哪,黨員就向哪奮勇向前。松潘縣鎮坪鄉專武部部長趙繼菲帶了28個民兵前來,黨員民兵紛紛請纓,45歲的朱永春早已不是民兵,但他説自己經驗豐富,必須去。

  在“黃金72小時”裏,那些連夜挑燈鏖戰的場面,令人動容。許多人不知道,黨員幹部衝鋒在前、生猛如虎,一旦換下來休息,許多人坐著就睡著了,和衣而眠。

  新磨村遇難者、失聯者的親屬,也擦乾眼淚,以堅韌與剛強向災難宣戰。王斌的大舅、表叔等親戚被掩埋,他沒有去現場救援,而是堅守在工作一線。他是茂縣交警大隊的一名協警,“只有把交通疏導好,才能讓更多的救援隊伍進入現場,爭取到生還的機會。”

  19歲戰士王昊的父母等14名親人失聯,他從東部戰區某旅連夜趕回家鄉,他擦乾眼淚,向茂縣武裝部申請加入到民兵救援隊伍。還有茂縣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王運江,失去5名至親,卻一直奮戰在災區醫療一線。

  榜樣的行動,是最好的感召。

  茂縣的群眾也紛紛行動起來。救援現場起初挖掘設備缺乏,臨近的白蠟村村民開著挖掘機支援,距離事發地不遠的成蘭鐵路建設單位,攜帶數十輛裝載機、挖掘機等大型機械疾馳增援。人人都想出份力,到25日,213國道石大關鄉段,大小不一、型號多樣的挖掘機排成了蜿蜒數公里的“橘色長龍”。

  擔心救援隊伍和受災群眾吃不上飯,周邊鄉鎮許多村民步行十幾公里來到新磨村。送早飯的村民,早上4點就起床準備,為的是在7點之前送到救援現場。

  茂縣太平鄉與新磨村相隔20公里,送飯的熊大姐説:“汶川大地震的時候,他們來幫我們,這一次我們也想出點力。”

  從緊急救災到安置乃至重建,新磨村的路才剛剛開始。顏順倫安慰村民,“這麼多人關心我們,我們更要自立自強,團結起來,戰勝災難。”記者 張守帥 梁現瑞 張立東 王成棟

圖片新聞
一週圖集精選 | 圖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