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滾動

時評:路網密織,“米”字形高鐵“向春行”

2025-03-06 14:59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在晨曦初露的鄭州東站,復興號列車如銀龍般穿梭。而今,一張以鄭州為中心、輻射八方的交通藍圖已變為現實。交通網路持續“密織”,中原大地基礎設施的高效互聯互通,成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血脈經絡”,為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米”字形高鐵網的形成,極大地提升了河南的區位交通優勢。高鐵的快速發展,縮短的是城市間的時空距離,更促進了人員、物資、資訊的快速流動。以鄭州為中心,通達全國主要經濟區的“12345”高鐵交通圈,讓中原大地成為了連接東西、貫通南北的重要樞紐。

高鐵+快遞,物流變革的縮影,市場活力的釋放。近年來,在“米”字形高鐵網的牽引下,河南大力發展高鐵經濟,推動了物流行業的深刻變革。比如,鄭渝高鐵快運示範線的開通,為河南和重慶之間的貨物運輸提供了便捷通道,更為高鐵物流的發展樹立了標桿。高鐵確認車“送快遞”的創新模式,既保證了線路的安全,又提高了運輸效率,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而今,河南省政府印發了《河南省有效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實施方案》,為高鐵物流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援。高鐵物流與電商、冷鏈、跨境貿易等深度融合,必將讓“鋼鐵動脈”真正轉化為産業動能,推動河南經濟的高品質發展。

鐵路+水路,鐵水聯運新格局,助力臨港産業發展。當前,河南積極探索鐵路與水路的聯運新模式。週口港站的建設和週口中心港小集作業區的加緊推進,為鐵水聯運提供了有力支撐。鐵路專用線的建設,將實現大宗貨物的無縫銜接運輸,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港口年吞吐量。以鐵水聯運為“突破口”,還將強化“中部便捷出海水運大通道”,助推臨港産業集群的發展。鐵水聯運的新格局,既發揮了鐵路和水路運輸運量大、成本低、能耗小、污染輕的比較優勢,還提高了運輸的組合效率。未來,隨著更多鐵路專用線的建設和港口的不斷發展,河南的臨港産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為河南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航空+高鐵,空高聯運新潮流,提升全球競爭力。鄭州機場,作為重要的航空樞紐,與“米”字形高鐵網路實現了雙向擁抱,開啟了空高聯運的新潮流。眼下,“航空+高鐵”的接力模式,提高的是物流的時效性,還提升了運輸品質。空高聯運的實現,讓河南在全球物流領域的競爭力得到了顯著提升。隨著空高聯運服務平臺的搭建和航空與高鐵貨運標準的融合,河南將打造出“全球123快貨物流圈”的河南模式。立體化的交通網路協同效率,為河南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米”字變密,鐵路建設新高峰,續寫輝煌篇章。河南的鐵路建設將迎來又一個發展高峰。在“後‘米’字時代”,河南將繼續加密鐵路線路,構建“多中心、網路化”的高鐵網。隨著鐵路建設的不斷推進和交通網路的不斷完善,中原大地必將繼續書寫著交通強省的輝煌篇章。

(來源:中國網 作者:白建平)

【責任編輯:郭旭】
無障礙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