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滾動

時評:科技福利?還是“搶錢”陷阱?

2025-01-24 11:15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一年一度的春運搶票季已拉開序幕,不少第三方搶票軟體紛紛登上“表演”舞臺,開始施展拳腳,提供了諸如VIP加速包、好友助力等服務,號稱能夠優先出票。第三方購票平臺表面上以“便捷”為餌,實則暗流涌動,將消費者的購票之旅帶入層層陷阱。

旅客進站檢票。 楊隆亞 攝

製造焦慮,收割利潤。官方明確表示,“加速包”無法優先購買車票,説明市場上的搶購商品並不可信,而第三方購票平臺還在銷售各種搶票産品,其中不乏“購買加速包會更快”的宣傳等。在購票高峰期,許多旅客因為急於購票而選擇了該平臺,但結果往往令人失望。第三方購票平臺通過虛假宣傳,收取種種額外費用,旅客的購票成功率卻並未因此提高。業內人士介紹,加速包機制就是一個競拍的機制,表面上是不同級別的加速,其實背後也就是數據庫篩選的,利用科技手段,不斷地更新消息,加快發送速度,誰出錢多,誰下單早,誰就優先買到票。

泄漏數據,侵犯隱私。第三方購票平臺旅客資訊保護機制的缺失與風險。這些平臺通常會要求旅客輸入身份證號、手機號等敏感資訊,但在資訊安全防護方面卻可能存在漏洞。洩露旅客資訊的方式多種多樣。例如,要求用戶登錄時默認勾選“鐵路系統行程同步”等選項,未經用戶明確同意就與官方售票平臺進行數據對接,嚴重侵犯用戶隱私。還有一些第三方購票平臺以“免費兌火車票”等為噱頭,誘導用戶輸入12306賬號密碼,進而獲取旅客購票資訊。這些資訊一旦被不法分子竊取,旅客可能會收到大量垃圾短信、騷擾電話,甚至面臨信用卡被盜刷、電信詐騙等風險。此外,一些第三方購票平臺濫用技術手段頻繁刷新頁面、提前排隊等,佔用大量網路資源和系統頻寬,影響其他旅客的購票體驗。

在科技發達的時代,技術與商業倫理的邊界究竟何在?因此,我們必須正視非官方“搶票”所帶來的問題,加強監管,提升消費者保護意識,以確保購票市場的公平、透明與安全,讓科技更好的服務人類。

(來源:中國網 作者:楊鵬 宋美奕)

【責任編輯:郭旭】
無障礙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