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滾動

今日滬蘇湖高鐵正式開通運營,到底誰是贏家?

2024-12-26 09:40

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今日,上海經蘇州至湖州高鐵(以下簡稱滬蘇湖高鐵)開通運營。這是首條橫貫滬蘇浙兩省一市的高鐵線,串起中國經濟第一城上海、中國最強地級市蘇州,以及“兩山”理念誕生地湖州。

滬蘇湖高鐵線路走向示意圖

滬蘇湖高鐵沿線區域自然受益較多。最近湖州各級領導在不同場合吆喝,稱這是一條湖州人夢寐以求近20年的高鐵。站在上海角度看,這條在滬蘇浙“橫著走”的高鐵,對於上海輻射蘇浙皖乃至中西部廣大地區尤為重要。此外,在這條高鐵延伸線上的安徽省的城市,也將收穫紅利。最近,宣城、蕪湖市委主要領導均向記者表示,當地已為滬蘇湖高鐵開通提前謀劃,期盼滬蘇湖高鐵早日開通。

滬蘇湖高鐵于2020年6月在湖州開工,是2020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的重大標誌性成果,也是長三角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代表性項目,滬蘇湖高鐵規劃、建設,因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而提速。

反過來,隨著開通運營,這條高鐵也將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速,比如“滬蘇湖”除作為高鐵線路名稱外,未來或許還將逐漸固化成類似蘇錫常、杭紹甬這樣新的區域經濟名詞,成為長三角新的發展軸線。

一條滬蘇湖高鐵,將如何改變重塑長三角?這無疑是當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更有待沿線城市用實踐去探索其可能性。

與滬同城

長期以來,湖州與上海間僅僅100多公里路,兩地人員往來卻經常陷入尷尬境地——

一位湖州幹部還記得,上世紀90年代,他陪同領導去上海出差,從上海走318國道回程的路上,車剛過蘇州吳江,儀錶盤上發動機的高溫故障燈就亮了,為此他只得不斷來回折返,從路邊的河裏提水,為發動機降溫,才慢慢將車開到國道旁的維修廠。

列車停靠在杭州站後,乘客正在轉動座椅方向。

湖州是長三角地區為數不多高鐵不直達上海的城市。此前湖州站開往上海虹橋站一天僅有3班高鐵,列車需經杭州繞行才能前往上海,用時約兩個小時,且由於列車行駛方向調轉,還需調轉座椅方向,乘客若是睡著了,會在杭州站被乘務員拍醒:“醒一醒,轉一轉。”

隨著滬蘇湖高鐵開通,這些尷尬將成過去式。12月20日,在滬舉行的“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上海)推介會暨上海活動周開幕式上,湖州市委書記陳浩透露,未來,每天將有超100對列車往返于滬湖兩地,湖州到上海間最快僅需30多分鐘,也就是“一杯咖啡”的時間,“滬湖同城”成為現實。

隨著全國鐵路明年1月5日大調圖,新圖中,滬蘇湖高鐵共計安排開行動車組列車114.5對。在開通運營初期,每日開行動車組列車最高達38列,上海虹橋站至湖州南潯站、湖州站分別最快43分鐘、55分鐘可達,其中前往湖州站,較此前經由杭州繞行,壓縮了一半時間。此外,經由滬蘇湖高鐵新通道,上海虹橋站首開至杭州西站動車組列車,最快78分鐘可達。

滬蘇湖高鐵改變兩地間的時空距離,更改變了人們的心理距離,如今“滬湖同城”有了更多可觀可感的真實場景,如出差、教育、醫療、旅遊乃至通勤等。

寧杭高鐵開通前,湖州人到北京出差最便捷的交通方式便是到上海虹橋機場乘飛機。2006年,湖州首條通往上海的高速公路通車,雖不需再等待國道上的紅綠燈,速度提高了,但仍面臨堵車等風險。“當時前往上海虹橋機場,路上要超過2個小時。”不少人形成共識:“要是能修條高鐵到上海,那該多方便!”有了滬蘇湖高鐵,湖州人就可以直達虹橋機場。

12月20日拍攝的線上路上進行試運作作業的市域線機場聯絡線列車。 新華社發

還有一個好消息:12月27日,串起虹橋2號航廈站和浦東1號2號航廈站的上海軌道交通市域線機場聯絡線開通初期運營,最高時速160公里,在站站停的情況下,虹橋機場到浦東機場全程僅40分鐘,這讓湖州人有了更多出行選擇。

高鐵開通,兩地將越走越親,紅利自然不止於此。一組數據顯示,湖州每年接待上海遊客近1000萬人次,佔省外遊客總數約一半。多年來,來自上海的林家峰夫婦一有時間就喜歡到湖州的鄉村,但他們並不願坐大巴或自駕,滬蘇湖高鐵無疑成了他們的“最優解”。

新的文旅生意正悄然出現。湖州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吳軍最近關注到一個新現象:隨著中國對韓試行免簽政策,出現“週五下班去中國”熱潮,大量南韓年輕人涌入上海。尤其疊加前幾天我國出臺的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接下來將有更多外國人到中國旅遊,上海自然是重要的出入境口岸。吳軍表示,上海正打造中國入境遊第一站,湖州可以作為承接上海入境遊客外延深度遊的首選地。

南潯古鎮

湖州文旅部門早早做好了準備:比如自高鐵開通之日起,到明年12月31日,乘坐滬蘇湖高鐵到達湖州各站的旅客,憑高鐵紙質票或電子票,可在72小時內免費進入指定旅遊景區景點。此外,湖州下轄區縣也紛紛拿出舉措:今年12月20日,南潯發佈“全域住宿、全景免費”文旅優惠政策,從當日起,在南潯入住限額以上酒店及等級民宿的遊客,有機會免費遊覽南潯古鎮景區內6個收費小景點。

一條高鐵線,自然不只是端對端的連通,沿線城鎮都是贏家。一個個深藏江南的文化名鎮、經濟強鎮,一下子被推到臺前。

位於示範區內的蘇州南站

吳江是蘇州經濟重鎮,之前卻“地無寸鐵”,不通鐵路。隨著滬蘇湖高鐵開通,“滬蘇同城”的輻射效應預計將在吳江釋放。從位於吳江的蘇州南站出發,前往上海虹橋站,最快僅需約20分鐘,未來通蘇嘉甬高鐵開通後,蘇州南站將成為示範區內新的樞紐站,滬蘇湖橫貫東西,通蘇嘉甬直通南北。

互相吸引

“滬蘇湖高鐵開通後,會不會存在虹吸效應,機會到底在哪頭?”這些問題困惑著上海市湖州商會執行會長、上海歐本鋼結構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明,也是不少湖州人最近在思考的問題。

湖州市級第115期週三親清直通車·政企懇談會在滬舉行。

不過,12月18日下午,在滬舉行的湖州週三親清直通車·政企懇談會開始前,這位在上海創業多年的湖州長興人有了答案——會前,陳明在與其他企業家交流中發現,大家都覺得湖州有山有水、自然環境好、創業成本低,交通這一短板改善後,大家預期一致:湖州與上海將“互相吸引”。

事實上,近年來,長三角城市無不從高鐵開通運營中收穫紅利。比如位於長江以北、曾經“向南不通”的南通,早已用發展成績給出答案。2020年7月1日,滬蘇通鐵路開通運營,南通“好通”了,當年南通成為江蘇第四座“萬億之城”。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南通GDP達9414億元,同比增長6.3%,增速高居全國26個萬億城市第2位。南通市委主要領導曾表示,上海與南通之間既有“虹吸”,也有“溢出”。但同時,南通在産業、創新等方面與上海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比單向接軌,上海與周邊城市之間已經進入雙向互動的階段,正如陳明所説的“互相吸引”。最近在接受本報採訪中,陳浩認為:“尤其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後,湖州接滬融滬腳步加快,隨著滬蘇湖高鐵通車,滬湖合作迎來更大機遇。”

如此判斷是有依據的。最近3年,湖州主動配套上海産業鏈重點項目近400個,累計引進上海3億元以上産業項目350多個。

一方面,湖州積極承接上海産業、資本和創新資源溢出。落地南潯的屹豐新能源汽車輕量化研發生産基地便是其中一個案例。“原來有30%的員工願意從上海來南潯,現在因為滬蘇湖高鐵的開通,有70%的員工願意來了。”屹豐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葉華彪説,當初項目落戶南潯,就是看中滬蘇湖高鐵帶來的區位變化,公司離湖州南潯站就兩三個紅綠燈,騎自行車只要5分鐘。

湖州長三角人才服務中心(上海)

另一方面,湖州也在助力企業走進上海。2023年,考察長三角多地後,喬艦在湖州註冊成立湖州觀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他的佈局中,將生産基地落在吳興區的美粧小鎮,同時,公司在距離上海虹橋站僅15分鐘路程、由湖州人才集團打造的人才飛地,設立上海辦公室,用於銷售工作、接待客戶等。

上海同樣看重湖州這個近鄰。2022年9月,滬蘇浙聯合印發的《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正式發佈,這是全國首個跨區域、協商性的國土空間規劃,其中湖州全域被納入上海大都市圈。

如今,滬湖兩地正“強強聯合”,打造高能級産業平臺,實現上海管理經驗的輸出、發展空間的拓展,進而探索滬湖兩地利益共用機制。比如,南太湖新區與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共同規劃打造的半導體産業園,距高鐵站僅5分鐘車程,已累計簽約優質項目33個。再比如,南潯區不僅設立湖州接軌上海創新合作區,同時正與上海臨港集團合作打造産業園區。

謀求多贏

“上海多了一條‘金腰帶’。”這一點讓多年來親身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工作的阮青尤為激動,他曾任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滬蘇湖這條高鐵線,宛如一條遊龍,攪動著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活水——在阮青看來,以往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有北向拓展帶和南向拓展帶,隨著滬蘇湖開通,不僅將打破此前湖州“偏居太湖西南”的尷尬,從更大範圍來看,還將打通上海西向拓展的大通道,借助湖州“承前啟後”的樞紐作用,這條上海以西的經濟帶還可一路向安徽延伸,全新塑造一條區域發展的“金腰帶”。

去年,阮青曾做過一項全球城市群的比較研究,發現長三角城市群新能源汽車産業約佔全球産量的8%。如今,有了這條“金腰帶”,區域發展前景更值得期待。

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正是湖州培育的八大新興産業之一,這裡擁有包括整車廠在內的産業鏈上下游企業300多家,營收近千億元。湖州也正在繼續放大該産業鏈。“新高鐵覆蓋了屹豐汽車的供貨半徑,跟幾大汽車基地距離更近了。”葉華彪興奮地説,屹豐汽車的客戶包括吉利、奇瑞、上汽大眾等,滬蘇湖高鐵接上商合杭高鐵,向東去上海、向西去蕪湖都更方便了。

有了這條“金腰帶”,城市間的合作將如毛細血管般蔓延開去,實現“多向聯動”,形成區域協同的多贏局面。

長三角(宣城)産業合作區

今後,從上海出發,乘坐滬蘇湖高鐵列車約一小時可達宣城。在這裡,幾年前集齊滬蘇浙皖要素的“一地六縣”産業合作區從構想走向現實,其中,長三角(宣城)産業合作區便是其重要平臺之一。宣城市委主要領導介紹,去年,宣城全力推動長三角(宣城)産業合作區建設,其中廣德片區面向上海、杭州、湖州,宣州片區面向南京,郎溪片區面向常州、無錫,目前已納入2024年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點建設項目。去年9月,宣城(上海)科創中心在上海松江建設運營,以連結上海高端創新資源和科技成果。宣城積極爭取和行動,目前該市已被納入上海大都市圈,為未來發展打下了基礎。

坐高鐵列車繼續向西30分鐘,可達蕪湖。在産業鏈方面,蕪湖佔據安徽全省汽車産業半壁江山,蕪湖汽車供應鏈的70%在長三角地區;從投資上看,去年滬蘇浙在蕪湖投資億元以上項目416個,實際到位資金佔省外投資總量的57%。此外,今年前三季度,蕪湖吸納滬蘇浙高校院所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245.8%。蕪湖與長三角城市聯動的範圍廣泛、形式多樣、潛力巨大。

對於長三角,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應用經濟學系教授芮明傑曾解讀,它形似一把蓄勢待發的弓弩,中間的長江則是箭,上海是最前端的箭頭,環太湖區域就是發射弓弩的扳機,負責為上海提供腹地和向前的動力。

多年來,環太湖區域呈現明顯的“北強南弱”格局,無疑減弱了弓弩之力。如今滬蘇湖高鐵開通在即,湖州已經沒有“藉口”,不再“百坦”(湖州話:慢慢來),而是需要思考:如何才能充分釋放滬蘇湖高鐵的潛力,讓扳機扣動有力。

如此,湖州就不能只向東看,同樣應該望向西面。“以滬蘇湖高鐵通車為契機,依託商合杭和滬蘇湖高鐵,將滬蘇湖綠色産業廊道拓展為滬蘇湖合綠色發展廊道,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湖州市發改委副主任沈培明舉例説,安徽合肥、蕪湖在新能源汽車和低空經濟領域佈局早、基礎好,湖州應當結合自身所需進行産業協作和創新協同。

這一思路的底層邏輯在於,長三角城市發展各具特色,各有拿手好戲,同時産業鏈互相嵌套、互為補充,沒有哪座長三角城市可以缺席一體化進程,同時也將共用一體化成果。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任俊錳)

【責任編輯:郭旭】
無障礙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