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九鐵路:駛過百年風雨,見證廣鐵歷史(圖)
在廣州市越秀區大沙頭二馬路旁,高樓林立、綠樹掩映之間,一塊印刻有七個墨綠色大字的灰色大石格外引人注目,仔細一看,上面寫著“廣九鐵路紀念園”,走進園中,鐵軌枕木與綠皮火車靜默於此,濃郁的復古懷舊之感撲面而來。
回望百年前,這裡是中國境內第一條連接內地與香港的鐵路——廣九鐵路在廣州境內的起點。作為老廣州火車站舊址,在1974年啟用現廣州火車站之前,它是廣州最主要的客運樞紐。抗戰時期,百餘萬噸物資經由廣九鐵路供向內地,和平年代,這條鐵路線又承載起粵港人民的夢想與親情。如今,大沙頭火車站已成舊址,聯通港澳、走向世界的時代使命則由全新的廣深港高鐵與港珠澳大橋接棒擔負。
風雨中築成粵港鐵路線
清朝末年,鐵路行業在廣州出現。《廣州城記》一書中寫道,廣州鐵路已有百年曆史,在全國鐵路網路中始終佔據重要地位,對於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發展和與全國的交通聯繫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據《廣州市誌》記載,廣州地區第一條鐵路,是1901年動工的廣三鐵路,即連接廣州和三水之間的鐵路。該路全長48公里,1904年通車。1906年修建廣州至韶關的鐵路(即粵漢鐵路南段),次年開修廣州至九龍鐵路。
廣九鐵路誕生之時,正是清末西方列強爭奪在華築路權的時代。由廣州市越秀區檔案館主編的《廣九百年記憶》中詳細記述了廣九鐵路經歷的百年風雨,其中提到,廣九鐵路最早可以追溯到1890年。當時的中國仍處於晚清時期,時任廣州候補知府易學灝向時任兩廣總督李鴻章提出,擬湊集商股方式,修建粵港兩地之間的鐵路。但是當時因為粵漢鐵路還沒有修建通車,計劃就沒有獲得批准,這一拖就是8年。
《廣東省志•鐵路志》載:“光緒二十四年(1898)八月,英國政府藉口沙俄奪得蘆漢鐵路貸款權,侵犯英國在長江流域的勢力範圍,要求補償,向清政府提出5條鐵路貸款權,其中有廣州至九龍鐵路。”至此,廣九鐵路的修築計劃被重新提上商議日程,英國人取得了廣九的承辦權。
1907年3月,清政府外務部與中英銀公司簽訂《廣九鐵路借款合同》,借款150萬英鎊,年息5厘,擬定30年還清,以路産和營業收入擔保,並規定中國將來不另建平行鐵路,以保證本路利益。中英雙方約定,廣九鐵路以羅湖橋中孔第二節為界,分為華、英兩段,自大沙頭至分界點為華段,長142.77千米,分界點至九龍為英段,長35.78千米。
據《廣九百年記憶》記載,廣九鐵路線路由廣州站(大沙頭火車站)向東南引出,在石龍前越東江及其支流,經樟木頭,抵達深圳,經過羅湖橋到香港九龍,全長178.55公里。
其中,華段工程分三段進行,第一段由廣州大沙頭到仙村,第二段由仙村到橫瀝,第三段由橫瀝到深圳,于1907年8月21日動工,中國軍艦製造專家魏瀚任廣九鐵路總辦,華人鐵路建築工程師詹天佑為廣九鐵路顧問。1911年9月28日,廣九鐵路華段竣工,10月8日通車。
而英段的通車時間要比華段早將近一年。1910年10月1日,英段正式通車,並在尖沙咀站舉行了盛大的通車儀式。為了把這條鐵路修建到九龍半島的最南端,當時的港督斥鉅資在尖沙咀進行填海工程,並在梳士巴利道的末端建造了廣九鐵路尖沙咀終點站和鐘樓,于1916年5月1日正式落成啟用。如今,從舊照片中,我們還能看到,鐵路正式宣佈通車之時,香港尖沙咀站到處旗幟飄揚,女士們戴著花邊圓帽,男士們則戴著草帽或太陽帽,人們的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1911年10月28日,廣九鐵路華、英兩段在深圳羅湖橋接軌,全線通車。通車典禮儀式也是分段舉行的。港方輔政司在尖沙咀火車站主持通車典禮,然後從嘉賓門登上火車,前往深圳羅湖。廣州方面則從大沙頭火車站乘坐火車前往羅湖。隨後,粵港雙方官員步行至羅湖橋上,主持接軌典禮。當晚,兩段鐵路路軌接通。第二天,廣州的火車駛過羅湖橋直抵尖沙咀總站,香港的火車駛過羅湖橋開往廣州大沙頭總站。與此同時,辛亥革命的烈火迅猛燃燒,不出兩個月,清政府統治與延續了千年的帝制覆滅。
動蕩時連起物資生命線
1936年,廣州至武漢鐵路全線通車,以廣州為中心的鐵路有北上的粵漢線、南下的廣九線、西去的廣三支線,但三條線互不連接。
《廣九百年記憶》中寫道,英國政府為進一步擴大政治、經濟侵略,極力謀求將廣九與粵漢鐵路接軌,因遭到廣州市商界人士的強烈反對而未果。英國政府謀求廣九與粵漢兩線接軌失敗後,國民政府改在黃埔築港,修建起自粵漢線西聯站(廣州北站,今棠溪站),經沙河、石牌、魚珠至黃埔的支線。1937年1月開工後不久,同年7月7日便爆發了盧溝橋事變,轉入全面抗日戰爭時期。
《廣東省志》記載,抗日戰爭初期,沿海被封鎖,香港成為主要補給地。為了使國外進口物資能直接轉入內地,1937年8月,國民政府利用原設計修築黃埔支線一段路基,從廣州西聯站(今棠溪站)鋪軌至石牌附近,建成粵漢鐵路廣北聯絡線,接通廣九鐵路,晝夜搶運軍需及民用物資,列車從廣州直達武昌,最多日在途列車達140余列。
日軍侵佔廣州、武漢後,粵漢鐵路遭受嚴重破壞,運輸停頓,其間廣三、廣九兩條鐵路雖未遭嚴重破壞,但運輸也不正常。《廣東省志》記載,日軍侵華時期,廣九鐵路華段雖有破壞,但採取臨時措施尚能繼續維持通車,行車速度始終為每小時50公里上下。
1938年10月21日,廣州淪陷,切斷了廣九和粵漢兩路的聯繫,廣九鐵路受到炮轟,多處橋梁被破壞,羅湖橋首當其衝,多次被炸又重建。後來,為阻擋日軍南侵東莞,中國駐軍奉命炸毀石龍南鐵路大橋兩個橋墩,廣九鐵路遂告中斷。11月,廣九鐵路華段全線被日軍佔領。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不久,廣九鐵路第一班直通車就在廣州站開出。
春天裏連通粵港親情線、經濟線
1947年,在廣北聯絡線上的雲麓至廣九線上的永村,修建雲永聯絡線,使粵漢線上的客運列車直達大沙頭火車站,大沙頭火車站為粵漢、廣九兩線客運始發、終到站,並更名為廣州東站。
《廣州市誌》記載,至1949年止,以廣州為中心樞紐的廣東省鐵路通車里程為583公里。《廣東省志》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東省的鐵路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1949年10月,廣九鐵路華段改稱廣深鐵路。1951年初,廣州東站(大沙頭站)再次更名為廣州站,確定為廣州地區的鐵路客運專用站,但廣州民眾通常仍然慣稱“東站”,成為廣州市內最主要的鐵路客運站。
2023年,廣州日報發表文章《讀懂廣州·粵韻|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鐵龍橫貫廣州蝶變》,詳細回顧了廣州鐵路的發展史。其中提到,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京漢鐵路、粵漢鐵路合併為京廣鐵路;1960年,珠江大橋通車,京廣、廣三、廣九連成一體,構成廣州第一套“人”字形普速鐵路網。為解決廣九車站客流量瓶頸,廣州先後四次上報建設新客站的計劃,並在1971年獲得批准。1974年4月12日,位於環市西路的新火車站建成,承接廣九站客運業務,被命名為“廣州站”。此站一開,廣州猶如鋪設了一條全新的大動脈,整個城市由此充滿活力。
1978年以後,內地和港澳地區旅遊事業的大發展,商品流通領域中的直達長途販運人員的不斷增多,給旅客運輸帶來很大的壓力。鐵路不斷組織改善運能,擴大編組,增開列車。《廣東省志·鐵路志》中記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從廣州開往九龍的貨車達12對,還開辦從九龍利用回空貨車裝運往內地的業務,廣深鐵路成為內地與香港貿易及通過香港轉口貿易的一座重要橋梁。1979年4月4日,中斷了30年的廣九客運直通車恢復通車,1986年4月發展到日開4對。
廣九直通車恢復運作不到兩周,廣州舉辦了第四十五屆廣交會,多數採購商選擇乘坐廣九直通車參會。此後很長一段時間,每年廣交會期間,廣九直通車都是採購商由香港進入廣州的首選交通方式。1979年至1980年,25個國家的元首及外交大臣曾乘坐過廣九直通車,李光耀、尼克松、基辛格等都是廣九直通車的“座上賓”。
據《廣州市誌》記載,作為緊密聯繫內地和香港的鐵路紐帶,1979至1989年10年間,廣九直通車平均旅客運輸量每年遞增25%,累計運送旅客達1300萬人次。廣九直通車堪稱“一流的列車,一流的服務”,車廂裝有空調設備和閉路電視,座位是可旋轉的軟席座椅。旅途中,旅客可隨意買到物美價廉的免稅煙酒、工藝品和土特産,可品嘗各種佳肴美食、風味小吃,還可預訂返程車票,預訂客房。
恢復通車40多年來,廣九客運直通車載客超1億人次,廣九鐵路成為香港與廣東乃至整個內地血脈相連的“親情線”“經濟線”,無數前去香港或返回內地探親訪友、旅遊辦事的人們都記得這條線路上的風景。
新時代駛向新未來
1974年後,廣州所有客運業務逐步移至環市西路的廣州站,不久後,廣九車站(大沙頭火車站)退出歷史舞臺。為了紀念這座見證過廣州鐵路發展的歷史地標,留住城市記憶,2016年,廣九車站舊址附近的廣九鐵路紀念園建成開放。
園中擺放了中國最後一批量産蒸汽機車之一的“建設型”蒸汽機車頭。鐵鑄的火車軌道在四季鮮綠的灌木叢邊延伸,兩節帶有時代氣息的綠皮車廂坐落其上,車廂內還裝飾著老物件和老照片,訴説著廣九鐵路笑與淚交織的歷史。園中還陳設有當年廣九車廂的《餐車食品價目單》《營業收支一覽表》《簡明行車時刻表》《營業里程錶》等,以地面雕刻的方式再現《廣九鐵路路線全圖》。旁邊立有“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塑像。
這座紀念園也成為了無數人了解廣州鐵路歷史、豐富文旅體驗的熱門打卡點之一。不少遊客都會登上綠皮火車,坐在座位上拍照留念。2023年,廣九鐵路紀念園被評為廣州“最具創意口袋公園”。
而從大沙頭火車站出發,廣州鐵路正在書寫新的華章。進入21世紀,廣深港高鐵等線路相繼建成,以廣州南站為核心,廣州形成第二套“人”字形國鐵系統。隨著京廣、廣深、南廣、貴廣等高鐵線路在廣州南站交會,廣州南站成為中國客運量最大、最繁忙的高鐵站,出行半徑覆蓋20多個省(區、市),涵蓋大半個中國的城市。2018年9月,廣深港高鐵福田至西九龍段開通運營,香港正式加入國家高鐵網路。
2022年7月,《廣州市城市基礎設施發展“十四五”規劃》正式印發,廣州將建設更強輻射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打造世界級鐵路樞紐,加快實施“五主”(廣州站、廣州東站、廣州南站、白雲站和佛山西站)與“四輔”(廣州北站、魚珠站、新塘站和南沙站)鐵路客運樞紐。“雲山珠水、盛世花開”,2023年6月19日,廣州最新的火車站——白雲站正式封頂。廣州的城市空間格局沿著加速的鐵路線進一步延伸拓展。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從開闢廣州鐵路歷史的廣三鐵路、粵漢鐵路、廣九鐵路,到如今縱橫交錯的廣州鐵路網路,從蒸汽機車到“和諧號”“復興號”,在以詹天佑為代表的一批又一批愛國工程師的接續努力之下,中國鐵路從“追趕者”變為“領跑者”,廣州也在列車的轟鳴聲中,從百年前出發,駛過一個又一個的歷史高光,駛向不斷騰飛的現代化未來。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趙越 楊耀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