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探尋發展脈絡 感悟鐵路之美
探尋中國鐵路的發展脈絡,就像是在翻閱一部波瀾壯闊的工業史詩,每一步都蘊含著中國人民智慧與勇氣的結晶。而在這漫長而輝煌的歷程中,中國鐵路之美不僅體現在其作為交通工具的實用功能上,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文化、歷史與情感的深厚底蘊。
1949年,2.1萬公里;2024年,16萬公里。在時間坐標上,中國鐵路總里程勾勒出一條指數型上升曲線,映照著人民共和國75年來的歷史巨變。16萬公里的“里程碑式成就”,是中國鐵路不懈努力的結果,更是國家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的生動寫照。中國鐵路的飛躍式發展,極大地便利了人民群眾的出行,更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時間,充盈著偉大人民“跨山越海,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英雄豪情,雕塑著基建大國“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交通盛景,一筆一劃“書寫”著中國發展的壯麗詩篇。
中國鐵路不僅是一條條連接城市與鄉村的紐帶,更是文化交流與傳承的重要通道。鐵路線上的車站、隧道、橋梁等建築,往往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這些建築不僅體現了當時的建築技藝和審美觀念,更成為人們緬懷歷史、傳承文化的重要場所。例如京張鐵路青龍橋站設有一個“新老京張鐵路交匯點”標識,這裡的地下4米是新八達嶺隧道的頂壁。新老京張鐵路在此以地上地下的方式交匯,百年前的“人”字變為“大”字。滄桑與復興、追趕與領跑,一列復興號承載百年中國夢呼嘯而來。這種以前沿科技為依託,通過提煉並串聯文化、歷史、地理等區域和地形特色,使得鐵路出行更具深厚文化內涵,更具現代時尚意識,也使得中國鐵路文化更具感染力、影響力。
中國鐵路與人民的情感緊密相連。對於許多人來説,鐵路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一種情感的寄託。它見證了人們的離別與重逢,承載了無數人的歡笑與淚水。社會多元化發展,思想觀點百家爭鳴。唯有春節能讓所有人向著家的方向“朝聖”。中國人濃縮在春運中的鄉土情結,演繹“流動中國”最美畫卷。對於乘坐火車回家的人來説,維繫這份回家執念的紐帶就是一條條通往家鄉的鐵道線。每當列車緩緩啟動,車窗外的風景逐漸模糊,人們的心中也會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那是對遠方的嚮往,對家鄉的眷戀,也是對未來的期待。而當列車終於抵達目的地,人們走出車站,看到熟悉的景象,心中又會涌起一股溫暖和親切感。
中國鐵路之美,不僅在於其作為交通工具的實用功能,更在於它所展現出的藝術魅力。看蒸汽機車的粗獷有型,到內燃機車的沉穩有力,再到電力機車的優雅高效,直至乘坐高速列車的現代時尚,鐵路交通的發展歷程本身就是一部流動的藝術史。此外,鐵路沿線的自然風光也是鐵路之美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蜿蜒曲折的山路,還是一望無際的平原,鐵路都能將這些美景盡收眼底。而當列車穿越隧道、跨越橋梁時,更是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震撼感。中國鐵路之美是一種多元而深刻的美。它既是科技進步的象徵,也是文化交流的橋梁;既是情感的寄託之地,也是藝術的展示舞臺,它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通過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而日益奔涌。在未來的日子裏,讓我們繼續探尋中國鐵路的發展脈絡,感受大美鐵路所帶來的無限魅力與感動。(來源:中國網 作者: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