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滾動

鐵路職工李玉奎:40年風風雨雨 最後一班崗

2024-09-26 15:54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9月21日是李玉奎在職的最後一個工作日,下班前,他將工作一一交待給老夥計、一同入段的同學焦見斌。下班前夕,李玉奎習慣性地到各個崗點轉了一圈,秋季機車整修正如火如荼,他將明天的工作安排妥當,才放心地離開。

李玉奎是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濟南西機務段臨沂整備車間工程師,從上午8時到下午17時,時鐘滴滴答答,一下下敲擊在心頭。工作間隙,相熟的同事都面帶笑容帶來問候,熱情的攀談幾句。明天就要離開工作40年的鐵路崗位了,李玉奎心裏五味雜陳,感慨萬千。

2024年9月8日,濟南西機務段臨沂整備車間練功比武現場。黃勇 攝

“最後一班崗”,是一個工作過程中常用的詞彙。年長的退休,年輕的接班,迎來送往,這話也用在別人身上無數次。轉眼間,即將告別自己的職業生涯,李玉奎才體會到這班崗的一如既往又與眾不同。年齡較小的焦見斌感同身受,也觸景生情。

焦見斌介紹,1984年夏天,他與李玉奎同時畢業于濟南鐵路機械學校蒸汽機車專業。一個來自日照,一個來自濟寧,血氣方剛的他們滿懷激情來到沂蒙山區的臨沂機務段,從此不離不棄,相愛相依,把這當成了第二個故鄉。

2024年9月8日,濟南西機務段臨沂整備車間生産作業現場。黃勇 攝

當時段區還處在籌建階段,單身樓和檢修庫還在建設中,出入段的唯一小道滿是泥濘。他們白天完成安全生産任務,業餘投入生活設施建設。週末時兩人常結伴“出遊”,兩邊的水溝裏時常能逮住小龍蝦,周圍的玉米地裏也偶爾上演“守株待兔”。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兩人在此安家落戶,結婚生子。當初的山鄉老區飛速發展,臨沂變成了百萬人的大都市,門前的泥濘小道變成了六車道的柏油馬路,原來荒郊野外的機務段,逐步成為了車水馬龍的鬧市中心。機務段所屬機車由蒸汽到內燃到全部電力化,運營範圍內最高時速也由40公里每小時的來到200公里每小時,“隔壁”的高鐵線上,最高時速達到350公里。

2024年9月21日,華燈初上,鐵路沿線依舊忙碌。黃勇 攝

回望崢嶸歲月,如同翻閱一本厚重的典籍,每頁都記載著汗水與歡笑,每一段都鑲刻著成長的足跡。站在最後的一班崗上,李玉奎思緒萬千,仿佛回到那個熱火朝天的年代。1986年建段前夕,多數設備都處在調試與組裝之中,在圖紙資料被封鎖的條件下,全憑書生意氣,他與同事鑽研技術、提煉工藝,將所有設備組裝調試完成並良好投入運用,為臨沂機務段1987年年初順利開段立下汗馬功勞。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建段後,各項工作全面鋪開,技術高超、責任心強的李玉奎被選調到計量室工作,他嚴守制度,分毫必爭,參與《段細》的編寫的多項標準工藝的制定,在計量器具的校驗和維修上積累並推廣了一整套工藝方法,二十多年沒出任何差錯,被譽為機車品質守護者和信得過的放心人。

2024年9月8日,美麗的沂水河畔,他們在此安家落戶。焦見斌 攝

2010年,兗石線電氣化改造開通,這是繼2002年兗石線復線開通後鐵路運能的又一次大提高。集團公司優化生産佈局,臨沂機務段併入濟南西機務段,原來的段區規劃成臨沂整備車間。焦見斌從事技術管理工作,李玉奎擔任黨支部書記,他積極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圍繞中心開展豐富多樣的黨內主題實踐活動,增強了幹部職工隊伍積極性和觀能動性,錘鍊了作風提高了工作效率,黨支部多次受到表彰。

華燈初上,段內寬闊的柏油馬路上,結伴而行的年輕乘務人員不時走過,邁著輕快的步伐,帶來青春的氣息。遠處,信號燈閃爍,一台臺機車鳴響風笛接續出發,牽引列車載重量越來越高,運作速度越來越快,與沂蒙經濟快速發展合拍共進。

在一起,好時光;這情誼,永不忘。白髮悄悄爬上額頭,焦見斌與李玉奎癡心不改,再次緊握雙手。

(來源:中國網 作者:李峰)

【責任編輯:郭旭】
無障礙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