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滾動

解密:火車上喝的、用的水到底從哪兒來的?

2024-08-27 09:00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臨近正午,C28次列車緩緩停靠在北京豐臺站16號站臺。站台下,一扇小門半露在地上,幾人走下臺階,貓腰進入。這隊人是北京豐臺站客運車間上水甲班,他們要給C28次列車注水。

注入車廂的水,正是暑運路上旅客們飲用及生活用水的來源。為了讓列車“喝飽水”,他們早已在車站等候。

站台下,門內挑高2米有餘,寬窄僅容兩人側身通過。進入通道,一側清灰墻面約1.5米,上水管貼壁架設,上面是道床、鐵軌、列車轉向架;另一側是清灰墻面,斜上方一架架LED燈源,連向遠處,一眼望不到頭。

一陣熱風襲來,通道內頓時升高了五六攝氏度。帶班人姚亞志告訴記者,“動集列車空調排風口在車下,一過熱風口,汗就往下流。”C28次列車在豐臺站停靠不到1小時,就要改為C27次列車發車,所以全列不斷電。“時間緊張,得頂著熱風上。”姚亞志説。

動集列車8節,上水班組3人,姚亞志負責前兩節車廂。只見他拎起上水皮管,皮管前端直挺挺地豎了起來,軟皮管前端還接了一截約50釐米的硬連接管。“上水口得有快2米了,必須得接一節硬管,才能使上勁兒。”姚亞志説著,舉起上水管頂入列車上水口。“推進兩三個凹槽,上水管就固定好了。”他鬆開皮管,開啟上水閥。管子顫動,清水源源不斷注入列車水箱。

約莫三四分鐘,另一側上水口開始出水。原來,列車水箱在車廂頂部,對稱設計,兩側都有上水口,水箱滿了,另一側就會溢出。姚亞志迅速關閉水閥,拔出水管那一刻,水花四濺。雖有準備,但他還是濕了大半衣衫。一般來説,若列車停靠時間長,上水工一般會等一會兒拔管,這樣上水回流,就沒有存水了。“但C28次是站折車次,停靠時間短,時間緊迫,不能等了。”姚亞志説。

第一節上水完成,姚亞志快步走向第二節車廂。這節上水口比剛才低一些,上水時間也更長一些。上水班組工長李鵬飛解釋,像C28次這種動集列車,二等座水箱容積是1000L,能盛水1噸。因為運作期間旅客耗水量不一樣,上水時間也存在差距,最長需要15分鐘。

“豐臺站一層站臺是中空設計,站台下通道550米,列車的上水、吸污等作業,都在這個狹小的空間內完成。”該站客運車間副主任張琳介紹,改為地下通道作業後,安全得到保障,作業不用停工避車,上水效率也提高了。

“上水完畢,上水完畢。”對講機傳來呼喚,前方兩人已經完成後續車廂上水。姚亞志開始逐一檢查上水設備設施歸位情況,走到站台中間位置時,通道僅剩1米5左右高,只能彎腰通過。

5分鐘後,上水一行人穿過站臺底部,從另一側爬上站臺時,已經有旅客陸續來到站臺準備乘車。“看,那幾個人渾身都濕透了。”有旅客説。

姚亞志幾人聽見旅客説話,互相瞅了瞅,會心地笑了。對大家來説,這種情況太常見了,濕透衣服的,也不知道是水還是汗。

暑運期間,上水甲班一天最多要為1200多節車廂上水,同樣的動作,一個人得重復上百次。班組每個人的微信日步數3萬左右。(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郭旭】
無障礙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