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滾動

暑運北京豐臺車輛段數字化轉型“鳥槍換炮”

2024-06-25 16:49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國網6月25日電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暑運臨近,車輛必備。

豐臺車輛段,是京津冀最大的鐵路貨運列車運用檢修基地。最早史稱豐臺機車段,1897年建成,主要負責車輛檢修業務與機車維修業務。1902年遷入花車房,開始獨立負責客車檢修業務。1937年9月正式組建豐臺檢車段,主要承擔貨車列車檢修業務。1951年9月,由豐臺檢車段正式更名為豐臺車輛段,主要擔負著京廣、京哈、京原、京承、京九、京通、京包、京滬、豐沙、唐包等鐵路幹線貨物列車的檢修任務及應急救援工作, 2022年6月,為配合北京豐臺站改造,段址由豐台區建國街23號搬遷至朝陽區梆子井南甲一號。

伴隨著新段置搬遷,豐臺車輛段緊抓機遇、涅槃重生,大力推動數字化轉型,加快發展鐵路新質生産力進程,作為國鐵北京局“智慧”樣板持續加大雙橋數字化車間建設,新增45台輪對尺寸測量機、自動壓裝機、軸承智慧庫等設備;更新設備28台配套設置承載鞍、基礎制動裝置、枕簧、制動梁等配件檢修線等一大批先進生産設備,成為確保暑期貨物運輸的“神兵利器”,為雙橋、豐西編組站乃至中歐班列提供一批批優質貨運車輛。

“現在真是鳥槍換炮啦!”從事10餘年技術專職的陳崗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介紹,以前壓裝,光手工測量一個工序就要2人,用工具測量軸頸、軸承內徑等多項內容,測量和選配一套工藝下來至少需要10分鐘,還容易出現誤差,軸承壓裝合格率參差不齊。設備更新後我們實現軸承測量選配零誤差,大大提升了軸承壓裝品質。

在一排排輪對旁,一名輪對工舉著一台智慧手機大小的手持機對準輪對外側的條碼,“滴—”的一聲,手持機顯示屏上,這個輪對收入的日期、軸位、軸型、材質等一系列詳盡的資訊瞬間上傳至電腦。“這個條碼其實就是這個輪對的‘身份證’,以前所有的資訊,全靠人工手填。”配件車間技術專職陳崗拿來一張A4紙大小的《輪軸卡片》説道,“各崗位職工要多次錄入,人工填寫帳卡有1138項,不光效率低還會産生紕漏。轉向架、輪軸流水線數智化建設改造後,實現了輪軸、轉向架等履歷資訊自動下載。利用條碼或RFID標簽與檢修配件綁定,實現資訊核對、檢修數據自動上傳、車統22B-2電子檔案自動生成、HMIS數據自動上傳等功能,徹底改變過去人工各崗位多次核對錄入的模式。”

輪軸作業區,軸承自動退卸機械臂自動定位、對齊、擰、夾、轉身,一系列動作無縫銜接,軸承前蓋不到2分鐘就退卸下來。“這可是給我們省了不少時間,原來分解一套需要近4分鐘,現在提效了一倍。”技術專職陳崗介紹。

枕簧智慧分揀機器人對檢枕簧進行智慧選配,分揀成合格配組,實現檢測、分揀、選配智慧化、自動化。省去了以往人工選配枕簧的繁瑣過程。“之前不太接受,用上了省力還省心!”不少老職工表示。數字化改造,以往每天“擼鐵”少則3、4噸,多則十幾噸,現在職工們“如釋重負”。“工作輕鬆了,品質更可控了,安全更有保障了。”配件車間主管副主任楊建德難掩興奮地説。

通過優化工藝流程,深挖生産潛能,打通瓶頸工序,採取兼職並崗等方式,目前,該段減少人員配置41人,有效推動檢修生産由勞動密集型向集約型轉變。

技術科科長孫邵傑介紹道:“目前,改造後的我們實現了産品品質由“機控”替代“人控”、現場作業由“人工智慧”替代“體力勞動”、資訊數據由“自動採集”替代“人工抄錄”,每日修車由40輛增加到了44輛,段修車由約45小時壓縮至40小時,實現段修修時不超72小時,廠修修時不超168小時的控制目標,每日完工兌現率達到100%,為今年暑期運輸提供了充足的貨物運輸運能,同時也為降低物流成本,確保鋼鐵運輸大動脈暢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來源:中國網 作者:王增彥 徐方琛

【責任編輯:吳陽】
無障礙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