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城區學校用有趣的科技實踐活動,讓科學教育發揮實效,助力“雙減”落地,助力青少年成長。
一、著眼地域發展高起點謀劃實踐提升
“雙減”後的教育品質必須依靠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以保障。落實“雙減”,需要學校對現有的課程體系、課堂教學、作業評價、課後服務、教師隊伍等要素進行優化與重構,推動學校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才能真正達到“雙減”的改革目標。
一是提升教師科技實踐能力。依託培訓,聚焦中小學教師資訊化素養與教學能力提升,提供理論與實踐、必修與選修、通識與學科相結合的研修課程。教師提高資訊技術水準的同時,帶動教師潛心研究教學,將資訊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
二是增加課後免費線上學習服務供給。學校積極推廣應用國家、省、市各級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與各類優質網路免費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課後線上學習服務。鼓勵並組織優秀教師面向學生提供免費的線上互動交流答疑、作業指導等課後輔導服務。
三是推進“科技+學校”共同體建設。今年以來,架起科技和學校的橋梁,進一步加強青少年學生校外科技活動場所、公益性科普設施的科學教育功能,提升流動科普設施服務中小學生的能力和水準,推進“科技+學校”共同體建設。
二、整合區域資源多舉措推進科學教育
一是增加線上優質資源供給,構建面向人人的課程體系。引導學校結合本校師生實際,不斷增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應用線上優質資源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課程支撐體系,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需要。通過建設並應用與課程標準配套的各類線上優質資源提升課程教學品質;通過建設與應用學科整合式、項目式、探究式、混合式等新形態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問題解決能力。
二是增加資訊化手段供給,打造生動直觀的高效課堂。加強資訊化課堂環境建設,以支援互動反饋、高清直播錄播等教學方式,支援體驗式、探究式、合作式等課堂教學活動。提供基於大數據的智慧診斷、資源推送和學習輔導等課堂教學服務,實現智慧化學情分析,滿足師生間的即時互動與實時反饋需求。圍繞“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教師發展模式創新”主題,以“新通識”為主線,在區域內5所學校(白雲、新世紀、鹿鳴、航埠、實驗)開展了一場“U-S”模式下的“校本研修”實踐。通過與首都師範大學王陸教授領導的靠譜COP團隊合作,立足於課堂教學主陣地,區域統籌、以校為單位地開展了“基於循證課例”的校本研修和教學研究。5所學校建立了“問題設計、教學審計”等6類研修資源、形成了322份個人研修報告、5份校本研修報告,啟發了區域深化“新時代”教師專業發展的新思考,工作案例在“數字創新”背景下全國師幹訓工作論壇上交流。
三是增加智慧化工具供給,提升作業設計與評價水準。學校一方面要控製作業總量,另一方面必須提高作業設計與評價品質,突破傳統全體學生統一的機械重復式“刷題”模式,依據學生特點積極探索設計分層作業、定制化作業等作業形式。
三、注重內涵建設助學生養成科學素養
一是科技實踐進校園:學生體驗樂趣。白雲學校搭建“雲雀聲聲”媒介課程系列,以音樂製作教育為主要載體,並融合與音樂製作教育密切相關的樂理、和聲以及配器、Protools、Cubase、Logicprox等全方位智慧體驗的融合類課程群。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學理知識和音樂知識。
二是技術空間進校園:拓展學生視野。書院中學的“雅拓創意”美術教學空間是融合資訊化技術和現代美術教育理念培養初中段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為目標的一個多元化的新型教學空間,為學生創造學習美術的科技領域。
三是科技設備進校園:減輕學生負擔。柯城區初中借助“織布機”系統,共為學生推送2萬多份為“診斷性”報告單,為各校兩次提供了“到班、到師、到生”的學科數據,有力的支撐了中考的組織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