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農村小學探索託管時段“自然有約”跨學科學習

時間:2024-06-13 16:33:08 | 來源:中國網衢州 | 責任編輯:曹洋

首頁>三衢縱覽>

江山市引導農村小學以學科學習為前提,盤活鄉土資源,設計開設跨學科自然教育課程,以“課程預約”的形式豐富課後服務,提升課後服務品質,開闢多學科融合的課後服務路徑,讓學生從“故土中找回能力,在自然中獲得力量”。

一、精準定位,架構“15分鐘”自然學習圈

一是挖掘本地資源,構建自然學習場域。充分整合以學校為中心的 15分鐘生態圈內的農田、樹木、河流、池塘、山丘等自然環境資源,引導學生探索自然的奧秘,在學校課後服務開設勞動、自然教育課程,構建家門口的“自然學習圈”。

二是提升核心素養,實現自然教育願景。以知識、能力、文化、美學與人文核心素養為基礎,結合各校育人目標,以培育“尊重人文、熱愛自然、科學精神、創新藝術”為教育願景,實現課內學習、課後拓展、課外實踐,增加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營設包容、開放的五育融合的場域。

三是推行跨界融合學習,實踐自然教育課程。以學科學習為本位,依據學科知識要點設計多學科融合的跨學科主題學習課程。如依託小學科學“不同的季節”“種子裏孕育著新生命”“果實和種子”等相關課程內容,融合語文、藝術、科學等多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進行“觀察日記”、“繪菜園秋色”、“製作蔬菜名片”等一系列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個性化的學習支援,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理念落到實處。

二、基礎為本,創聯“預約式”課程新模式

一是構建“1+5”學習框架。“1”文化基礎課程學習,嚴格保障學科學習時間,主要用來自主完成各學科的書面作業,學生根據基礎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課程預約。“5”自然教育課程學習,以國家課程為基礎,以自然環境為載體,以“五育並舉”學科融合為原則,設計“課後託管跨學科自然課程”。

二是推進“五育”融合併舉。引導學生探索自然,記錄動物、植物的生長變化等,以科學核心素養為基礎,進行寫作、繪畫等跨學科主題學習。如學習 24節氣,誦讀立夏詩詞,學習立夏農諺,做立夏遊戲,品嘗“立夏羹”,記錄自己關於立夏的點滴感受;圍繞“秋收”主題進行“尋桂”跨學科主題學習;引導學生體悟自然中花、草、樹甚至石頭中韻藏著的美好,通過“石頭畫”,“樹葉貼畫”,“植物拓染”等系列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獲得美的熏陶,生長想像翅膀以提升藝術創新能力。

三是形成“課內+託管”實踐模式。以學生的學科基礎學習為抓手,以預約的方式參與自然課程的學習,在課後服務時間由教師根據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科知識掌握情況進行適當的課外拓展。加強學科基礎知識與自然課程主題學習的有效融合,使學生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提升,拓寬學習外延激發學習興趣。

三、完善保障,賦能學生主動性學習

一是規範課程預約操作。根據學科特點設計跨學科學習項目,公開發佈招生資訊初報名,師生雙向選擇組班。落實班主任“預約制”審核人制度,進入跨學科主題學習前,自主提出“課程學習預約申請”。通過“預約單”進行課程預約,師生雙方根據學情共同約定預約內容,獲批准後進入下周“自然課程”學習階段。

二是嚴格執行作業管理。明確規定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三到六年級作業時間控制在1小時左右;設立作業“協調員”,通過“作業登記表”記錄當天各學科總量,及完成所需時間;及時反饋當日作業總量,充分利用“班級優化大師”或“之江匯”等班級管理平臺進行學習反饋,提出作業增減建議。

三是保障自然課程開展。以完成基礎學習作為“預約式自然課程”的起點,根據學生學習能力進行課程預約,學科作業完成得越快,獲得的自由時間就越多;以獎勵的方式參與跨學科主題學習,滿足個性化、多樣化和系統化的課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