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開化:立足學科知識 創編基礎作業

時間:2024-05-31 16:27:50 | 來源:中國網衢州 | 責任編輯:曹洋

首頁>三衢縱覽>

在“雙減”推進過程中,作業的設計和佈置成了衡量“減”和“增”判斷的主要依據。開化縣科學謀劃,對學科作業的編制策略進行了研究與探索,將學科作業從課前、課中和課後三個模組開展研究,從而有效促進了“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改革。

一是課前預習作業是提高課堂教學品質的前提條件。每個學生通過學習和社會實踐,不同程度上都積累了一定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這些內化的知識和經驗儲存在大腦中,如果沒有學習行為去喚醒潛在的意識,他們就像蘊藏在地殼深處的礦物質,永遠沉睡。而課前預習行為是喚醒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學生可以借助預習把所要新學習的教材內容進行通讀。通過學科教研組的研討一致認為,課前作業的設計需要關注趣味性、差異性和反饋性。

二是課堂活動性作業是提高課堂教學品質的主要途徑。課堂作業是在教師細緻指導下,學生通過切身的操作來共同完成的作業,有貼近生活、親歷創造、合作精神的特點。如語文習作中寫人的教學,可以在班級中找一個特徵明顯的學生,讓學生先説自己對該同學的認識,然後交流,七嘴八舌之後該同學的外貌特徵和性格特點就顯而易見了,學生寫起來也就得心應手了。

三是課後鞏固、拓展性作業是提高課堂教學品質的根本保障。課後作業是對當天所學知識點進行鞏固,加深學生的理解,從而實現知識內化,並形成技能。心理學專家提出的遺忘曲線,明確了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這足以説明課後復習性作業具備的特點是及時性。如何實現作業設計的及時性,首先要目的明確,內容具體;其次要掌握好“度”,把握好“量”;再次,作業設計中,要把疑難點有效地分佈在不同的時間段內。(樓紅良 汪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