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四維推進科學教育落地落實

時間:2024-05-27 13:48:51 | 來源:中國網 | 責任編輯:曹洋

首頁>三衢縱覽>

江山市通過激發科學學習的興趣點、拉長實踐探索線、提高參與覆蓋面和組建教育共同體,推進科學教育落地落實。

一是千方百計激發學習科學的興趣點。營造濃厚氛圍,遴選古今中外100位科學名人,在學校、社區中心等場所佈置科學主題空間,懸挂畫像、名言警句,介紹科學貢獻,種下崇敬心。觀看科技電影,推薦播放50科技電影,引發對科技的興趣;重視實驗教學,通過有趣、神奇的實驗,直觀地展示科學現象和原理,激發好奇心。組織科學家進校園,邀請專家開展線上、線下科普講座11場,邀請鄉賢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毛河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研究員劉傑等科學家等擔任學校科學教育顧問,普及不同領域的科技知識,開展面對面互動交流,點燃探究心。

二是不遺餘力拉長科學實踐的探究線。建立合作小組,開展長期實驗觀察活動。通過小組合作,引導開展長期觀察實驗、持續記錄和分析數據,體會探究苦樂。中山小學推出“盆栽水稻敬憶科學家袁隆平”活動,在水稻種植專家的指導下,就如何選擇品種、浸種、防蟲害展開了討論;通過開展盆栽種植,經歷浸種(觀察)、出苗、收穫等九大步驟,歷時4個月完成《中組18水稻種子的未來之旅》報告。設定連續項目,引導學生持續深入探究。設計相互關聯、循序漸進的科技項目,推動探究更深發展。城南小學六(7)班44名學生開展“教室學生午休床的改進設計”探究,通過4個不同場域的學習實踐,經歷4次不斷優化設計圖,嘗試使用3重不同材料的模型製作,歷時35天開發出7款“午休床”新産品。鼓勵深度思考,豐富學生探究維度廣度。提供不同難度和層次的學習資源,融合多學科知識,支援學生舉一反三挖掘問題本質。長檯小學借助學校《班級雨傘收納架設計》課程範本,總結“基於真實情景,問題來自身邊,與學生在做中學”方法,展開身邊問題收集、分類和篩選,開展《校門設計》等10個項目學習,實現從跨學科項目學習轉向學科的項目化學習,並向融入課堂的項目化學習方向探索,點燃學生拓展探索熱情。

三是百花齊放提高參與科學的覆蓋面。組織參觀科技展,“科普大篷車”計劃走完26所農村小學,為1萬餘名農家子弟展示各種科技成果、發明創造、前沿技術等。組織科技研學活動30余批次,走進省科技館、浙江師範大學、浙江科潤、浙江天際互感器等科研機構、高新技術企業,直觀感受科技注入生産力魅力。統籌1.5億元新建改建“創客教室”“智慧教室”等新型數智教學空間483個,實現全覆蓋,為學校連結和運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等科學教育資源提供便利。廣泛開設科技工作坊,成立機器人、無人機、天文等15類90余個社團,開展相關活動和項目研究。構建“班有科學實踐小項目、校有科技主題周(節)、市有科技月(系列賽事)”的新樣態,提供小發明、小創造、創意挑戰等,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和創新能力。近三年有535人次和35人次分別在衢州市和省級科技比賽中獲獎。

四是齊心協力構建科技教育的共同體。強化引導,落實《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35年)》等相關文件精神,發佈《江山市創新券實施細則》,鼓勵企業提供資金支援、實踐機會、技術指導等,與學校聯合開展項目,培養適應産業需求的科技人才。借力推進,結對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北京大學資訊技術研究院、浙師大物理與電子資訊工程學院賦能學校建設科技創新實踐基地。落實共建,積極發揮科協、科技類校外培訓機構等相關社會組織作用,組織活動、競賽等;打造8個市級社區科技教育活動場所,發揮本區域4家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和20家衢州市級科普教育基地作用,培養團隊合作和問題解決能力,引導思考科技與生活、社會的關係。注重培養,鼓勵、指導1000個家庭建立家庭實驗室,提供相應的學習環境和支援,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