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城做好“雙減”課後服務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打造區域傳統文化藝術共同體

時間:2024-04-24 11:35:11 | 來源:中國網衢州 | 責任編輯:曹洋

首頁>三衢縱覽>

根據“雙減”要求和《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文件中提出的建立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要求,柯城根據要求做好增減,加強中小學生藝術教育,增加藝術拓展實踐的機會,鼓勵利用課內外時間提升藝術自我修養,著重通過美育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

一、深挖柯城歷史做好校本課程

一是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厚重。柯城區人傑地靈,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也是是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西安高腔(婺劇代表唱法)的發源地。鄉村振興,文化為魂,美育項目的開發有望成為“一江兩岸”詩畫風光帶上的璀璨明珠。二是文化資源多元,文化載體豐富。人們喜聞樂見的本土民樂、戲曲、剪紙藝術、武術等都是航埠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航埠小學的《古埠物語》課程,華墅小學的《巧手剪紙》《剪紙燈》STEAM課程,都是市精品課程。三是著眼于地方文化特色,傳承非遺文化。航埠小學、鹿鳴小學等一批中小學一直秉承著學生教育為本,鄉土文化為根,將鄉土文化與學生的課本知識結合。在相關部門的資源、政策扶持下,經過全體教師的不懈努力,學校在賡續傳統文化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績。航埠小學是全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民樂、婺劇)、浙江省藝術特色學校、浙江省武術特色學校、衢州市“非遺”傳承基地(婺劇);鹿鳴小學是全國優秀藝術(婺劇)文化傳承學校,浙江省體育、藝術特色學校,衢州市婺劇傳承校。

二、開展課後服務,做好特色課程

一是挖掘傳統文化價值。學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傳播正能量,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藝術項目。每個項目均立足文化,力求讓學生的學習達到文化、藝術兩方面的平衡。通過民樂、婺劇、剪紙等文化類項目構築起獨具特色的美學視界,實現傳統文化的新意表達。在美育教育的影響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其中,學生主動接受其思想內涵的洗禮,個人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二是形成美美與共場域。航埠小學打造“和聲空間”,涵蓋民樂訓練館——和聲樂坊、民樂STEM教室——和聲教室、校園廣電系統——和聲電視臺、校園演藝廳——和聲劇場、魅力廣場——和聲廣場,以上空間不僅是航埠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品牌發展的物理空間,還是區域藝術教育的和合共同體。可以是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鄉鎮鄉村振興共同體,是未來鄉村的文化高地;可以是綜合實踐教育基地拓展教學空間的合作辦學共同體,是學生研學的新型空間;可以是藝術教師專業團隊研修提升共同體,是藝術教師的共同之家;還可以是區域藝術教育共同體,是義務教育藝術精品課程的輻射源。三是打破線下時空壁壘。學校積極應用融媒體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拓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渠道。學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資訊、文章、視頻等投稿至國家、省、市級網站、社交媒體平臺等網路渠道進行發佈,吸引學生、家長及社會的關注。同時,學校應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先進技術來打造沉浸式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場所。此外,學校還利用社交媒體平臺、之江匯教育平臺與學生線上互動和交流,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學習線上民樂、婺劇、剪紙等課程的心得,營造良好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氛圍。

三、促進學生藝術素質教育,強化育人課程

舉辦學校藝術節、民樂演奏家競賽、婺劇小演員選拔,認定表彰“傳統文化傳承人”;鼓勵支援學生普遍參加各類各級藝術節和展演活動,引導學生內化傳統文化精神,精技強能,學有所長,堅定文化自信。一是“以融聚力”固本工程,加強專業育人。為實現文化落地,航埠小學、鹿鳴小學、華墅小學以傳統文化底蘊為依託,與時俱新地開展課題研究,在浙江省之江匯平臺開設了傳統藝術的網路課程。二是開設傳統文化網路課程。依託本地豐富的文化資源,開設民樂、婺劇等校本課程,編寫校本教材,有效地加強了校園民樂、婺劇、剪紙特色教學的研究,實現多學科融合的美育新樣態。三是“養正潤美”鑄魂工程,推進活動育人。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如中華傳統文化大賽、班級合唱節、婺韻新聲等活動,還與有相同特色的學校進行校際聯合活動,互看互學,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學校還承辦了國家級非遺婺劇現場會,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育素養,努力成長為新時代的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人。(周沫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