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82年的友誼,歷久彌新

時間:2024-04-20 17:20:04 | 來源:中國網衢州 | 責任編輯:孟君君

首頁>衢州要聞>

4月19日,穀雨。柯城區雙港街道汪村村新塘山石室,雨。

82年前的4月19日,同樣也是個雨天,“杜立特突襲行動”首批隊員來到這裡。在這個防空洞裏,先後共有51名隊員集中於此,度過了一段令人難忘的時光。當天上午,美國杜立特突襲者子女協會代表一行走進汪村村,探尋先輩的足跡。

美國杜立特突襲者子女協會代表一行走進新塘山石室,看到了精心佈置的用餐和休息場景,墻上投影了“我從來沒遇到過像他們這樣真誠、爽快、樸實的好人,而且他們已經打了5年的仗了”等摘自美國飛行員們日記的話語,令人動容、久久佇立。據了解,這裡曾先後集中了5號、11號、12號和14號四組機組的51位突襲隊員,他們在這裡生活了半個多月的時間。

5號機組成員魏爾德·康特伯格的外孫喬治・鄧肯・康特伯格,在新塘山石室門口銅像中找到了自己外祖父的身影,他抬手拍了拍“青年外公”的肩膀,與其“對話”。他在參觀時情不自禁地撿起防空洞中的一塊小石頭,細細摩挲,隨後又默默放回原處。

“2018年3月份我來過一次,這次不僅感受到歷史,更看到了變化,我願意常來。”提及小石頭,喬治・鄧肯・康特伯格有些動容,“我想感受外公曾經到過的地方,但我不能帶走它,把它留給歷史才是最好的歸宿。”

空軍航空第十三總站遺址的陳設,詳細講述了降落在浙皖閩贛等地的美國飛行員最後在柯城汪村村集合,再一批批離開衢州的史實。在空軍航空第十三總站遺址門口,蘇珊·奧扎克向衢州市杜立特行動歷史研究會副會長鄭偉勇詢問:“我的父親,3號機組的領航員查爾斯·奧扎克,和5號機組,誰降落得離衢州更近一些?”

“5號機組是最早到達汪村集合的一批,但是3號機組降落的是離衢州最近的一批。”鄭偉勇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實相告。得到答案的蘇珊·奧扎克興奮得像個孩子,舉起雙手激動地説道:“我贏了。”蘇珊·奧扎克説,她和5號機組魏爾德·康特伯格外孫“打賭”誰的長輩在迫降中更靠近衢州,她很幸運地贏得了這次“賭約”。“我這次來,獲得了更多細節。”

來到法克特墓地時,雨止轉晴。銘刻碑上有合攏的羽翼,代表著不再起飛的飛機,而羽翼之下有一塊包裹著3號機飛機殘骸和一朵來自飛機失事地山谷的山茶花組成的“琥珀”,美國杜立特突襲者子女協會代表向法克特銘刻碑獻上了鮮花。據了解,利蘭·法克特是“杜立特突襲行動”最年輕的隊員,在杜立特突襲行動結束返航途中墜機身亡,年僅21歲。“我的內心得到了平靜,我希望法克特的家人也能感受到,我們知道中國人民也愛他,會照顧好他。”蘇珊·奧扎克説。

“在82年前的‘杜立特行動’大救援中,衢州人民傾囊相授,給予‘杜立特行動’隊員最好的照顧。”美國杜立特突襲者子女協會代表劉美遠、蘇珊·奧扎克表示,他們會講好“杜立特突襲行動”衢州大救援故事和中國故事,讓更多年輕人了解歷史,珍愛和平,在中美民間架起溝通橋梁,讓血與火鑄造的友誼代代相傳。

當天上午,美國杜立特突襲者子女協會代表一行還參觀了溝溪鄉余東未來鄉村。美麗鄉村的建設成果讓他們倍感欣喜,也希望他們的“第二個家”——衢州,發展得越來越好,相信這段兩國民間友誼也會隨著時間的發展歷久彌新……(柯城傳媒集團 供稿,作者:柴夢文,攝影:盧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