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積極探索“一研二規三互融”的作業管理體系,通過基於“教研”的教師命題能力提升,優化備課流程中的作業設計,實現高效課堂與優質作業的高度互融,切實減輕學生的課後作業負擔。
一是以“校本研修”為抓手,助推教師命題能力提升。“一研”即“校本研修”。命題能力是教師教學的基本功之一,雙減之下,教師命題能力顯得尤為重要。通過調研確定《“雙減”背景下,教師命題能力“三精”互融的研修》為校本研修項目,結合各學科的教研活動時間開展系列活動,分學科分設專家引領、合作研討、個人研修、命題設計、合作研討、命題比賽、經驗分享等模組進行研修,借力校本研修,實現“精選作業”“精準命題”“精心講評”有效互融。
基於原有水準的情況了解。通過研修的第一次活動,各學科分設不同板塊,進行了一次現場命題。現場命題結束後,組織部分骨幹教師在專家教師的指導下,對所命題目進行“剖析”,挖掘亮點,分析不足,並進行匯總記錄。將“不足”作為研修的重點。基於情況了解的專家指導。“研修前的情況了解”使我校校本研修更有方向,針對教師命題中發現的問題,聘請專家蒞校講學,予以指導。互動環節由教師提出自己的困惑,專家現場答疑,讓校本研修更接地氣,更有實效。基於專家指導的實操練習。“光説不練假把式”,專家指導之後,組織教師進行“實操練習”——日常實操和集中實操,結合所思所學,教師在日常作業設計中進行練習,在教研活動中集中進行作業設計比賽,在不斷練習中鍛鍊與提升教師命題能力。
二是以“兩項常規”為基準,助推學生作業減負落地。“雙減”政策落地後,為提升作業品質,倡導原教學常規基礎上增加作業設計和時間保證兩項“常規”。備課必備作業設計。在備課教案單列“學生作業設計”欄目,教師設計備課時要設計好作業,在我校“五步備課”之教研組長以及導師審核中,嚴格把關課堂作業設計的品質,實現學練統一,有質有效。課堂保證十分鐘“作業”。教學常規中明確規定,每堂課必須留有十分鐘時間供學生作業。設立聽課督導領導小組,進行隨堂聽課,每學期聽課不少於12節,要求聽課時,詳實記錄課堂中學生作業的時間及內容,對於不符合時間要求,作業內容不合適的教師,予以提醒和指導。
三、以“互通互融”為目標,助推學生作業優質發展。作業與課堂互融。開展“《課堂作業本》如何融入課堂教學中”的教學研討活動,以骨幹教師的課例展示,互動評課等展開研討,實現《課堂作業本》的高效運用。作業與課堂的互融,讓學生部分作業放到了課內,切實減輕了學生的課後作業負擔。共性與個性互融。備課必備作業設計,審核教師對作業設計從優質和分層兩個方面嚴格把關。分層要求教師設計基礎作業和提升作業。基礎作業針對全班學生共性的基礎知識進行設計,供中等及以下的學生完成,能力好的學生可做也可不做。提升作業為拓展延伸,以及實踐活動等,供學習能力好的有興趣挑戰的孩子完成。基礎與拓展互融。規定每週四為無書面作業日,積極探索週四的時光的深度和廣度,組織各學科組長商討學科拓展實踐作業,開學前規劃好一學期的實踐活動,精心設計活動評價表,讓週四無作業日的實踐活動有序、優質開展。如,數學認識了元、角、分,讓學生帶上錢去超市購物體驗;語文學習了如何介紹自己喜歡的玩具,回家向家人介紹;科學實驗搬回家等等。通過週四無作業日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會生活、獲得成長。